从德育课程实施谈高中生自律能力培养
时间:2014-02-17 14:57
来源:发表吧
作者:刘鹏飞
点击:
次
自律是反映人自身本质的一种主体性活动,它是指人们通过对外在制度、伦理、规范的认同,并将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内在认知模式来指导自身行为。从自律心理机制与实现角度看,自律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依据自我心理需求与感受拒绝对自己价值最小或不符合大众道德价值观的行为选项,舍弃某些近期(享乐)需求,换取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或者说是个体做出相对客观理性的选择并行动,它影响到个体人生经历的轨迹与质量。抑制短期享乐,着眼长远,承担责任,符合人类普世价值是自律的价值追求。
现状表明,处于自我发展关键期的高中生,常出现情绪易起伏、行为多冲动、思想走极端等现象。高中生在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普遍存在自我控制问题,具体表现在"应该做的而没有去做"和"不应该做的却去做了"两个层面。高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受信念、目标、意志力、自信心和自我放纵等内在因素和环境、外界诱惑、压力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调控好自己的心理需求、情绪、思维及行为,既是高中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较为迫切的问题,也是锻炼提高自律能力的好时机。那么,高中生的自律能力该如何培养呢?
一、开设心理课程,增加自律心理认知,唤醒自律需求
个体自律能力的生长是一个由内而外、逐步提高的过程,它在心灵成长的指引约束下不断发展,但现实生活中存在把个体行为进行行为道德判断,则容易激发个体心理保护机制,产生负面情绪,造成个体理性缺失,价值判断混乱,使个体简单排斥拒绝合理行为,导致教育失效甚至产生负效果。
人的成长以身体为基础,以心灵为主导,心灵的成长以心理发展为基础。正确认识自我特别是学习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可以减轻或消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负面情绪,可以有意识地把握自我成长主线,抓住成长关键点,保持自律能力成长之路稳健顺畅。
高中生的理性思维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对于心理现象的好奇是实现自我心理认知源动力,开设心理课程显得必要可行。高中心理课程以兴趣优先,选取贴近生活实际有趣有用的心理学现象为题材;活动为主,体验感悟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科学解释、阐述心理学研究成果,体会自我心理调适选择可能及后续发展趋势与可能;自然内化,通过心理暗示诱导,让学生体会自我心理选择控制,提高心理认知决策水平。如开设《悦纳自我》课程,从认知自我(身体的我、心理的我、学习的我、班级的我、家庭的我、社会的我等)构建健康的自我概念,到情绪辅导(接纳情绪、表达情绪、体验情绪、宣泄情绪、克服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情绪,学习情绪ABC理论、威利·卡瑞尔万能公式等)形成健康的情绪调节,效果良好。
通过心理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律是一个面对多重选项做出合理决策产生合理行为的过程,心理学上叫自我控制能力。高中生的各种行为不必过多的解读为道德问题,但若不及时修正自己的价值观,不提高自身的自控能力,就会逐渐演变为素质与道德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自律能力是可以锻炼逐步提高的,正确认知自身自律水平,了解自律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利于自己自律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从而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自我实现提供坚实基础。
二、利用班会课,强化目标与责任,激发自律内驱力
责任与目标是自律的内驱力,自律成功所产生的成就感是坚持自律的源动力。学生自律能力的提高也是自然生长的结果,外部因素只有优化协调才能被个体内化吸收,成为能力生长的营养而不是毒素。
神经学专家们发现,积极的大脑能更好地运转,信息传递更快。内在动机对于提供注意力和自制力至关重要。自我效能信念对高中生的自我控制具有内隐影响。
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学生提高自律认识、强化目标与责任、开展自律反思、实现自律引领的最佳窗口和有效时机。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都存在着自律实践,特别是高中紧张高强度的学习,自律能力跟不上影响学生自我概念的生长和自信心的增强,但学生对自律能力的认知普遍较为缺乏,更谈不上有意锻炼。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可以很好地统领起学生个体自律能力的培养,班主任应全面把握学生的自律能力状况,协调各种因素,科学指导,对学生自律能力培养进行系统规划,有序推进。
利用班会课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可以把握以下几点:
(1)强化动机,目标激励。现今生活舒适,无忧无虑,学生多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不太清楚自己的兴趣与追求,沉迷于当下的享受,自律主动性和能力不够。因而班会课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目标,讨论现代文明素养标准,做一个文明、有担当、有追求的现代中学生,激发学生自律的内驱力。
(2)规则刚性,以理导人。规则的作用是约束规范,在尽好自己的义务与责任后共享成果。通过班会课让学生树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规则的作用在于其刚性,随意突破规则,意味着规则失效,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让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并自觉遵循规则,把规则背后的人文价值充分挖掘并渗透到班会课中。
(3)尊重现状,静候花开。自律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需要学生个体的反思觉醒,需要通过个体自主调整改进,过多的简单指令要求特别是随意上升到态度评价可能会引起学生情绪对立,因而班会课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调适权,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
(4)反思感悟,增强自信。反思感悟是个体综合外部信息、个体行动体验及个体价值判断进行自我调适的过程。在目标与责任的牵引激励下,在方法和行动成功体验的鼓舞下,学生对自己自律能力的信心增强,进行自律的兴趣被激发。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