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二,关于新自由主义的运行规律。埃尔多安·巴基尔等人指出:自新自由主义兴起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增长较之战后“黄金时代”明显放缓,但“资本的利润率和资本积累率之间的变化轨迹背离明显”[11]。由于受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利润逐步向金融部门转移,从而导致实体经济中用于积累的利润不断减少。另外,诺姆·乔姆斯基、罗伯特·麦克切斯尼等人强调,当代金融体系是以全球化新自由主义为主体的,新自由主义的本质规定是允许市场的自由放任,然而在全球市场经济出现和运作过程中,政府却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并干预市场运行,这样无疑会产生大量矛盾,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2.对金融化的重新审视。其一,关于金融化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金融化与新自由主义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热议,并形成了两派观点。一派以大卫·科茨为代表,认为新自由主义的重构不仅“拉开了金融化的序幕”,而且为金融化“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在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选择了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积累结构。受其影响,美国国会通过相关法规放松了对金融部门的监管,从而开启了金融化的时代。可见,“新自由主义的重构导致了金融化的发生,而不是金融部门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导致了新自由主义的重建”[12]。另一派左翼学者则持截然相反的观点。其中,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教授认为,金融化正是在经济萧条不断扩大的情形之下产生的,它的迅速发展为新自由主义提供了滋生土壤。随着金融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社会财富不断涌入投机领域,为了防止投机泡沫破灭,资本主义只有提高剥削水平,加剧社会收入及财富分配的不均。在此情况下,新自由主义制度应运而生,它能有效地保证垄断金融资本主义获取更多的高额利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新自由主义可以被视为垄断—金融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产物”[13]。
其二,关于金融化对资本主义的作用。有美国左翼学者把金融化视为一柄双刃剑。福斯特教授在《金融内爆与停滞趋势》、《垄断金融资本的时代》等文章中揭示了金融化对资本主义的双重效应。他认为,当前整个经济体系已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膨胀的信贷债务体系,金融化已成为弥补经济停滞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对于当今疲软的经济来讲,再有吸引力的金融工具也无济于事,它只会吹大金融泡沫直至其破灭为止,金融化的发展不但不会消除这一障碍反而会加速资本的过度积累趋势。有左翼学者不仅看到金融化的两面性,更强调它的负面影响。美共主席萨姆·韦伯认为,金融化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这主要表现在它“促使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新的薄弱环节,使其变得不可持续”;美国国内“家庭债务、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像天文数字般堆积”;“美国历史上最多的财富由财富的创造者工人身上转移到财富占有者美国金融资本的上流社会手中”[14],最终加剧危机。
美国左翼学者关于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方案
西方资本主义各种矛盾交织,经年沉疴。作为此次危机的亲历者,一些美国左翼学者跳出了西方主流话语体系,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危机的思想先导,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积极主张。
1.马克思主义是解决危机的有效方案。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左翼纷纷将目光投向马克思,认为“马克思的观点对于理解和讨论当前的金融危机有重要指导意义”[15]。一些学者诉诸对马克思主义的再研究,试图发掘其理论宝库中有价值的瑰宝,以便重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例如,《社会主义与民主》(Socialism&Democracy)杂志在2010年12月刊登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在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马克思主义有关思想的极大赞同。一些左翼学者相当重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其中,福斯特教授明确提出,只有“始终坚持和维护《资本论》的原理”[16]才能真正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学院大学社会学教授安瓦尔·谢赫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将这次金融危机置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来考察,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认为牟利已成为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人们因此丧失了道德自律和人的本性。此外,斯蒂芬·雷斯尼克和理查德·沃尔夫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从实际工资、劳动生产率和个人债务发展趋势的视角,证明当前美国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独特的阶级结构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性,认为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都不可能最终解决经济危机,而只有“彻底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阶级结构”[17],才能最终解决危机。
2.社会主义是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彻底救赎。其一,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一些美国左翼学者面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层矛盾,提出诸如“现在该是我们挑战整个基础的时候了”、资本主义的“最终瓦解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已进入到了过渡的新时代”等观点。这些提法反映了他们对蕴含公平正义的全新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深切期盼。正是在这种充满“救赎”意蕴的呼声之下,一批美国左翼学者对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进行了论证。大卫·施韦卡特揭露了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存在的“七大症结”,认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即代际团结、有意义的工作、参与性的自治以及生态的可持续性,能够有效医治资本主义的这些顽疾。社会主义“这个梦想并不是不可实现的乌托邦,而是可以实现的。我们现在丰裕的物质资源,足以保证地球上的所有人体面地、有意义地生活”[18]。有的学者特别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迈克尔·勒博维兹认为资本是我们自身与自我发展之间的一道屏障,为了使自我得到全面发展必须反对资本,争取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19]此外,一些美国左翼学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危机对社会各个领域造成的严重影响,展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在2012年国际左翼论坛上,“资本主义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危机”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一些学者认为,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明确昭示着发展一种积极的替代模式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20]马格多夫教授指出,资本积累是生态恶化的主要推手。资本主义推崇无止境的增长方式,必然带来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及环境的极大破坏。因此,要消除资本主义危机对经济社会及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只有实现社会主义。[21]
其二,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当前一些美国左翼学者不仅在价值理念上提出了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而且在实现路径上探讨了选择社会主义的可能。有学者认为,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前提。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资本对劳工的压榨日益严酷,工人的薪水、福利、退休金大幅缩水,公共部门雇员的利益也受到蚕食。因此,在美国左翼的各种学术会议、论坛及相关刊物上,关于“劳工问题”的讨论非常多。在2012年国际左翼论坛上,由《批判》(Critique)杂志发起的主题为“这是最后的危机吗?‘是的’,‘不是’,‘也许’,各种答案的含义”的分会场上,许多学者就“最后的危机”的含义以及它对阶级意识和革命的意义进行了激烈的讨论。[22]美共主席萨姆·韦伯此前指出,“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社会主义对美国人民的吸引力在增强”,但是,“目前的力量对比和千百万美国人的思想观念还没有达到拥护社会主义的程度——这是我们进行任何严肃的战略战术探讨的起点”[23]。由此可见,美国左翼学者把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视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但一段时期以来,在资本主义内部自身的调节机制的作用下,西方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分配关系得以调整,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导致许多工人的阶级意识日趋淡化。美国“辩证法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伯特尔·奥尔曼教授认为,采取各种措施唤醒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是美国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责任。[24]一些左翼学者还将“共有”与人类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其中,迈克尔·哈特指出,当前社会的“共有性”在各方面都得到加强,从而“经济现实和社会现实,更多地被合作生产性服务和关系所界定”[25]。随着世界生产联系的日益紧密及社会化程度的空前加强,人们迫切要求在生产资料上的公共占有。在探讨如何实现共同体并摆脱危机的议题时,一些学者十分强调“团结”,提出“团结全球99%的人与帝国主义战斗”[26],“努力争取团结进步的多数派,帮助摆脱当前的危机”[27]等思想。此外,一些美国左翼学者目睹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成就,认为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活力,粉碎了所谓资本主义已彻底战胜社会主义,成为人类历史的最终结局的神话。
美国左翼学者关于
国际金融危机的分析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左翼学者关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有关问题的分析,虽然在一些方面显得有些书生气,缺乏现实可行性,但是,他们置身于美国社会,亲历危机过程,对此次金融危机既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更有深刻的理论反思,其研究成果为我们全面观察、深入研究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材料和极其重要的参考。总结近几年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对照美国左翼学者的有关探讨,可以得出一些宝贵的启示。
1.必须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美国左翼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既各有其侧重,也各有其道理。笔者认为,美共副主席贾维斯·泰纳、左翼学者威廉·K.塔布教授等人从生产过剩角度的探讨,比较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总根源;而生产无限扩大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是前一矛盾的直接表现。“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28]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可能,在理论上也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一方面,由于公有制在社会经济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中国具有预防和抗击经济危机的制度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国际上参与了经济全球化,中国无疑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因此,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生产相对过剩的现象在我国一些行业比较严重。其中,房地产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到处都是新开建的工地、新开发的楼盘;另一方面,群众想买房却买不起,形不成有效需求。结果造成大片的空置房甚至“鬼城”。这不正是典型的生产相对过剩吗?笔者六年前曾指出:住房问题当时虽然是局部性的,但是如果任其发展,有可能加剧各种社会矛盾,甚至演化成全局性问题。[29]现在看来,这一问题可能尚未演化成严重的全局性问题,但是早已超过了局部问题的范围,值得高度警惕。
2.必须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化是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指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贷等广义的金融业在一个经济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和趋势,其典型表现就是金融衍生产品(如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不断涌现,增速超过国民财富。关于金融化对于当代经济的影响,福斯特教授等人的双重效应之说,应该说是符合马克思主义传统的。马克思在其所生活的时代就已经注意到,包括股票、债券等在内的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可以作为商品买卖,但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它代表的实际资本已经投入生产领域或消费过程,而其自身却作为可以买卖的资产滞留在市场上。当然,在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不可能出现金融化,因而虚拟经济规模不大。列宁虽然深入分析过帝国主义条件下的金融资本,但那时也没有出现金融化。
美国左翼学者关于金融化的双重效应的分析启示我们,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体经济。但是,由于一些人士过分迷信美国经济模式和新自由主义,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片面宣扬金融化和虚拟经济,结果在一段时间内造成全民炒股、金融衍生产品滥发、企业家无心经营产业等怪象、乱象。应该注意到,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具有高流动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不稳定性等显著特征。与西方相比,我国在发展和管理虚拟经济方面缺乏经验,容易被他人操纵。如何发展好、利用好虚拟经济,是管理现代经济的一篇大文章。在此方面,我们是新手,务必谨慎小心、认真研究,切忌食洋不化、盲目跟风。
3.必须正确处理国家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近些年来,以贸易自由化、全盘私有化、完全市场化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依靠西方国家的强力推行、凭着“自由”等美好字眼,在国际上大行其道,并对我国产生一定影响。所谓“市场搞定一切”的观点在某些人那里成了信条,他们极力淡化、贬低、排斥计划机制及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突出市场功能,并不惜为此淡化公有制乃至鼓吹私有化,主张国有经济全面后退,旨在确立自由市场经济至高至尊的地位。与此同时,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此缺乏积极的回应。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表明,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金融市场,单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积极作用。大卫·施韦卡特对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弊端的批判,以及大卫·科茨、大卫·哈维等人对新自由主义危害的揭露,对于我们批判和抵制“市场万能”论、正确处理国家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当前,一些西方势力又在热炒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话题,并将这顶帽子扣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头上,制造所谓国家资本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的矛盾,试图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归咎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从而转移国际视线,进而为其遏制战略造势。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