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本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14-01-17 10:41
来源:发表吧
作者:金晓迎
点击:
次
[摘要]近年来,随着三本院校数量的递增,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社会教育,此举对教育的普及以及提高国民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三本院校在降低了学生入学门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从专业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家庭教育、教师授课方式等几大方面入手,能够解析三本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探讨提高三本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关键词]三本院校学习积极性原因及对策
一、三本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表现
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学生潜力的一种外在发挥。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不但影响着学生学习生涯的成败,更是一所大学乃至一个国家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然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报道屡见不鲜。具体到三本院校中,情况则更不容乐观。高考的失利导致很多三本院校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甚至排斥学习。“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这样的玩笑话竟已成为越来越多三本院校学生的真实写照。很多学生进校后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逃课现象明显增加、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不能独立按时完成。
二、三本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原因
(一)缺乏专业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同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是人类行为的情感动力,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学习行为。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家庭影响、社会舆论、学校排名这些外部因素干扰了大学生对于自身兴趣的追求。有调查显示,大约36.1%的大学生愿意放弃现有专业,尝试其他专业。在河南某三本院校的问卷调查中,超过50%的学生表示对现有专业不满意或者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三本院校的学生受制于高考分数,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不多,很多学生觉得能有学上就不错了,并不过多关注专业。可是当他们真正跨入校园接触到专业知识后,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专业,甚至自己并不适合所学专业。比如,文科生选了理科专业,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却选了语言专业,这样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跟不上,学得吃力不说,效果还不好。久而久之,本来就不高的学习积极性被打击得更低。
(二)缺乏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入大学之前,考入理想的大学是绝大部分学生的终极目标,尽管这是一种狭隘的近景性学习目标。而长期学习目标的培养,例如个人职业兴趣、未来的职业规划等这些考试大纲之外的非应试能力,没有人教,学生也没有精力学。这也就造成了很多学生考上大学实现近景目标后,就进入了“动力真空带”,失去了学习兴趣。
(三)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
三本院校学费高的特点决定了就读的学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家庭背景比较好。著名家庭教育学家王芳认为,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生理、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父母对于子女的爱如果不够,子女会感到痛苦,但过分的溺爱,虽然也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这种过度关爱,在某种程度上是父母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寄托于子女身上的一种自私的、功利性的行为。这种错误的行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影响子女个人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的选择。
(四)无针对性的授课方式
中国三本院校多是依托一本大学建立,与本部享有同样的教学资源,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教师却忽视了学生基础的不同而采用了完全相同的授课方式。来自北京大学的高松、陈十一、饶毅等11位教授认为,虽然“唯高考分数论”是片面的,但高考作为目前中国最为成熟的大规模人才选拔考试,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思维能力,在对学生的智力、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结构进行分类、分层区上是行之有效的。换言之,三本院校的学生在接受知识、消化知识的能力上较之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确实略有不足。在日常工作中,笔者也发现三本院校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往往低于一本院校的学生。因此,一本院校的教师无差别的授课模式毫无疑问会让三本院校的学生感到更大的学习压力,长此以往,学生将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对于专业的学习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最终丧失学习积极性。
三、提高三本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