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运用语用学的礼貌理论,基于说话人视角描述解释善意谎言的语用功能:具有产生言外之力和有效言后之果的功能;应酬功能;人际功能。得出结论:善意谎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的一种间接语用策略,有时比直率的真话更得体、礼貌。对主体间交往行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Thepaperdescribesandexplainsthemajorpragmaticfunctionsofwhiteliesincommunicationwiththehelpofpolitenesstheoryandotherrelevanttheories.Fromthestandpointofspeakers,whiteliesaretoldtoachieveamultiplicityoffunctionsthatembodypolitenessinverbalcommunication.Comparedwiththeinappropriatetruth,whiteliescanperformanillocutionaryfunctionandproduceperlocutionaryeffect;thephaticfunctionandtheinterpersonalfunction.Thepaperdrawsaconclusionfromadetaileddiscussionofpragmaticfunctionsofwhitelies:awhitelieisanindirectpragmaticstrategythatplaysapositiveroleincommunication.Itismoreappropriateandtactfulthanthestraightforwardtruthinaspecialspeechsituation.Tosomedegree,thestudyofwhiteliesrevealsthemeaningofdeeppoliteness,whichpushesforwardpolitenessresearch.
KeyWords:WhiteLie;Politeness;PragmaticFunction;
PragmaticStrategy
善意谎言这一语用现象属于非真实性话语研究范畴,它涉及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正如哲学家Nyberg(1993)认为,善意谎言是我们在礼貌情景下组织和建立世界,解决有分歧的人们之间团结合作等能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说善意的谎言"作为一种典型的言语行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逐渐得到了一些语言学家的关注。现实中善意谎言作为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出现非常频繁,在许多时候它对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善意谎言是间接的语用策略,重视和应用其语用功能有助于发展和谐、团结和互助的人际关系。因此,本文基于说话人视角描述解释善意谎言的语用功能,研究善意谎言这一言语行为如何为人们使用与理解及其使用的合适性和得体性。
一善意谎言
谎言就是不真实的话。谎言与人类共生,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不止一次地经历过自觉不自觉地对他人的撒谎。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彼得.阿列克谢耶夫在《哲学》教材中所写,"谎言根植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凡有人们相互交往就有谎言;谎言是从属于人类交际的一项职能,如此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团体利益的较量。"[1]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贝尔恩写道:"人们大部分的交往都在欺诈和作伪,有时是出于高尚的、善意的,有时是出于低俗的、恶意的。"[1]但谎言并非都是用来欺骗别人谋取利益的。善意谎言(白谎)是谎言的一种。善意谎言以利他主义为目的,通常因遵守亲情、爱情、职责、职业道德原则和一些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而发生。辛菊根据谎言于己于人的利害关系区分了9类谎言,其中包括于己有益,于人无害而有益(双方受益);于己有害,于人无害而有益(舍己为人);于己无益亦无害,于人有益而无害(安慰病人)等。[2]钱冠连则把言语假信息分为利害假信息与功能假信息。其中利害假信息包括施害假信息和施利假信息。施利假信息是自己明知所输出信息是错,却仍发出给不知情的接受者,造成有利于或至少是无害于对方的后果。其中,英美人称之为whitelie的,即属后者。[3]可见,白谎具有一般谎言的共性,即在语义上是不真实的陈述,也有自己的个性,即对听话一方是有益的,是维护对方积极面子的。[4]
在日常交往中,最起码的礼仪礼节的准则要求有良好教育的人表现出言谈得体、礼貌客气。出于礼貌应对的谎言在道德上是允许的,如"你穿这件衣服一点也不显胖啊","改天找你喝茶","我今天不能来了,我病了","我给你打过电话,但打不通"等。这类撒谎是出于礼貌,是待人接物的一种技巧。语用学观点认为善意谎言是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却在某种语境中更加利于交际的言语行为,是一种语用策略。在语用学视角下研究善意谎言,最主要的是运用礼貌理论对善意谎言做出解释。
二语用学相关理论
(一)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柱,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们使用语言的目的不仅仅是为表达某种思想,而是通过说话来实现某种目的,即以言行事。Searle首先观察到并提出了间接语言现象。人们如何通过具体的语境知识来弄清楚说话人背后的意图和说话人怎样让听话人懂得自己的意图等问题是会话含义理论解释的问题。合作原则是重要的会话准则,指导人们为了达到成功的交际如何去进行言语交际。善意谎言是表面违反合作原则的特例,其会话含义利于交际。但合作原则不能解释人们使用间接语言的现象,Leech的礼貌原则作为合作原则的补充掀起了礼貌研究的高潮。
(二)根据礼貌理论研究善意谎言就是研究我们的生存状况和社会现实。在语用学领域,礼貌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虽然不同的语言学家对礼貌的解释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贡献和局限性,但礼貌策略、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早已成为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选取了三大礼貌理论为论据来进行论述。Leech的礼貌原则认为,礼貌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态度,涉及双方即"自身"和"他人",其核心"使自身受惠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使自身受损最大,使他人受损最小。"Brown&Levinson提出"面子保全论",在他们看来,礼貌就是"典型人"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他们的礼貌概念本质上是策略性的,即通过采取某种语言策略达到给交际各方都留点面子的目的。顾曰国根据Leech的礼貌准则和汉文化中的德、言、行的礼貌要求,提出"尊敬他人、谦虚、态度热情和温文尔雅"礼貌四项基本要素。这三种理论从不同的侧面和文化背景解释了善意谎言这一言语行为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证明了其在交际中的积极作用。
(三)对善意谎言的研究离不开特定的语境因素,否则人们就不能恰当地理解说话人在语境中所传递的交际信息。语境在语用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本文主要考虑了三种语境因素:个体差异、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毋庸置疑,不同的文化反映了人们对善意谎言所持的态度以及谎言的形式,由于不同的形式能够体现相似的功能,所以本文的重点放在了论述善意谎言的语用功能方面。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营养学报》(双月刊)是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营养专业学术性期刊,1956年3...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主办单位:中国《时代金融》杂志社 出版地:云南...
期刊简介: 《当代医学》是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国家...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
期刊简介: 《经济论坛》杂志创刊于1987年10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
期刊简介: 《中国药事》(月刊)1987年创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品生...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