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汉学界明清小说中的“二元对立”研究(2)
首先,章回体小说的回目,明显地呈现对称的对联式,如《金瓶梅》中:"李瓶儿私语翡翠轩,潘金莲醉闹葡萄架。"在对联式回目中,我们不仅仅能够看到形式上字眼之间的对称,回目的内容也是将温柔热烈的做爱与冷漠粗野的虐待这两个极端情景并列在一起。其次,浦安迪发现,明清小说的叙事节奏是以10回为一个单元,交待一个连贯完整的大事件。而在由10回组成的每个单元内部,情节激情的高潮常常出现在第5回,形成一种明代文人小说的一个典型模式,即"由盛及衰"。全书的中间是一个分水岭,这样可以将每一单元分成对等的两半,也可以将全书分成对等的两半。这是一种高度对称和被结构的小说形式。
同样,艾梅兰认为,中国和欧洲的传统美学都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结构的完整与对称。中国的传统结构对称是"文"--一种对宇宙模式顿悟的反映--的标记。在西欧,这样的结构堆成也符合浪漫主义的观念:一部杰作应当反映出天才思维和头脑中那赋予理智性和创造性的洞见。
(二)季节与情节交织的"炎凉书"
除了上文提到的连合体布局所体现的"二元对立",明清小说在结构布局上面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将故事情节与时令季节对称设置,形成一种季节与情节交织的"炎凉书"。
浦安迪指出,《金瓶梅》中"作者反复描绘一年四季的细节,超出了简略地介绍客观环境或按年月顺序叙述事件的做法,达到了也许可把季节描写看成是一种结构原则的地步"[11]。在纵向上,《金瓶梅》的故事从一个温暖的春天开始,在一个萧索的秋天结束,时令的"春""秋"对应故事的"盛""衰",这也再次印证了浦安迪对于明清小说"由盛转衰"结构特点的论述。在横向上,时令与热闹和凄凉情景之间也有着对立的关联。小说中最为热闹的情节往往发生在寒冷的冬天,是一种激发人们狂热的行动的冷;而炎热的夏天往往发生肮脏龌龊之事,给人以冷落之感的热。这样季节与情节的对比,冷中有热,热中带冷,正体现了人生的福祸无常,也是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于对立的"二元"相辅相成的一种认识。"炎凉书"一词最早出现在清人张竹坡点评《金瓶梅》中。张竹坡对《金瓶梅》下了"第一奇书非淫书"的评语,从根本上否定了《金瓶梅》为淫书的观点,成为后人研究《金瓶梅》的重要依据,确立了《金瓶梅》为我国四大奇书之首的地位。浦安迪在《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中对《金瓶梅》的重新定位和论述,多是以张竹坡的点评为依据,是对《金瓶梅》的正名。从《金瓶梅》冷热对应的叙事结构中,将情节与时令的经纬度绝妙地交织,现实世界的世态炎凉、盛衰聚散便跃然纸上。
四、结语
明清小说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阅读群体,近年来在海外也掀起热潮:文学形象成为流行元素,文学作品成为影视题材……在学术界,出现了一批以夏志清、浦安迪为代表的美国学者,他们运用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研究模式,拓展了明清小说研究的学术视野,恰到好处地给中国学者提供了一个创新研究的参照。
前文的论述中,我们关注于明清小说本体,从文学批评和美学角度讨论了小说中人物与结构的"二元对立",那么在这种"二元对立"表象背后是否隐藏着思想主题上更深层次的"二元对立"?
西方人思维方法中有一个固有的偏向,即"非此即彼"。所谓"非此即彼",简单地讲就是,对于矛盾着的事物的判断或选择,要么是A,要么是非A,没有第三种可能性。在中国,道家经典《老子·二章》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诸说,对阴阳互补的"二元"思维方式作了反复阐述。二元在对立中互补和转化的思想,则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
我们应当看到,在探讨明清小说时,美国学者关注"二元",关注事物表面的对立性,由此深发阐述。但是他们的论述并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更倾向于一种"二元"的平衡与转化的中国化思维。可见这与美国汉学界长期以来保有的良好中国古代文学及传统文化根基是密不可分的,这对于西方文论界也是一种补充和发展。"学无中西",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只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只要它具有价值意义,都是人类共有的思想资源。
注释:
[1]SaussureF.deCourseinGeneralLinguistics[M]LondonFontana/Collins,1960.
[2]鲁迅:《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04页。
[3][4][11]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5][6]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7][8]艾梅兰:《竞争的话语》,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0页。
[9]马克梦:《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9页。
[10]浦安迪:《中西长篇小说文类之比较》,李达三:《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6-332页。
参考文献:
[1][美]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美]浦安迪.中西长篇小说文类之比较[A].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美]马克梦.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4][美]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5][美]艾梅兰.竞争的话语[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6][美]韩南.中国小说论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顾伟列.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传播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8]鲁迅.且介亭杂文[A].鲁迅全集(第六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9]张洁.结构·反讽·理学:美国学者浦安迪研究明代四大奇书的新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王佳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200062)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