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汉学界明清小说中的“二元对立”研究
摘要:本文纵观二十世纪以来以浦安迪为代表的美国汉学界的明清小说研究成果,从"二元对立"这一个名词出发,或关注明清小说中人物设置,或关注明清小说的结构布局以及思想内涵,系统阐析美国汉学界明清小说研究的理论及方法论意义,梳理和评析其研究特色及其价值,对于跨文化对话与丰富明清小说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关键词:美国汉学二元对立明清小说浦安迪
一、引言
明清小说一直是美国汉学界的研究重点之一,涌现了如夏志清、韩南(PatrickHanan)、浦安迪(AndrewH.Plaks)、余国藩、高友工、艾梅兰(MaramEpstein)、马克梦(McMahonKeith)等一批视角独特、理论创新的著名学者。他们的研究基本上继承了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思潮中诸如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比较文学(ComparativeLiterature)、以及将社会分析(SocialAnalysis)引入文学研究等理论和方法,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一种他者的视角。纵观以上研究,各位学者或关注明清小说中人物设置,或关注明清小说的结构布局以及思想内涵,却都不约而同提出了"二元对立"这一个名词。
"二元对立"[1](BinaryOppositions)最早见于美国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提出的现代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并且成为结构主义的理论发端,应用于解读文学作品和文学批评。语言学家、诗学家罗曼·雅各布(RomanJakobson)提出隐喻和转喻是语言学上二元对立的典型模式,它们实际上代表了语言的共时性和历时性模式:隐喻是选择的、联想的、共时的,而转喻是组合的、句段的、历时的。二元对立原则不仅受到结构主义学派的重视,也受到许多西方文学评家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因为二元对立确实是以普遍的形式存在于诗歌之中。法国结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格雷马斯(A.J.Greimas)还把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二元对立原则应用于对叙事文本的研究与分析上。他认为,在任何意义的结构中,都有着一种基本的对立关系,语义层面上的对立应该具有相同的性质。这充分说明,二元对立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诗歌赏析,还适用于其他种类文学作品的批评。
二元对立看似是个舶来品,但事实上二元对立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由来已久,形成了体现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双构思维方式。《易经》中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曾提出"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其中,"相反相成"正是对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一种概括,这与西方的二元对立略有不同,既强调二元对立,又强调二元均衡。二元在对立中互补和转化的思想,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被不断丰富,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之一,并渗透到文学创作原理中,形成了"对偶美学"。鲁迅在《论俗人应避雅人》中谈到小说创作时,指出"优良的人物,有时候是要靠别种人比较,衬托的,例如上等与下等,好与坏,雅与俗,小器与大度之类。没有别人,即无以显示出这一面之忧,所谓'相反而实相成'者,就是这"。[2]
本文将从小说人物设置和结构布局两个方面论述美国汉学家是怎样将"二元对立"理论渗透和应用到明清小说的研究中的,为我们中国人重新解读明清小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二、明清小说中"二元对立"人物设置分析
(一)对峙的平衡
美国著名汉学家浦安迪在其蜚声国际汉学界的著作《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中,运用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核心论证了明清小说"反讽修正"的艺术手法。他在书中,曾着力笔墨论述《金瓶梅》中一对核心人物:潘金莲与李瓶儿的形象。
1.对峙中的平衡隐喻
潘金莲与李瓶儿,在外貌上,一黑一白;在个性上,一个泼辣粗放,一个纤弱沉默。她们的形象一直处于一种对峙状态,并在潘金莲用恶劣手段害死李瓶儿孩子官哥这一事件上推向对峙的高潮,呈现一种水火不容。然而,在潘金莲与李瓶儿这种明显的形象对峙中,依然有一种贯穿始终的平衡。浦安迪形容"某些从服装打扮到性习惯表现的种种细节描述进一步把这两个人如同一块完好的合璧中的两个半壁那样粘在一起"[3]。
这样的平衡是一种"隐喻"的平衡,是结构主义文论中所说的选择的、联想的、共时的模式,也类似于中国文论中的"伏笔"和"曲笔"。潘金莲与李瓶儿的关系仔细读来,仿佛并不像第一眼看上去的那样不同:她们都是害死前夫后进入西门庆家,都曾受过西门庆的冷遇,两个女人的战争中也时常穿插着暂时的和睦与休战……潘李二人之间有着许多隐藏在文本中共同的联系,只有细细品读,才能发现这种对峙中的平衡,这样的联系就是"隐喻"。
2.平衡中的反讽修正
浦安迪将这种对峙的平衡深发开来,得出支撑整部《明代小说四大奇书》的核心论调--"经常运用人物交错反映的写作方法是为了突出作品的反讽意味"[4]。作者所勾勒的潘金莲和李瓶儿,是两个初读中充满了对峙与矛盾,而纵深挖掘却能找到无数平衡关联的复杂人物。这样的"初是终非的印象",正是浦安迪一再强调的"反讽"。与其说作者用反讽的笔调为我们勾勒一个假想世界,不如说作者希望为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人性的缺陷与丑陋,以及现实社会的不完美。通过作者所勾勒的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或充满矛盾对立的事件,我们深感作者所呈现的小说世界其实与现实世界何其相似,甚至可以重合。作者借助别具深意的反讽意在告诉世人,身处现实世界中的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这是人性弱点所致。作者通过反讽表达其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读者则可在作者的引领下,感悟反讽中传递的言外之意,参悟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奥秘。
(二)互补的主仆
美国著名华裔汉学家夏志清在他的名作《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运用比较文学的观点,将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经典小说进行对比与互视,观点新颖独到。他对于《水浒传》人物形象的分析中,特别提出了宋江和李逵之间的奇特关系,"二者形成了一对互补形象,酷似西方文学中著名的几对人物:唐·吉诃德和桑丘·潘萨,梅恩津王子和洛果琴,伯劳斯佩罗和加利班"[5]。夏志清的这种说法极具巧思,按照他的思路分析可以得出另外一种"二元对立"模式的人物形象--互补的主仆。这对"主仆"的特点是:
1.仆人对于主人近似愚昧的崇拜
《水浒传》中性格反骨的李逵凶蛮无比、生死无惧,而他唯一臣服甚至有一些惧怕的就是温文尔雅、城府极深的宋江。这种近似愚昧的忠心不二,便形成了一对"主仆"关系。小说中,虽然主仆二人关于是否招安的问题总是发生争吵,但自始至终李逵总是选择站在宋江身边,直到宋江临死前赐李逵毒酒时,李逵也是欣然往矣,愿作宋江部下的小鬼。这样的人物关系设置,尽显小说主题的"忠义"二字。
2.主仆互补的政治主张
除了性格上的差异,二人的政治主张也大相径庭。夏志清认为,这种政治主张上的差异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补,并且可以解释宋江的自相矛盾性。"宋江是一个文雅体面的开明的造反者,李逵是纯朴而凶残的无政府主义的造反者"[6],归根结底,无论是造反还是招安,宋江和李逵的理想都是要消灭奸佞和腐败。每当"主仆"二人在招安问题上意见相左,宋江对李逵呵斥的,也是一种对自己内心不可告人的造反声音的呵斥,李逵此时成了宋江的良心。梁山好汉最终悲剧收场,这并不是宋江个人的悲剧,而更像是一种命运悲剧:创造过传奇的英雄们,终究抵抗不过荒唐的现实。
(三)角色的互换
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艾梅兰,多年来致力于基于性别视角的明清小说研究。在她的学术专著《竞争的话语》中,艾梅兰明确提出她的红楼梦研究是以"二分法为基础"[7],在《红楼梦》成对出现的人物中,贾宝玉和王熙凤形成了角色的"二元对立",甚至是一种性别角色的互换:作为男性的贾宝玉多情而脆弱,平添了"女子气",而他的堂嫂王熙凤却是一个冷酷泼辣的"泼妇",是一个有"男子气"的女性。
1.至真至情的女子气
《红楼梦》颠覆了读者对于前代小说中对于男性的描写。曹雪芹将原本属于女性的姣好面容和痴情附加在贾宝玉这一男性形象身上。随之而来的,就是将和女性气质相关联的正面品质也同样附加在了贾宝玉身上。艾梅兰并没有从西方批评十分推崇的女性主义角度来理解贾宝玉的这种女性化转变。她指出:"这种女子气的正面描述应被解读成一种对'情'的独钟,而不应解读为对于妇女地位的诉求。"[8]这样的解读十分富有新意,将传统解读中一直强调的妇女解放的主题,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理解为一种对于至真至情的不懈追求。贾宝玉会同时对女性和男性产生感情,不是他性别上的缺陷,而是他为真情所不自主地吸引。
2.性别诗学下的泼妇
王熙凤无疑是《红楼梦》中最强悍的"泼妇",从小当男儿一样带大,最终成为一个善于察言观色、手段毒辣的厉害角色。艾梅兰对于明清小说中男和女的认识,超越了当代西方话语中男女两性生物学身份的对立。她所论证的男女两性,是一种在中国儒家思想统治下的社会学身份的相互均衡。对于社会秩序而言,男人和女人的社会身份的协调,要比他们原本的性别重要得多。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明清小说中出现了许多"泼妇"形象,目的是与"女子气"的男性形成一种社会性别上的相互均衡。另一位研究性别诗学的美国学者马克梦,在他的论著《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中也阐释了这种社会性别的流动。他指出,《红楼梦》的对称规则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中就有"男女性别特征的交错,用以制造一种男女角色彼此均等或者可以反串的假象"[9]。
三、明清小说中"二元对立"的结构布局分析
(一)章回体小说的连合体布局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关于章回体小说的结构分析,美国汉学家韩南在其著作《韩南中国小说论集》中,首先指出中国小说的布局可分为单体布局和连合体布局。他认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两部明显的连合体布局小说,具有整体布局的特点。
浦安迪则具体对章回体的内部结构加以分析,指出了"当时人们更加注意评析结构模式、散文的节奏,尤其重视各种以互补二元观念为主的对称章法"[10]。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