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3)

时间:2013-06-10 15:18 来源:发表吧 作者:王蕾 点击:

  三、合成词内部形式的可论证性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几个语素之间具有有理联系,其组合具有可论证性。例如联合式合成词“帮助”“朋友”分别由两个具有相似意义的语素并列而成;偏正式合成词“冰箱”“笔直”分别用“冰”和“笔”来修饰“箱”和“直”;补充式合成词“改进”“马匹”分别用“进”“匹”来补充说明“改”和“马”;动宾式合成词“司机”“动员”分别用表示动作的语素“司”和“动”来支配其对象“机”和“员”;主谓式合成词“地震”“自负”分别用“震”和“负”陈述说明“地”“自”……这些词内部结构都具有理据性,语素的组合是可论证的。再如我们把从事新闻采集和报道工作的人叫“记者”,因为其从事的工作与“记录”有关;把阅读书籍、杂志等的人叫做“读者”,因为他们与“阅读”有关,可见附加式合成词内部结构也是可论证的。

  结语:

  可论证性在语言内部大量存在,这并不以牺牲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为代价。首先,同源词的存在只能说明词与词之间音和音的可论证性,以及义和义的可论证性,并不涉及音义之间的自然联系。其次,新义的产生也只能说明新义与派生义之间的有理联系,不涉及音义关系。并且这种联系是相对的,拿前面举到的例子“节”来说,为何能从“竹节”经过隐喻引申出“植物茎干坚实的部分”,而不能通过换喻的方式引申出“坚硬”?可见,新义与旧义之间的可论证性是相对的,可论证性与任意性是相互交织的。第三,语言内部形式的可论证性也是相对的。电视之所以叫“电视”,而不叫“电影”,只是因为“电影”这个词已经用来表示另一事物。单纯从词的内部形式来看,我们很难找出“电视”和“电影”两个词所表意义的不同。

  我们讨论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并不否定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任意性始终是语言符号的基本属性。只有承认任意性,才能解释得通各民族语言的差异性。可论证性是相对的,并不涉及音义之间的自然联系。承认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才能正确理解语言内部各要素的系统性;才能更好地研究同源词;理清词义引申发展关系;也才能更好地研究复音词的内部结构。

  参考文献:

  [1]章诗同注.荀子简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248

  [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4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7

  [4]赵歧注,孙奭疏,李学勤主编.孟子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89

  [5]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79:617

  [6]段玉裁.广雅疏证序[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王念孙.广雅疏证自序[M].北京:中华书局,1983

  [8]黄侃述,黄卓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34

  [9][10][13]同[3],第64页,第95页,第93页

  [11]同[5],第635页

  [12]张双棣等注译.吕氏春秋译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737

  [14]同[4],第13页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