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资产质量问题研究述评
时间:2013-11-19 16:46
来源:发表吧
作者:高羽
点击:
次
【摘要】根据国内外公司实践,资产质量对上市公司盈余的持续能力、预测能力等盈余质量的判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新兴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文章分析与评述了国内外有关资产质量研究的文献,并指出现有文献的不足,认为我国现有相关研究对资产质量的研究没有具体的资产质量理论,缺乏研究系统性。通过文献梳理,为未来资产质量的研究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同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学术引导意义。
【关键词】资产质量;盈余管理;不良资产
一、引言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盈余质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国内许多学者对此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然而目前还很少有人从资产质量的视角来分析和解释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业绩增长难以持续、公司发展短视等现象。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指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这一定义,资产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为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服务潜力,其之所以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主要是因为它投入生产经营后,作为经济资源为企业所用,通过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带来利益。然而随着盈余开始在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有非常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这种盈余管理行为驱使着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不同资产项目可能具备不同资产质量。反之,资产质量对上市公司盈余的持续能力、预测能力等盈余质量的判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新兴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二、国外资产质量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企业资产质量的研究主要是分析银行信贷风险、规模经济与资产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非金融企业生产效率与资产质量之间的关系,而真正研究非金融企业绩效与资产质量关系的文献却不多。HarrisandRaviv(1990)指出公司质量主要指的是管理人员能力、资产质量等,并设计债务缓和模型(简称HR模型)发现公司质量与公司盈利、公司价值有关,公司质量决定资本结构,最终影响公司价值,从而看出资产质量与公司价值相关。Bemstein(1996)对银行资产质量与规模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银行的资产越差,其成本越高,但贷款质量对银行成本的这种影响不明显。Sibilkov(2009)研究了公司资产流动性与经理层代理成本的相关性,其研究结论表明当公司资产流动性水平较低时,资产流动性对经理层代理成本没有显著影响,然而当公司资产流动性水平较高时,资产流动性对经理层代理成本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发现如果对资产出售作出限制可以有效降低经理层的代理成本。
此外,关于资产质量问题,国外文献主要在“减值准备项目”的研究中涉及。McNicholsandWilson(1988)发现当公司出现盈余异常高或低时,会选择调减盈余的坏账处理方法。ElliottandShaw(1988)也发现资产减值准备是盈余操纵的重要手段。ZuccaandCampbell(1992)发现一些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不具体性两个重要特征对减值准备任意计提,存在着“洗大澡”(BigBath)和“盈余平滑”(Smoothing)的盈余管理行为。Francisetal.(1996)对影响计提资产减值的因素,如公司所在行业变化、公司本身业绩状况变化、管理层变更、“盈余平滑”和“洗大澡”等因素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对固定资产和存货等不易被操纵资产的减值计提没有明显影响,而对商誉减值计提的影响非常明显,并且发现业绩较好和业绩较差的公司均较少地计提减值。Barthetal.(2001)将盈余分解成现金流量、应收账款变动、应付账款变动、存货变动以及固定资产折旧、长期资产摊销等几个部分后,发现盈余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能力强于整体的预测能力。Riedl(2004)对比了SFASNO.121出台前后企业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特征,发现SFASNO.121出台后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洗大澡”的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相关性显著,表明资产减值具有较低的信息质量。此外,Eastonetal.(1993)、Aboodyetal.(1999)、Li(2001)及Chenetal.(2009)等讨论了资产减值准备在不同国家会计监管环境下的盈余管理行为。
JordanandClark(2004)检验了《财富》前100名企业,发现2002年盈余水平较低的公司计提了更多的商誉减值损失,与“洗大澡”理论相符。Wangetal.(2010)选取了台湾1984年至2006年12484个公司年度为观测样本,检验了台湾上市公司运用出售长期资产与投资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发现,54%~57%的微亏公司运用这种方法将盈余调整为微盈。Wu(2011)选取了欧洲53个上市公司从2005年至2009年的132项资产减值准备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国际会计准则36号——资产减值》应用后的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是一种盈余管理工具,发现当盈余出现大幅下降时或者具有较高资产负债率时,为了达到分析师预测或者不违反某项债务契约,管理层更有动机运用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进行盈余管理。Duhaetal.(2009)也有相似发现。Baberetal.(2011)基于盈余管理背景,对可操纵应计项目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分析了上期调增或调减利润的可操纵应计项目转为本期调减或调增项目的程度,发现这种转变能力取决于以前几期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幅度与可操纵应计项目的转回速度。Dechowetal.(2012)也发现由于会计内在属性使得上期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手段必会在下期转回,因此考虑前期应计项目转回可提高盈余管理模型解释能力。White(2012)用营运资金变动作为应计的衡量方法研究盈余管理,并认为区分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对于盈余管理模型有重要影响。
三、国内资产质量研究现状
国内的研究仍然处于资产质量研究的起步阶段,目前有关于资产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产质量理论界定、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其与当期盈利能力的关系及资产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
(一)资产质量理论界定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