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逆周期资本缓冲模型改进
摘要:二十国集团2009年发布《加强监管和提高透明度》的最终报告(G202009),在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出的25项建议中,有6条建议是关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和缓解金融体系顺周期问题。本文尝试改进巴塞尔逆周期监管框架中"与信贷超额增长挂钩的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模型,使其在我国实施时能够实现繁荣时累积、萧条时释放的逆周期资本监管理念。
关键词:银行;信贷顺周期;逆周期资本缓冲
中图分类号:F8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3)10-0043-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10.10
一、引言
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商业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史无前例。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的顺周期性研究,完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成为全球金融监管当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各国学者就宏观审慎监管制度设计到具体技术指标的确定均展开了研究,尤其是在商业银行逆周期资本缓冲模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有效突破,其研究成果在2010年11月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首尔峰会批准的金融监管改革文件(业界称为巴塞尔Ⅲ)中得以体现。巴塞尔协议Ⅲ要求各成员国根据本国金融机构顺周期特点,规定逆周期资本缓冲范围、计提时机和计提比例,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具体执行宏观审慎监管。虽然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并没有大规模爆发,也未对经济带来严重冲击,但如何从美国次贷危机中汲取经验教训,并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顺周期特点,改善、优化逆周期资本监管机制和工具,及时化解这种系统性风险,防患于未然,是值得我国监管机构和学术界共同研究的重点课题。
二、文献综述
关于如何进行逆周期资本监管?ClaudioBorio(2001)认为在经济繁荣时增加贷款拨备和资本比例可以增强金融稳定性。MichaelB.Gordy(2006)和RafaelRepullo(2010)分别设计了对最低资本要求的缓释因子,使得资本要求顺周期性大幅降低,缓解了银行在危机时刻资本金不足的情况[1-2]。2009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征求意见稿(BCBS2009c)确立了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要素:缓解最低资本要求的周期性波动、建立更具前瞻性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建立高于最低资本要求的资本留存缓冲、建立与信贷超常增长挂钩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彭建刚等(2010)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测度了商业银行信用违约概率,在RafaelRepullo模型的基础上对资本缓释因子模型进行了改进[3]。这些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巴塞尔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前两个要素。在第四个要素"建立与信贷超额增长挂钩的逆周期资本缓冲"这一要素上,Drehmann(2010)研究认为信贷/GDP比率与其长期趋势偏离度(GAP)最适合作为表征信贷超额增长的指标[4]。RafaelRepullo(2011)研究了英国、美国、日本等八个国家在1986-2009年数据后发现,多数国家(也有例外)信贷/GDP与其长期趋势偏离度GAP和GDP之间波动方向是负相关的[5]。该结论表明在这些国家用GAP作为计提指标,并不符合逆周期资本缓冲在繁荣时积累、萧条时释放的理念。李文泓(2011)运用我国1998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二季度私人部门信贷数据,用信贷/GDP与其长期趋势偏离度GAP作为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指标,计算了该期间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出现了类似于Repullo发现的问题:在经济刚步入回升时大量计提了缓冲资本,在繁荣时却连续几年不计提缓冲资本,在进入萧条时又开始计提了缓冲资本,与逆周期资本繁荣时累计,萧条时释放的理念相悖[6]。
三、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理论模型分析及改进
(一)理论模型
巴塞尔逆周期资本缓冲的理念:通过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在经济繁荣时提升银行资本存量,以防范因银行在繁荣时贷款大幅增长所积累的系统风险;在萧条时期,应当释放前期计提的资本缓冲,在弥补信贷损失的同时,亦可缓解此时市场流动性短缺的情况。2010年9月的BaselⅢ规定逆资本缓冲范围为0-2.5%风险权重资产,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具体执行。
是否执行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来判断当前信贷是否超额增长。方法是寻找一个或一组宏观经济指标,当该指标突破预先设定的限额时说明当前信贷增长过快,监管部门则要求银行开始计提逆周期缓冲资本。主要指标有信贷余额增长率、信贷余额/GDP增长率、信贷余额/GDP比率对其长期趋势偏离度(GAP)。Drehmann(2010)对预测危机的一系列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信贷/GDP比率与其长期趋势偏离度(GAP)效果最好。巴塞尔委员会也建议使用GAP衡量信贷超额增长的指标,根据其数值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GAP中信贷是银行对私人部门的信贷,国际清算银行BIS做了实证研究发现加入公共部门贷款后会影响指标效果,原因在于公共部门的信贷本身就具有逆周期性。巴塞尔委员会也表示,该指标有可能在一些时候发出错误信号,它不是严格规定执行的指标,在运用指标时,也要结合其他的考量。
GAP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收集一段时期对私人部门的每年名义贷款额Credit和名义GDP;
第二步:计算Credit/GDP×100%值计为xt,然后将其进行H-P滤波后得到长期趋势x*t;
第三步:Credit/GDP和其长期趋势差值GAPt=xt-x*t。
设GAP值上下限值为L和H,然后根据GAPt计算逆周期资本缓冲。当GAP<L时,不计提资本缓冲;当L≤GAP
(二)未改进模型的中国实证巴塞尔委员会认为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的改变不应过于频繁,一般以年为单位即可。因此,本文选取1988-2010年中国私人部门信贷余额增长率的年度数据①,经过去通胀处理,得到实际余额信贷增长率。
我国银行不良贷款额在经济萧条时大幅增加,如果能在经济繁荣时计提一定的逆周期资本以备萧条时抵御损失使用,是非常有利于增强我国银行系统抗风险的能力,以及提高银行系统稳健性。因此,我国实施巴塞尔协议Ⅲ中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条款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
作为指示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指标,本文考察信贷/GDP与其长期趋势偏离值GAP在我国的适用情况。
本文使用来源于世界银行网站1988-2010年中国私人部门信贷余额credit和GDP的比率数据,计算信贷余额和GDP长期趋势的偏离值GAP。然后,检查偏离值GAP和GDP的实际增长率的相关性。
在图4中,实线变量代表私人部门信贷余额与GDP比率和其长期趋势的偏离值,记作GAPt。虚线变量代表GDP增长率,记作Xt。
从图4中可知,2003年私人部门信贷余额占GDP比重偏离值达到历年最高点,然后逐年下降。如果用GAP作为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指标,意味着在1999年就要计提1.94%的资本缓冲,而此时我国经济才刚刚步入复苏阶段。2004年又开始逐年下调逆周期资本缓冲,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3年,则完全不需要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此时GDP增长率仍快速上升,继续从2003年的10%上升到2007年的14.2%。
如果从信贷余额/GDP长期趋势偏离值GAP的角度来看,1995-2007年计提的逆周期资本应当如图5所示。出现这种情况,源于我国银行信贷行为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的滞后性特征,此外也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有关①。这就出现两个不理想的局面:其一,在经济刚刚走出衰退时,由于GAP的指示,银行必须计提较高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此时不仅融资成本较高而且还会限制该时期银行信贷,不利于经济的复苏;其二,在经济逐渐步入繁荣时,银行并没有在危机来临前,利用较低的成本,积累到一定的逆周期资本,反而因为GAP指示提前释放了逆周期资本缓冲,结果是银行在危机来临后丧失用逆周期资本缓冲这一工具抵御风险损失的可能。此外,在2005-2007年,虽然贷款占GDP比重确实在逐年下降但实际贷款余额仍然以每年超过GDP增长率的速度增长,意味着在经济过热的时候,风险积累并未停止。因此,现行的私人部门信贷占GDP比重与其长期趋势偏离值GAP作为我国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计提指标有一定的缺陷,本文拟对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指标及方法进行修正,使得新的计提指标和计提方法在主要反映信贷增长变化的同时,兼顾当前的经济形势,以繁荣时积累萧条时释放的理念,使得逆周期资本缓冲能构筑一道防线缓解经济衰退时的风险损失
(三)模型改进及其中国实证
对原私人部门信贷占GDP比重与其长期趋势偏离值GAP进行修正。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