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纵观艺术史,艺术家们在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结合自身对生活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诞生了众多经典之作,开创了艺术史的先河。从古至今,一直都有很多人充当着模仿与复制的角色,但原作的吸引力并没有因无以计数的复制品而削减,反而愈演愈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本文旨在通过独创性对艺术作品所带来的独特魅力以及模仿所带来的可识别性差异的模糊,并结合当下设计来浅谈创意的重要性。
关键词:艺术家;想象力;复制品;独创性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码产品的与时俱进,很多艺术大师的作品通过数码拍摄、印刷加工,进行大批量的复制,这种情况使得艺术成就显得平淡无奇,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艺术作品的不了解,甚至批量化的复制导致色彩的误差,形成一种误导、甚至是对艺术美的破坏。如修拉的作品《大碗口的星期天下午》,它描绘了一个初夏的星期日,人们在巴黎郊外大碗鸟上愉快度假的情景。以完美的点彩形式,使画面在局部中有着丰富的色彩变化和互补色的对比,整体上协调一致,每一笔都起到了表现完美作品的重要作用;构图布局上,每一个形象都是画家经过千锤百炼概括而成。他们或远或近,或大或小,或躺或坐,有三个一群的,也有单个一人,有阳光下的明亮,也有树荫下的阴暗,他们好象彼此毫无关系地被摆放在一起,画面上却洋溢着一种宁静而幽雅的秩序美。
复制品恰恰不能呈现最完美的色彩,而完美而呈现优雅的光影在复制品中却成为一团黑色。再如莫奈的《睡莲》,堪称后印象派的经典之作。莫奈以对巧妙的光线色彩的把握并结合自己的内心情感对生活进行了升华,注入作品新鲜的血液。而模仿作即使再接近原作,也仅仅称它是复制品,因为它只是充当了一种照搬照抄的工具,没有生命力的直观感受,虽然也能通过色彩、构图等赋予作品审美价值,观者从中获得审美愉悦,但就其内在本身,它是死的,没有灵魂的。印象派重要画家雷阿诺认为:“艺术是一种创造。”所谓独创就是创造,就是艺术的生命。如果一件艺术作品失去了独创,也就失去了艺术作品最宝贵的东西—生命,正所谓:“逆水行舟不尽则退”,没有生命的作品,等于墨守陈规,成就了形式的躯壳,却忽视了最宝贵的灵魂。因此,独创性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创意赋予作品神奇的力量、无穷的魅力,在当下的设计中我们也应该运用创造性思维更好的解决问题,更好的服务人类,以完美独一无二的事物呈现给大众。
一、艺术源于模仿
艺术起源于模仿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模仿与创新也就似一双孪生姐妹,创造中有模仿,但模仿不一定产生创造。这很明显的解释了模仿与创造的联系与区分,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但这种反映并非单纯的“模仿”与“复制”,而是艺术家通过自身的生活实践与生活经验,从而获得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并结合自身的历史背景,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筛选、提取、加工、改造,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甚至借助于隐喻、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最终创作出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
(一)艺术是情感的外化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宣泄说”,阐述了作品可以作为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而产生于一战后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便是通过作品反映内心深层世界的最有力的代表。战争所带来的破坏与荒诞,对理性为核心的传统思想、文化、道德的质疑,成为艺术家的创作源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影响,艺术家尝试将现实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进行融合,寻找可以宣泄自己情感的方式,发现和创造自己的思想,并且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格。
郑板桥也在他的“三竹说”中强调“胸中之竹”的环节,他强调胸中心理层面的“意象”的重要性,认为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必须由眼中的现实层面的物象转换到审美意象中,由自我的精神去接受物象这个客体,从而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相互渗透,再现与表现进行完美的结合。
因此,通过模仿现实,结合自身的情感融入,可以使生活的真实升华为艺术的真实,把“真”变为“美”。‘创新’绝不是空中楼阁,通过模仿、借鉴艺术家的作品,从而得到有效的知识学习,形成自己的构思,在模仿中发展自己。但切忌一味模仿,一味的模仿则必导致阻碍创新方法的出现,而应该在模仿中创新,模仿中求变化。
(二)艺术是文化的积累
观看艺术史艺术家所呈现的艺术作品,并不是单纯的形式表现、生活再现,而更多的画作是文化经久积累的爆发,这是任何生搬硬套的复制品难以复制的。一味的模仿,不去考虑创作者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只会成为一幅披着华丽外衣而实则没有内容的空壳。
黑格尔认为:“独创性是艺术家的内在生活的‘自我外现’和内心的‘心灵再现’。”本世纪最有影响的表现主义作曲家勋伯格也认为:“一件艺术作品只有当他把作者内心的激荡的感情传达给听众的时候,它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才能由此引起听众的内心情感的激荡。”因此,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从心出来的对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反应了当时的文化背景。这也是复制品无法模仿的,艺术家根据自己当时特定的心情赋予作品内在生命,印象派后期梵高是最典型的例子。就梵高的作品《星空》而言,这幅作品应该是深埋在梵高灵魂深处的世界感受的真实外化。粗狂扭曲的线条,混乱中却不失整体,给人一种心灵震撼的效果,画中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烦闷、动摇,表现出梵高压抑的感情。
一味的模仿,不断的重复,只是带来技术的进步,而内心情感、作品的内涵却无法描摹与复制,所谓的“个性”也无法从作品中表现,作品便失去了艺术的天性,成为了一件无用的复制品。
二、模仿中求创新
亚里士多德最为感动的一句话:“偶然是意料之外,但又是情理之中的”,创意也是如此,运用逆向思维,发现常人未曾发现的,思考别人未曾想到的。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找各种关系的和谐。”当下,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创新在产业中也变得日趋重要。作为新一代的设计师,不仅要追随当下时尚的潮流,更应该通过模仿总结前人的经验,学习别人的成功案例,在模仿中不断发展;通过模仿现实生活,把素材“捣碎”,让其“发酵”、“酝酿”,使其变成另一种形态的东西。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主办单位:中国《时代金融》杂志社 出版地:云南...
期刊简介: 《营养学报》(双月刊)是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营养专业学术性期刊,1956年3...
期刊简介: 《当代医学》是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国家...
期刊简介: 《中国药事》(月刊)1987年创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品生...
期刊简介: 《经济论坛》杂志创刊于1987年10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