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矛盾的中庸(2)

时间:2013-10-07 09:52 来源:发表吧 作者:郭建国 点击:

  第四,对贫贱的态度。《论语·泰伯》篇:“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在这里孔子认为在邦有道的社会中贫贱是一种耻辱。而在《论语·里仁》中又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认为志于道的人不能恶衣恶食,安于贫贱。在《论语·雍也》中又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恰恰是对于颜回的赞美。这就表现出孔子对贫贱的态度是矛盾的,也是合理的,在邦有道的情况下,国泰民安,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富贵是可行的,但由于社会、个人、周围环境等各种原因,贫穷也是有的,颜回专注于自己的学习,而安于贫穷,就是一个例子。王维、孟浩然同样生活在盛唐,一个位至宰相,一个行游江湖,也是一个例子。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贫富差距也是一个例子。对贫贱的态度,可以看出孔子对现实的敏锐观察与思考。

  第五,对天命态度。在《论语·尧问》中孔子肯定天命,其文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而在《论语·先进》中他又怀疑天命,发出了对命运的慨叹,其文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子贡没有禀受天命,靠自己的本领与智慧取得富贵。孔子没有禀受天命,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却没有取得富贵。还应再加上颜渊,并且颜渊还早夭。王充在《论衡·问孔》中曰:“夫人富贵,在天命乎?在人知也?……未晓其故。”{4}他对孔子天命的观念提出了质疑。其实细想,怀才不遇之人,王充本人就应算一个,自己博学多才却位居下位;天妒英才之人,唐初四杰的王勃算一个,满腹才气,英年早逝,还有徐志摩、海子,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都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先贫后贵的也有,西汉的朱买臣、明朝的朱元璋,还有当下社会中,草根明星凭着自己的努力坚持而获得成功。由此而言,孔子对于天命的肯定与怀疑是有现实基础的,孔子对于天命的怀疑,虽然还未摆脱命的观念,但他也提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六,对管仲的态度。管仲相桓公,成就桓公霸业,但因为管仲贪生失义,背离公子纠,遂造成了后世对于他的褒贬不一。《论语》中对于管仲的评价同样有矛盾。在《论语·八佾》中指斥管仲的器量小,违礼,不节俭,其文为:“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这是从管仲的日常生活做出的判断。管仲具有尊王攘夷之功,孔子对此是认可的。《论语·宪问》有两章盛赞了管仲。其一曰:“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这里通过与子路对话纠正了子路的偏见,指出了管仲的功劳。其二曰:“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这里同样纠正了子贡对于管仲的认识,指出管仲在桓公称霸,维护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不受蛮夷之侵的功劳。虽然这是矛盾的,但也是客观的,功是功,过是过,人无完人。现在的人评判过去的人也是如此,邓小平同志就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判毛主席的功过是非。

  以上简要介绍分析了《论语》中出现的六点小矛盾,虽然这些观点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被提出,但在当代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论语》中的中庸思想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三、与矛盾论的暗合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了“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5}等重要观点。通观孔子回答问题,他没有限制在固定的解释中,而是随着时地人的不同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关于学习的问题,孔子做出了三十多种不同的回答,可谓符合唯物辩证的宇宙观。孔子处理各种不同方面的矛盾,可以说他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事件的不同来回答,则表明他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表现比较明显的是他对于为政、学习的不同回答。他分析不同人的特点则表明分清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

  对于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毛主席用了相反相成的解释。而《论语·先进》有:“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孔子在这里指出物过必反的道理,过和不及都不好;同时在《论语·泰伯》中有:“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指出对于不仁的人痛恨的程度过了,也是一种祸害。孔子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答案正是看到了问题、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相成是同一性,相反是斗争性。值得一提的是,在《论语》中,孔子想出仕到公山弗扰、佛那里实现他的理想社会,这表明他看到了矛盾的对抗性和不可调和。

  以上是对《论语》的现实矛盾与矛盾论的浅要分析,发现孔子的中庸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中庸运用的方法暗合了矛盾论,暗合了一些辩证法。如果抛开天命论,尽管他有时是怀疑的,那么中庸也是唯物的方法。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页。

  {2}{3}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0页,第80页。

  {4}王充:《论衡》,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18页。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9页。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