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情境"形象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解释境界说时曾有"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无境界"的说法,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诗里没有任何具体的景物描绘,但因为写了真情,形成了特定的"情境",就能激发读者的形象联想,在读者想象中仍然可以望见一幅诗人远眺时的天地辽阔的邈远之景。也就是说,仍然可以由情引发出意境的整幅图画。这就把意境的外延扩大到包括这类直接抒发真情的诗歌。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这类诗的生活、环境图画,远不如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人物形象更符合这类诗的形象化方法的实际。也有一些诗实际上已具有断篇小说的规模,有情、有景、有人,诗中人物的个性非常鲜明,但它不是用散文的语言,而是用音韵铿锵、凝聚力更强的诗的语言表述。文本里的《木兰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石壕吏》、白居易的《卖炭翁》和《琵琶行》等叙事诗都属于这一类。对这类诗,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借用形象分析的教学方法。以《卖炭翁》为例,虽然字数不多,但对故事情节的交代,对诗的典型环境的渲染,对人物情态的刻画及人物心理状态的揭示,都是非常细致的,都有动人的诗行可以利用。对这类写的有情、有景、有人的诗,教师如果把握形象化方法,那么对艺术形象进行分析就会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四、"寓意"形象化
在浩如烟海的诗歌中,有些诗通过形象的描绘寓寄深刻的哲理,也有一些以咏物寄意或托事言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笔者认为讲这类诗,重点要让学生理会潜藏在形象背后的深刻的哲理,这样才能体现这类诗的艺术价值。课文中选入的老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可以说是一首既有形象概括又包含感情的哲理味很浓的诗。这首诗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里自然闪耀着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光辉形象;但在分析诗中形象时,如果能使学生把超出形象之外的深刻的哲理提炼出来,那么它就更有广泛的概括意义。
无论是咏物寄意还是托事言志,目的都在于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感情,都在于寄意和言志,比如诗经《硕鼠》和《伐檀》两首。所以对咏物诗,可以从所咏之物的形象入手。对托事言志的诗,就可以从分析事理讲起,然后点明诗人所寄托的感情。因为这类诗的诗意美就在于它的有寄托。显然,如果没有寄托,这些诗就会失去光彩,显得平庸乏味,不复可观。而一旦寄之以情,寓之以意,就立刻化平庸为新奇,使之陡然增色,字字生辉。因此,讲这类诗,用画龙点睛之法足也。如果勉强往意境这上面上扯,反而画蛇添足,既无法深刻理解诗文,又会使教学过程偏离设定的目标轨道。
要想进入诗歌的非常奇特的形象世界,明确诗人的情趣所在,笔者认为只有从讲清诗的形象化的特有方法入门,效果才是最显著的。教师要根据诗的不同特点采用合适的形象化教学方法,选用合理的艺术分析方法,帮助学生领会诗的思想感情,玩味诗的特殊意境,品析诗中的艺术形象。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经济论坛》杂志创刊于1987年10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主办单位:中国《时代金融》杂志社 出版地:云南...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
期刊简介: 《营养学报》(双月刊)是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营养专业学术性期刊,1956年3...
期刊简介: 《当代医学》是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国家...
期刊简介: 《中国药事》(月刊)1987年创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品生...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