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虚为实,虚实相生”

时间:2013-09-21 09:33 来源:发表吧 作者:高新中 点击:

  诗歌以意境这一特殊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以非理性的和不可用言语表达的意象来抒发情感,所以诗人的意中之象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美国文艺理论家苏珊朗格说:"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诗歌教学可以通过对诗的意境分析、对意象的赏析,使学生体会诗的感情,感悟诗歌的意境。

  一切文学艺术形式都以形象地再现生活为基础特征,笔者认为,诗歌教学要注重诗的形象化,形象化教学方法在诗歌中更为重要。所谓形象化,是指文艺创作中反映生活,描绘形象的方法及运用这种方法所达到的具体、生动的程度。古今诗歌中有许多佳作,既有诗情的亲切抒发,又有对画意的动人展示。如何对诗歌的意境和意象作基本的内涵解释呢?笔者认为这需要形象化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诗歌教学中恰当合理并有效地利用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呢?

  一、"景语"的形象化

  中学语文课本引入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该诗是一幅雄伟的落日余晖下的黄河万里入海图;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该诗展示的是晴日映照时的分外妖娆的北国茫茫雪景。讲解这些诗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景语",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画,从而自然地透过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使学生能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笔两化。这样的讲述,完全符合这些诗的形象化方法,亦即艺术概括的特点。教师的引导有方,学生的入门有法,不用说这将会是一堂声情并茂、情趣盎然的诗歌欣赏课。

  二、"主人公"的形象化

  在文学艺术形式领域里,在形象反映生活时,再没有像诗这样活泼多姿的了,所以诗人表情达意的方式无疑是异常自由灵活的。

  比如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诗人通过具体的物像表现一位镇定神勇、射术超群的将军。一"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突出了将军的高度警惕。又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没有具体描写眼前景物,而是直接打开自己的心扉向读者倾诉,感情完全是迸发式的。再如唐朝诗人秦韬玉的七律《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虽句句写贫女,其实句句是为不得志的贫士而写,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阅读、品析这类诗时,显然不能在脑海里出现情景妙合无间的画面,而是"引弓"的将军、"独怆然而涕下"的诗人或是隐形的不得志的贫士等形象。在这类诗里,不管诗中主人公是诗人自己还是其他人,它们形象化方法的基本共同点都是直接向读者倾吐衷曲。对这类形象化方法显然不同的诗,作者采用的艺术分析方法应有所区别。对这类诗,笔者认为在教学时可以在"作者介绍"这一教学环节上资料更为丰富和翔实。如果诗中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对这一环节的突出强调,无异于对形象分析的最好补充。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诗中形象,将会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如果说这类诗中的主人公不是诗人自己,而学生对当时人物的时代又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话,那么适当讲述那个时代的人物的处境就很有必要。总之,在这些诗里,诗中人物心灵的大门是向读者直接敞开的,这些诗的诗意美也就是诗中人物的心灵美,教学者对这些诗作艺术分析,而且只有直接从揭示人物心灵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入手,让学生窥见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想象人物的鲜明形象。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