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生态效益显著,2000~2005年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平均每年增加森林覆盖率14%,比1991~2000年发展最快10年的年平均增加森林覆盖率05%还高出了1倍多。山西省的入黄泥沙减少了30%,据一些站点测定,土壤侵蚀模数由工程实施前的7800多t,下降到4000t左右,昕水河流域入黄泥沙含量由277%减少到254%;中阳县2004年与1999年相比,泥沙流失减少4219万t,年降水量增加100mm,大风日数减少7d。近年来,沙尘暴的次数和强度逐年减少,如晋北的朔州市,过去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俱存,从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来,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比实施前增加了82%,年均风速降低了14%,工程区土壤侵蚀模数从退耕前的每年每平方公里5230t减少到2004年的1090t。
4基于山西省退耕还林阶段验收的反思
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公益性、市场性、协调性、高效性和开放性是现代林业的基本特征[2]。众所周知,生态文明就是要人类在自然界活动时积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方针,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从山西省退耕还林阶段验收的情况来看,要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现代林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4.1增强全社会造林绿化意识,不断提升林业地位
林业是造福人类的公益事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发达的林业是实现绿色增长和科学发展的基础支撑和重要标志。为此,我们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和道德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造林绿化的良好习惯。
以山西来看,退耕还林对改善工程区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加快绿色通道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让全社会看到了党和人民政府加强生态建设的决心。广大干部群众保护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普遍增强,自觉地投入到治理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事业中。如,吕梁市的柳林、中阳县等县总结“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以煤换林”的做法,为全省有效增加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加快营造林发展步伐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样板。同时,林业地位不断提升,林业已成为山西省生态建设的重点和焦点,领导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不断加强,造林绿化事业蓬勃发展。
4.2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
发展现代林业,各级林业部门的领导干部要以兴林富民为己任,分清公与私、实与虚、真与假、是与非的界线,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把林业“双增”目标落实到山头地块,把强林惠民的政策措施落实到千家万户,把党的温暖送达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
山西省在退耕还林试点初期,就成立了以主管副省长为组长、省政府主管秘书长与省林业厅厅长为副组长的退耕还林(草)工作领导小组,并吸收省发改委、财政、审计、财监办等部门主管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实行省、市、县各级政府负责制。省人民政府每年都与各市人民政府签订退耕还林年度责任书,各市人民政府与工程县人民政府签订退耕还林年度责任书,认真落实省政府负总责和地方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任务、粮食、资金、责任”五到县,落实各级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各工程实施县通过与农户签订退耕还林合同,将退耕还林任务、责任、义务落实到退耕农户,国家、省、市每年都对责任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3正确处理“兴林”与“富民”、生态与产业的关系
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不仅仅是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状况,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满足社会综合需求的程度上。兴林是富民的重要途径,富民是兴林的根本目标;民富推动林兴,兴林促进富民。这是世界各国林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林业工作实践结果的不争事实。
从山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效果来看,很多农民以前陡坡开垦、广种薄收,劳力投入多,费工费地,单产很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使退耕农民从钱粮补助直接受益,而且带动了经济林果业、畜牧业、生态农业等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退耕还林农户转变生产方式,使广大农民从繁重的陡坡地耕作中解放出来从事多种经营,开始转向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经营和劳务输出,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吕梁山区的石楼县,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协调县畜牧局将17万只羊全部实行集中圈养,并利用退耕还林地间作苜蓿等牧草大力发展养兔业,到2008年,全县养獭兔达500万只,獭兔产业实现收入2171万元,獭兔纯收入1487万元,全县人均獭兔纯收入162元,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此外,山西省不少县都兴建了以开发当地退耕还林资源优势为龙头的加工企业。如忻州市的偏关、五寨、岢岚等以林产食品加工的企业;河曲、临县、柳林、隰县等新增或扩建了以干鲜果品加工为主的企业。事实证明,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经营模式,可以推进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和谐统一、互相促进,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和产业发展生态化。
4.4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林业队伍建设
科学技术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驱动要素和持久动力。履行林业肩负的新使命、适应林业转型的新要求、实现林业事业的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而重点核查验收中发现,县及其以下林业部门普遍存在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林业站人员技术不专,队伍不稳,工作人员调动频繁、业务素质较低,缺乏有效的工程管理队伍。不少县林业局人员数量虽然不少,但是真正能从事林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只有几个,明显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在乡镇林业站尤为突出,有的林业员甚至连地形图都不会看。
政府及相关林业管理部门要着力重视林业技术队伍和基础林业站的建设,对相关工作人员加强技术培训;要分层次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培训,特别是要对乡镇林业站技术人员进行退耕还林工程的检查验收办法和林业法律法规等知识、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乡镇林业技术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经常性的组织林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技术力量薄弱的林业地区和部门进行业务实地指导;着力提高人员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促进各层次、各类型人才的协调发展,努力建设与林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2013年7月绿色科技第7期5结语
现代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和纽带,现代林业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示范者。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林业的作用,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加以重视,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林业队伍建设,促进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更好地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树丛.发挥林业作用建设生态文明[N].人民日报,2012-11-12(11).
[2]江泽慧.中国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0).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营养学报》(双月刊)是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营养专业学术性期刊,1956年3...
期刊简介: 《中国药事》(月刊)1987年创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品生...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主办单位:中国《时代金融》杂志社 出版地:云南...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
期刊简介: 《当代医学》是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国家...
期刊简介: 《经济论坛》杂志创刊于1987年10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