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传承的旅游表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13-09-14 11:19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杨林 点击:

  【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畲族文化传承旅游表达人才状况的实地调查,分析总结地方高校在民族文化旅游表达人才培养尚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布局不合理、教师资源缺少等,并提出培养畲族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健全传承基地等对策。

  【关键词】畲族;文化传承;旅游表达

  1问题的提出

  浙江畲族文化是浙江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代表,富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正在逐渐流失消亡。目前,各级部门对畲族文化实行了保护性开发措施,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民族旅游开发,通过旅游业实现民族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实践已经证明,民族旅游保护性开发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它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民族旅游表达人才。一方面,浙江景宁、武义等畲族聚居区域培养旅游人才规模小、动力不足,而相关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课程体系陈旧、教学资源缺乏、培养方式单一等问题,存在着目标与现实脱节的矛盾。为了培养应用型高素质的畲族文化旅游表达人才,我们就地方高校旅游表达人才培养与浙江畲族文化资源整合利用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期建立地方院校旅游表达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浙江畲族文化传承旅游表达人才状况的实地调查

  景宁是华东地区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所以我们选取的主要调查区域是景宁、武义等地。

  2.1对畲族乡村旅游表达人才的实地调查

  从实地调查中,畲族旅游开发给畲民与畲族地区带来了许多好处。在彰显文化价值、恢复民族自信、促进文化保护、拉动文化拯救等方面成绩显著。同时,涌现出一批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才,如民歌传承人蓝星海等人,他们在传承畲族文化的同时,有力地参与畲族旅游开发与人才培养。

  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畲语濒临消亡、传统服饰失传、畲族山歌濒临失传、畲族戏剧少有人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畲族文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陷入失传危机。因为交通偏僻,课题组成员曾跋山涉水,历经渤海、英川、沙湾、毛垟、大均、东坑等畲民聚居的小山村,在采访中,笔者碰到的大多数畲族村民都不会唱山歌,他们穿的不是本民族的服装,说的是很不标准的普通话,从外表上看与别的民族没有什么区别。

  2.2对高校畲族文化传承旅游人才培养的调查

  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已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目前,浙江地方高校在旅游、艺术等专业教学正尝试已将畲族文化精华吸收到教学中来,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浙江大学、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高度重视畲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研究、社会服务、教学改革等多方面工作的重点定位在浙江畲族文化这个独具地区特色的支点上,并以此培养办学特色。但如何使科研与教学并举,开创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浙江畲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双赢局面是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地方高校民族文化旅游表达人才培养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地方高校民族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系统整合不够,存在着目标与现实、需求与条件脱节等问题。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强,而且越来越表现出个性化发展的倾向。高校文化教育课程比较单一,如何满足大学生对畲族等“小众”艺术的学习欲望,对于整体实力较弱的地方院校,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

  2)地方高校民族文化教育资源缺乏,教学内容中可以利用的畲族文化少,缺乏多形式的艺术加工。浙江地方高校开展畲族文化教育可以利用的主要渠道和形式是课堂教学,但是地方高校无论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方面都缺少相关资源储备和人才建设基础,需要尽可能地利用社会现有的畲族文化资源,比如畲族文物资源、畲族民俗资源、自然环境资源、畲族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

  3)“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不愿参与浙江畲族文化的传承。近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西方文化对本土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部分畲族地区年轻人包括在校大学生认为浙江畲族文化是“土”的东西,不如西方“洋”的东西。需要唤起大学生对浙江畲族文化的记忆、了解和认同,增强民族情感,热爱畲族文化,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学习和继承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使他们成为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生力军。

  3主要对策

  培养浙江畲族旅游表达人才,需要国家、地方、高校多方合作,认识传承畲族文化的紧迫性与公益性。

  3.1培养畲族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

  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家庭作为人们进行社会化的最重要场所和因素,是传承畲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家庭作为在任何社会中都是传统文化濡化的最重要的场所,对传承畲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民族语言、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传习都是从家庭开始的。其次,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作为一种正式的教育机构和社会化场所,不仅仅具有传授学生现代科学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职能,更是负有向年轻一代传授本民族和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及相关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的责任和义务。最后,社会教育也是整个传承畲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中国畲乡三月三”等畲族传统民俗活动及平常的民俗生活场景,畲民在当地社区能够接受到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强有力的族群记忆。同时,由于现代传媒的发展和普及、社会和文化的现代转型、自然和人文资源的旅游开发,大量涌入的外国游客和逃离社区的当地轻人,使畲族聚居区域传统文化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时代传承的传统民俗活动和民俗文化逐渐淡化和消亡,畲族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环境与场景已经遭遇相当大的损害。畲族文化传承氛围和重建其社会传承场无疑将是影响社会教育在传承畲族文化发挥的关键因素。此外,宣传也是唤起人们的族群意识,自觉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另一种常见手段,它可以说是一个更广泛的社会教育。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