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晏词的“诗人句法”(2)

时间:2013-09-11 10:35 来源:发表吧 作者:伍三士 点击:

  宋代词人喜欢用诗句入词,苏轼之词得到了“诗如词”的评价(陈师道《后山诗话》),黄庭坚则“着腔子唱好诗”(李清照《论词》),苏轼和黄庭坚曾在张志和《渔父》的基础上创作《浣溪沙》,苏轼《哨遍》则全篇隐括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其实不独苏黄二人,在北宋词人中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贺铸《行路难》一篇通篇化用成句,周邦彦亦“多用唐人诗语,隐括入律,浑然天成”(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从作品本身可以看出,与苏轼同时代的小山也是以诗句或诗意入词这一手法的开拓者。如“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生查子》),用古诗《行行重行行》“思君令人老”;“谁寄岭头梅,来报江南信”(《生查子》)、“南枝开尽北枝开,长被陇头游子、寄春来”(《虞美人》)用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陌上行人凝恨去”(《玉楼春》)用乐府《陌上桑》诗意;“曲终人意似流波”(《木兰花》)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样的例子在集中俯拾即是,不一而足,可见小山是有意识地在实践这一手法。

  “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刘熙载《艺概》),以“偷语最是钝贼”(皎然《诗式》)为总评急忙不屑地撇过脸去未免失之武断,这和一般炫才的集句和剽窃是不同的,不仅仅在于文本上是否改易字句,而在于这种手法的运用要建立在对前人作品的欣赏和体会的基础上。以诗句或诗意入词的过程,也就是特殊方式的欣赏过程,所谓“借他人酒杯,浇自家块垒”。观小山所作,所用前人诗句确无超出自家情怀范围的。小山广泛地在词作中化用前人诗句或诗意,粗略估计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作品中使用了这一方法。小山对这种方法的使用又是灵活多变的,如山中采玉,随手琢磨,具体有如下几种情形:

  将前人成句一字不差地放入词调中字数相应的位置,这种情况总的看并不太多,但《临江仙》一词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直接移用翁宏《春残》成句,通过上文意境的配合,得到了青出于蓝的效果,已经成为一段脍炙人口的公案。他例如“背面秋千下”(《生查子》)用李商隐成句,“见少别离多”用李白《长干行》成句。

  另一种情况是在基本不影响原意的前提下,将前人成句稍加改易,改动后字数和原句一致。如“织成云外雁行斜,染作江南春水浅”(《木兰花》)用白居易《缭绫》“织成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新月又如眉”(《南乡子》)用牛希济“新月曲如眉”;“宫女如花倚春殿”(《清平乐》)用李白《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不将心嫁冶游郎”(《浣溪沙》)本李商隐《无题》“不知身属冶游郎”。也有重新组织语序者,如“一声长笛倚楼时”(《虞美人》)用赵嘏《长安秋望》“长笛一声人倚楼”;“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虞美人》)用陆龟蒙《和袭美春夕酒醒》“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还有对前人的句子进行字数上的增减以便融入到词调中的,如“能唱当时楼下水”(《玉楼春》)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成句的基础上补“能唱”二字以填入词调中七字句处;“强半春寒去后,几番花信来时”(《清平乐》)改杜牧《题池州贵池亭》“强半春寒去却来”七字为六字句;从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变化出“碧草池塘春又晚”(《蝶恋花》)、“谢客池塘生绿草”(《清平乐》);从“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贺《致酒行》)中截取“折断门前柳”(《点绛唇》)五字以融入《点绛唇》词调中五字句处;在元稹“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明月三五夜》)的基础上增两字为“拂檐花影侵帘动”(《踏莎行》)。

  或者只移用半句,另外的部分自己补足,这种情况最常见,如“争奈归期未可期”(《鹧鸪天》)后五字截自李商隐名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夜雨寄北》);“豆蔻梢头春有信”(《玉楼春》)“豆蔻梢头”四字从杜牧“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二首》)截取得来;“二十五弦弹未尽”(《木兰花》)前五字本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鹧鸪天》)用王昌龄《采莲曲》“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户外绿杨春系马,床前红烛夜呼卢”(《浣溪沙》)用韩翊“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赠李翼》);“天若多情终欲问”(《玉楼春》)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神女知来第几蜂”用张子容《巫山》“今在巫山第几峰”;“日日双眉斗画长”(《浣溪沙》)得于韦庄《谒巫山庙》“春来空斗画眉长”,如此等等。

  更灵活的是重新组织语言描述原诗句的意境,甚至融数首诗的意境为一炉,此等最见灵气。如“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蝶恋花》)脱胎于岑参《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琵琶弦上说相思”(《临江仙》)本白居易《琵琶行》诗意;“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鹧鸪天》)合“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杜甫《羌村三首》)和“乍见翻疑梦”(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意境;“莫愁家住溪边,采莲心事年年”(《清平乐》)并乐府《莫愁乐》与《西洲曲》诗意于一联;“何处别时难”(《南乡子》)融汇了李煜“别时容易见时难”与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字面;“渭城丝雨劝离杯”(《浣溪沙》)化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燕归人未归”(《更漏子》)“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南乡子》)变生于薛道衡《人日思归》名句“人归落雁后”;“花开花落昔年同”(《浪淘沙》)源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几年芳草忆王孙”(《浣溪沙》)化自王维《山中送别》“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下启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忆王孙》)。此等尚多,不再赘述。

  从单个句子或单独的一联看,有些诗句化用后在原句的基础上并无太大创新,但联系全篇,化用后的句子都能很好地与上下文的造境相配合,更加适应词这种长短不一的体裁,从而表达比原作更曲折微妙的情感,创造出不同于原作的意境。试看一首《生查子》: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无端轻薄云,暗作帘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词中融化的前人诗句有“帘纤晚雨不能晴”(韩愈《晚雨》)“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甫《佳人》),“帘纤雨”和寒天下的翠袖佳人这两个原有的意象完美地融入了“木兰舟”、“双鸳浦”、“轻薄云”组成的一片溪光之中,意境比原诗句更加幽渺,再配合“闲荡木兰舟”、“欲向荷花语”的动作,用“长恨”、“无端”、“暗作”等表示心态的词语点染,芳草美人之恨如在目前。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