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力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徐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徐州地方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挖之不竭的汉文化宝库,蕴涵着丰富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所以,必须让汉文化走出徐州,走向世界,成为徐州地方文化的代名词。文章通过对徐州地方文化建设的背景、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不断探求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的结合点、在通俗文化的基础上增加高雅文化成分、文化建设要独具特色及鼓励民间参与等建议,以期对挖掘徐州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徐州汉文化品牌有所裨益。
关键词:徐州两汉文化汉服礼仪文化特色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并非将文化产业化,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产业。内容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要求,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吻合,它对人们的素质、品德和价值观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把好文化内容建设关是关键。那么,大力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就是徐州发展文化产业的正确道路。民间流行这么一种说法:“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的文化遗存特别丰富,特别是古文化遗产中的汉代三绝,即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其中又以汉墓位列第一。徐州两汉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使人们崇拜和羡慕。两汉文化的形成基础则是以华夏文化为核心,从西部到中原,在汲取了华夏八方百族的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徐州地方文化是徐州及周边相关区域人民创造的物质精神产品的总和,它包含了各地区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徐州文化传统的主要内容。徐州地方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挖之不竭的宝库,蕴涵着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所以,要让两汉文化走出徐州,走向世界,成为徐州文化的代名词,就必须具有独具特色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气。本市在文化开发中,地方文化资源还处于发展时期,文化建设还处于传承、保护和开发的初级阶段。如何将更多潜在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竞争优势,是打造我市文化品牌十分紧迫的任务。单纯的、展示性的文化建设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更趋向于符合充满情趣的汉文化认知,更趋向于融入徐州地方特色的汉文化意境,更趋向于获得徐州精神的雅俗共赏的汉文化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弘扬徐州地方文化,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地方文化建设的成果,推进地方文化创新,打造独特的徐州地方文化品牌,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
一、徐州地方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现存的徐州地方文化有两汉文化、军事文化、山水文化、奇石文化等。随着社会大众对地方文化的需要,徐州文化建设推陈出新,已经逐步彰显出两汉文化的地方色彩,地方文化建设如代表“汉风”徐州的大型仿汉民乐作品、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户部山古建筑群景区、彭祖养生基地、汉墓文化旅游、汉文化体验周表演、汉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两汉文物精品展等汉文化活动等,在日新月异的城乡生活中发展壮大,赋予了徐州文化产业更加多样化的内容,丰富了城市性格和徐州文化品牌。当然,也有部分为了商业和政绩的目的把文化建设改造得面目全非,或干脆伪造些以假乱真的“仿民俗”、“伪民俗”,取代真正的“原生态”传统文化,大量造仿古建筑、园林,只注重外形,不重视内涵;只注重硬文化,不注重软文化,将文化建设变成了时尚消费品和通俗文化标签,过于商业化,失去了地方文化的底蕴,也失去了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意义。
1.俗文化多,雅文化少。所谓俗文化即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的集体性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它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这使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徐州地方文化中,民俗文化非常丰富,“自古彭城列九州”,经六千年文明的陶铸,乡风民俗中的古朴与厚重层次分明,一层层积淀下来,融入乡风民俗之中,构成了徐州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风貌,是徐州地方文化的核心所在。当然,地方文化建设应当雅俗共赏,也应当有更多高雅文化的成分,像大型音舞诗剧《汉风华章》这样的高雅文化太少了。
2.硬文化多,软文化少。在城市化、地方文化建设的浪潮中,如何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文化,使地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城市软文化建设正日益受到许多政府的重视,并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但以目前文化建设而言,硬文化多,软文化少。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在政府大力营造的环境下,一批古旧建筑遗址得以修复或重建;而软文化是通过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来实现的,它不同于法律,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它更多的是依靠官员的示范、模范的引导,通过潜移默化的思想引导作用来实现。如徐州城市精神的植造,建设过程短,影响小,难以形成持久型的徐州城市文化品牌。因此软文化的建设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对城市精神的提炼、对城市文化品格的理解同样是徐州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3.文化传承多,文化创新少。《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声明,文化多样性是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因为各个民族在历史、文化、经济、哲学和社会等方面的差异是人类进行交流、创新和产生创造力的源泉。多样性培育了创造性,体现了人类适应和改变生活条件的能力。创造性的多元共存包括多种文化群体积极的和动态的共存,使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和谐相处”。在非遗保护浪潮的带动下,徐州市政府于2006年开始,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2007年印发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评定暂行办法,规定了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范围、申报要求、申报程序和评审办法,对地方文化进行了大量不遗余力的保护和传承,这方面取谋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相比之下,地方文化创新不多、不够,凸显不出徐州地方文化的特色,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精神层面的需要。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
期刊简介: 《当代医学》是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国家...
期刊简介: 《中国药事》(月刊)1987年创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品生...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主办单位:中国《时代金融》杂志社 出版地:云南...
期刊简介: 《营养学报》(双月刊)是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营养专业学术性期刊,1956年3...
期刊简介: 《经济论坛》杂志创刊于1987年10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