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卡西平合用喹硫平治疗老年期躁狂发作的随机开放试验
时间:2013-09-01 15:09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李宁
点击:
次
关于老年期躁狂发作学界并无严格的诊断标准,一般是指年龄大于60岁首发或复发的躁狂发作患者,此期患者因体质缘故对治疗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奥卡西平为卡马西平的结构变化产物,不良反应较卡马西平轻,耐受性好[1]。为了解奥卡西平对老年期躁狂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作者通过随机开放试验来比较奥卡西平治疗老年期躁狂发作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10年10月-2012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2)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10分以上。(3)年龄60~75岁。(4)由患者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在试验前一周内使用过精神药物者。(2)对试验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史者。(3)入组后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和依从性差者。(4)伴有重大躯体疾病者。两组共纳入60例患者,完成60例。奥卡西平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45±12.32)岁,平均病程(4.45±6.47)年;丙戊酸钠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4.73±11.78)岁,平均病程(4.78±5.8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BRM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试验药品:奥卡西平由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片0.3g,批号20101003。对照药品:丙戊酸钠由山东方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片0.2g,批号1009092。患者停服各种抗躁狂药物。清洗期完毕即进入药物治疗期,治疗初期第1~3天奥卡西平组中晚餐后服用奥卡西平0.3g,丙戊酸钠组早中晚餐后服用丙戊酸钠0.2g,即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剂量分别为0.6g/d和0.6g/d,第4天根据患者主诉情况调整药物剂量,药物剂量范围奥卡西平0.6~1.0g/d,丙戊酸钠0.6~1.2g/d,使用4周,视患者兴奋情况合并使用喹硫平0.2~0.6g/d,除此外不合并使用其他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1.3量表评定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总体疗效评定量表(CGI),安全性和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的1,2,4周各评定1次。
1.4疗效评定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前后BRMS总分减分率。减分率=(基线总分-治疗后总分)/基线总分×100%。
按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评定,痊愈:症状消失,减分率≥75%;显效:症状大部消失,减分率≥50%;有效:症状减轻,减分率≥30%;无效:症状无变化,减分率≤30%。
1.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于试验开始前和治疗2、4周后各检查一次,如果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异常,应在1周后复查,并随访至正常。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半数以上病例的躁狂症状都有明显改善,奥卡西平组第一周总有效率26.67%,显效和完全缓解6.67%,第二周总有效率46.67%,显效和完全缓解20.00%,第四周总有效率66.67%,显效和完全缓解53.33%,其总有效率与丙戊酸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BRMS、CG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RMS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CGI评分较治疗前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安全性评价两组之间各种不良反应相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晕、恶心、视力下降、食欲下降、乏力等,此反应一般在前两周出现,以后逐渐减轻,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均无异常,详见表3。
3讨论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