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育人的理念与思考(2)

时间:2013-08-28 11:38 来源:发表吧 作者:梁江歌 宋拮 点击:

  第三,促进社团活动项目化。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进行有重点、有选择的支持,是高校在社团管理体制创新上的重要体现。对此,南京师范大学尝试推行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从各社团申报的活动的遴选中发现富有创新意识的社团并在经费给予上的重点投入。项目化管理的实施,在社团间引入了竞争与激励机制,在提升社团成员积极性和开拓性的同时,逐步提升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品位。

  第四,提倡社团活动重质减量。社团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是社团活动。随着社团活动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与重要载体,社团活动的数量也直线上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成为现代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校院两级社团各类活动多达两千余次。在各类社团活动精彩纷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质量参差不齐、主题重复、活动盲目追求“眼球”以及参与面及影响力有限等问题。在活动经费紧缺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对数量众多的社团活动加以适当整合并达到“重质减量”的效果,亟须指导老师的指导以及社团联合会充分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功能,对各类社团活动进行前期有序的总体策划和整体安排。

  第五,增强社团活动的先进性和导向性。大学生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应坚持分类指导、重点扶持、整体推进的建设思路,积极培育健康向上、品位高雅的社团文化。在坚持“百花齐放,‘百团’争鸣”指导方针的基础上,走高雅、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之路是社团活动的主导思想。社团活动中如何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紧密衔接、如何打造好校园文化这个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都要求在开展社团活动时特别注重正确的导向性,力求将兴趣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力求既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更强调社团活动的思想性、时代性与层次性。

  二、增强社团育人功能

  大学生社团具有的自治性、开放性等特性决定了其大学精神天然承载者和践行者地位。大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培养了他们在科研活动中探求真理,追求严谨的科学精神;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文娱类活动中民主协作的团队精神。

  第一,强化社团活动与第一课堂的衔接。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队精神等这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个人的社会生存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视社团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功能,真正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兼容并重并达到二者的有机互补,是社团建设的一大着力点。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要紧密围绕第一课堂来规划和设计。在社团活动的开展中,应积极引导其与第一课堂的对接,在活动内容上力求相融相通,相辅相成;在参与态度上也不应有所偏颇;在强调社团作为第二课堂隐性育人功能的同时,更应积极引导学生回归第一课堂,务必将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与第一课堂有效衔接,真正把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成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南京师范大学国防教育协会社员参与的“新时期大学生‘从军热’动因调查及引导机制研究”课题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特等奖的好成绩,正是大学生社团活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的集中体现。

  第二,培养学生在社团建设中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社团的规章制度、组织程序、活动内容都由社团成员共同制定,每个成员均能参与社团管理以及社团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这不仅培养了社团成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能获得团队荣誉感。同时,学生社团以其学生自组织的特性逐渐成为大学生接受现代公民教育的重要平台。社团的宗旨和价值追求不断感染并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价值观,如爱心社、环保协会等服务性社团在开展活动中,通过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中,还渗透着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教育,培养合格大学生的同时也确保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着现代公民素养的人,一个珍爱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精神的人。

  第三,重视社团指导教师的育人成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虽然大学生社团从性质上来看属于学生自组织群体,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但是对绝大部分社团来说,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一方面,社团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社团活动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倡导社团先进文化精神;另一方面,社团指导教师以自身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高尚的人格对社团成员进行潜移默化的精神陶冶,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成效。

  三、提升社团育人内涵的路径思考

  第一,社团文化应与大学精神相融合。一所优秀的大学,不仅需要创新能力和培养优秀人才,而且应该具备良好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以大学师生为主体的文化。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学生的文化素质、学校的文化品位是大学文化的标志。因此,大学生社团文化在大学精神的形成和凝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大学精神的重要源泉之一。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形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社团文化只有与所在学校的大学精神相融合,才能更好地体现其育人的内涵。

  第二,分层分类有计划地实施社团建设。大学生社团的良好发展是社团育人的基础和条件。当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社团数量多、社员基数大、社团活动经费不足、社团指导教师紧缺的现状。如何针对现状分层分类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社团建设,以便更好地实现社团育人的目标成为当务之急。南京师范大学现有社团数量过百,在全面推进社团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扶持一批青年学生喜爱的文化、科技、创业、学术研究社团成为近年来社团工作的重点,科学地建立规范的社团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成为当前做好社团工作的关键。

  第三,加强研究生社团建设。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普遍感受到研究生学习阶段同样需要充实而丰富的社团活动。南京师范大学在校研究生数量过万,而加入社团的学生却不多,与本科生85%左右的社团参与率无法相比。为此,南京师范大学加大了对研究生社团的支持力度,吸引硕士生、博士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鼓励研究生导师参与社团指导。同时,大力提倡并支持本科生社团和研究生社团强强联手,研究生社团发挥自身学术研究方面的优势对本科生社团给予帮助和指导,本科生社团则以丰富多彩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吸引研究生的积极参与,从而形成本研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大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的今天,社团活动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中最闪亮的一点。我们应该积极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合理构建社团育人环境、有效增强社团育人功能、大力提升社团育人内涵,使社团文化真正成为校园先进文化的代表,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