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鲁迅文学的旅行

时间:2014-08-26 11:59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李慧君 点击:

  摘 要:鲁迅在文学上具有无可与抗的深刻影响,《呐喊》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小说里故事通常以其蕴含的深刻思想、高超的文学技法被解读,而本文则从文化旅行的观点来剖析小说,通过小说里的时间、地点、民俗、语言等的变化来体现文化旅行的确切存在与变迁发展。

  关键词:呐喊;文化旅行;时空演变

  鲁迅的文学地位,当然不只是《呐喊》这一部小说集能撑起的,但小说集里的人物、环境、遭遇是对封建主义及人性冷漠的批判。《呐喊》一共收集了鲁迅14篇小说,包括了如《孔乙己》、《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鲁迅知名的代表作。

  从文化旅行的角度来看《呐喊》,是从其小说里的某个侧面,如地点转换、时间转换、民俗变化、当地语言等,这些侧面,都是鲁迅文学里的一种“旅行”。

  一、文化旅行视野下的《呐喊》

  旅行的主体是多样化的,并非单单指人。杰姆·克勒福雷(James Clifford)在《旅行文化》里强调文化也是一种旅行,后来克里斯·罗杰克(Chris Rojek)和约翰·乌里(John Urry)在相似基调下强调旅行与文化的微妙关系:“人、文化与文化产物无时不刻不处于流动之中……人在不同文化之间旅游,而文化和文化产物本身也不断移动旅行” 文化的旅行,像理论旅行一样,从这个人到那个人,从此一时到彼一时,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从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在不同的元素之间旅行。在流通中,某种文化现象或者文化内容得到了发展、丰富,从时间长河里看,这样的丰富与发展构成了这一文化现象或内容的旅行。

  《呐喊》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位主人公都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民俗活动、不同的语言特色,在文化旅行视野之下,它们毫不例外地都在不同的小说里、迥异的环境中不断变化着、“旅行”着,构成自己的文化要素,一直在不同的条件下旅行。

  从文化旅行的视角看鲁迅文学里的旅行,是以鲁迅小说集《呐喊》为研究对象,从其局部表现出发,归纳整理小说里的文化现象、内容,将其以文化旅行的理论方法加以阐述,最终得到一种发展了的理论解读方法。本文以下部分拟从《呐喊》里的部分典型小说为代表,粗略地梳理小说里的文化要素旅行线索,并予以分析、总结。

  二、时间轴里的特意安排——以《药》为例

  小说是一种时间艺术,沿着时间的线索而展开,《呐喊》中如《孔乙己》、《药》、《祝福》等名篇,都不外如是。小说里的时间并非一成不变,更不是呆板的陈列与展示,而是委婉地表达或借助实物象征时间的转移。鲁迅在作品中特意安排的时间转换,一方面关系着小说情节的连接发展;另一方面,与人物的心态、遭遇或是命运直接相关。

  鲁迅在小说《药》里用以表示时间转换的词很多,如在小说的开头就写到:“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 这里鲁迅用秋天而不用春天、夏天、冬天,是想衬托出一种秋日独有的悲凉、肃杀的氛围,为整篇小说奠定感情基调。而写在后半夜,是为接下来的情节做铺垫,老栓想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用一种他自己都不敢想的方式救儿子的命,他此刻出门的心情是沉重的。

  接着时间发生了转换,“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轩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这里的时间不是简单的太阳出来,它不仅预示着天已经大亮,更表明他心情的转变,由出门时的沉重转变为兴奋,意味着他们家的太阳已经在希望中升起。

  在故事的末尾,讲到夏瑜的老母亲祭奠因革命而牺牲生命的儿子、恰逢华大妈也来到小栓坟前时,鲁迅如是描述:“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清明,祭奠的季节,暗示故事已到结尾,华小栓始终逃不脱命运而过世。夏瑜母亲的境况与华大妈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而“新芽”也由此而产生特殊的意义——鲁迅在小说里寄托了自己的希冀,依稀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新世纪的曙光。《药》里时间转移的对象都是鲁迅特意的安排,巧妙地利用象征性的事物来表示时间的推移,从而推动情节发展。这是鲁迅小说里惯用的艺术手法,也是小说中耐人寻味的关键的时间线索。

  三、《呐喊》的空间转换——以《阿Q正传》为例

  小说的空间转换是另外一种艺术手法。我们通常注意小说里的时间结构,而往往忽略了空间在小说的叙事结构、思想表达等方面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作用。曹文轩先生说:“我们说小说是时间的艺术,是从小说形式而言的,而小说所要关注的、最终作为自己内容的那一切来看,空间问题又成了它基本的,永远的问题。既然它所关注的对象无法离开空间,那么它也就无法抛弃空间。并且,恰恰因为小说在形式上属于时间艺术,因此空间问题反而在这里更显得更加引人注意了:作为时间艺术的小说如何看待空间,又如何处理空间?空间问题就成了小说的一门大学问。” 空间是小说里各种关键要素的置放点,是容纳事件、冲突、画面的结合点,相对于其他要素而言,作者在空间上选择的余地或许会大一些。

  鲁迅在小说里虚构的地点,在现实中较为集中的出现于他的故乡——绍兴,他出生在这里,熟悉这里的一切,于是他将家乡写进了小说,通过以绍兴为现实依据而虚拟的不同地点的转换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希冀。

  《阿Q正传》是《呐喊》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名篇,我们这里主要讨论小说的空间结构,以故事的演进为导引,着重分析空间地点的选择及其特点围绕着故事的发展所发生的不断的变化。

  (一)未庄土谷祠

  无论阿Q平日里走到哪里,终是离不开土谷祠——也许可以算得他的家,他的命运与土谷祠紧紧联系在一起。阿Q在未庄里没有受到丝毫的尊重,他时常被人当做笑柄,甚至他头上的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都成为人们拿他取乐的笑料。土谷祠一直扮演着一个见证者的身份,见证阿Q的一生,从他在未庄的穷困潦倒,而中兴,而没落,直到最终的身首异处,土谷祠一直在原处冷眼旁观,一如这个世界的每一处空间,在一定时期内,留存着某种历史的记忆。

  (二)酒店

  酒店是阿Q经常去的另一处地方,每次当他“在如是等等妙法克服怨敌之后,便愉快的跑到酒店里喝几碗酒”, 可见阿Q也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当然,在酒店里的他也并未被尊重,依然是一样的被人欺负、调戏,但是他依旧定期地到酒店去,赌钱、喝酒,用他的精神胜利法去弥补他的卑微与懦弱。他试图去欺负别人,却发现自己只能欺负静修庵的尼姑,他为这样的自己感到自豪,得意自己竟在小尼姑身上报了别人欺负他的仇。

  酒店承载着阿Q欺软怕硬、自欺欺人的性格特征,从土家祠到酒店,阿Q的身份发生了改变——从破落户到座上客,但在人们心中,他的地位从未变过,他依旧还是被人欺负的短工。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