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石涛论印诗(2)

时间:2014-08-22 11:10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李泊城 点击:

  高翔(1688—1753)江苏扬州人,字凤冈,号山林外臣、西唐,亦作犀堂、西堂等,“扬州八怪”之一,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擅长花卉山水,偶作人物与佛像;篆刻与汪士慎、丁敬齐名。他少年时向石涛学习绘画,情谊深厚,亦师亦友。《扬州画舫录》卷四记载:“工诗画,与僧石涛为友。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辍”①,“石涛和尚自画墓门图,并有句云:‘谁将一石春前酒,漫洒孤山雪后坟。’诗人高西唐独敦友谊,年年为这扫墓酹酒。闵廉风有《题石涛墓门图》诗“‘可怜一石春前酒,剩有诗人过墓门’。”②

  在古代人们极其看重“情义”。石涛生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长高翔46岁,二人年龄相差较大,形同祖孙。石涛居于扬州与高翔家为邻。高翔青少年时便在母亲的提意下拜石涛为师。师徒相处近二十年。石涛晚年生活有高翔的陪伴,以减少他对生活苦闷之感。弟子高翔更是对师傅情谊深重,石涛死后扫墓祭酒至死不断。

  无论高翔所作印章艺术水平高低。石涛以艺术相通或者共有的标准“传神”,从书法、绘画的角度提出来说明篆刻(图章)艺术也一样。在书法、绘画、篆刻(图章)中,作品之中能“传神”,何以做到?艺术作品传神的面目是什么样?石涛的回答是“精雄老丑”。

  在篆刻艺术中“精雄老丑”如何理解?

  篆刻艺术与书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原始人类在陶器泥坯上用绳子压印,氏族部落族徽的刻印,先秦两汉官私印章为代表的第一个高峰,经隋唐宋元,到明清才进入文人篆刻创作的第二个高峰,产生了众多的艺术流派,一直发展至今。明清之际的篆刻流派,一派有一派的艺术特色与精神面貌,灿若繁星。石涛在书画艺术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因此,从作品“贵传神”的角度加以概括,与分类为“精、雄、老、丑”。此种分法与当时书法艺术、绘画艺术总的审美倾向有着极大的关联。

  “精”必然不是粗糙,而是精巧细致。在绘画中如宋代工笔小品花鸟画,魏晋隋唐菩萨像白描画;在书法中如工整俊秀的小楷,秦代整饬劲挺的小篆;篆刻中如秦汉私印中的小玺、玉印、鸟虫文印等。那么,由技法提升到精细之工塑造出精神气质,则对应于优雅、小巧。技法是表面性的,是印章制作过程中,动态的手段,而艺术精神气质则通过技法注入其中,从而所塑造出艺术品的面貌。

  “雄”即雄壮,力量的体现,若“力量”过猛过大则导致“气盛”而粗犷,即“质胜文则野”。在绘画中如宋画北方山水;在书法中如汉碑铭文,风雨驳蚀,古朴苍茫;在篆刻中如汉印“军假司马”、“关内侯印”一类印,大气而沉雄,不激不厉。“雄”在篆刻中的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字内容的意韵与篆体字形及章法构图,二是篆刻的刀法效果,如刻、敲、击、摔、磨等办法。

  “老”对之于“新”,新的事物似乎易“见棱见角”,个性突兀,与整体不够协调,相反谓之“老”,在艺术上所体现的是艺术生命力具有“成熟、稳重、老练”的特性,而不是“陈规、衰败”。在绘画中如寒冬腊梅、黄山老松;书法中如张旭的草书、颜真卿晚年的楷书;篆刻中如“西泠八家”的印风,浑厚、老辣而质朴等。“老”是篆刻作品中体现出来的醇厚韵味,耐人寻味,每每有所新的体会与获得。

  “丑”即不优雅,粗重笨拙,不协调或者残缺,仿佛是生命经历之中的最后一阶段,并非言其即将“死亡”,而是所有经历在精神层面上的沉淀,所折射出生命抗挣“死亡悲剧”的力量。在绘画中以皴擦法而画的枯焦石头、老树;在书法中也如此,金石味足的书体,如腐蚀的青铜铭文、风化的石碑,何绍基的隶书等等;在篆刻上如先秦两汉剥蚀的烂铜印,后世文人篆刻家向残碑断碣、青铜砖瓦、钱币镜铭等取法所取得的特殊视觉效果。

  总而言之,其作品面貌必为“精、雄、老、丑”之一,贵在有“神”而外传;相反有“神”外传的作品必为“精、雄、老、丑”之一,此非一日之功。使篆刻作品中达到其如此效果,石涛之后的篆刻家们提出相应的理论观点,如印从书出,印中求印,印外求印等,在不断总结前人艺术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艺术观点,使艺术创新与时代审美相即相离。

  石涛再言“秦汉相形新出古,今人作意古从新”,提出在艺术学习中“古”与“新”的辩证关系。秦汉之形的“新”来源于秦汉之前的“古”,而今人一心求“古”必得于“新”。“新”与“古”,一是时间性,二是继承与创造的相互性,不能完全分开。在篆刻中也是如此。先秦古玺,精巧之极,一是形体小,整个造型优美;二是印面布局奇巧,笔画精到挺健;三是时间对它再“创作”,使用必有磨损,使新刻时的尖锐、棱角消磨而圆融,给人以质朴柔和之感。前两点可以在短时的苦学勤练中获得,而后一点必得于时间。

  石涛是艺术大师,作诗常常题于绘画之上,多与友人唱和往来;书法作品现今所见不多,而是多以丰富的绘画题跋落款的形式出现;绘画上不仅有大量杰出的作品传世还有著名的理论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篆刻艺术方面,现今唯一发现一首“赠高翔论印诗”,从理论层面对篆刻艺术审美以及与书画艺术的相通性作了论述。黄苗子在给汪世清编著的《石涛诗録》的前言中写道:“石涛是一位天分和功力都极高的画家、书家和诗人,三者都有其睥睨一切的自家面目,无愧一代宗师。”其实,从石涛赠高翔的论印诗看,对篆刻艺术的见解极为精辟,发人深省!

  注释:

  ①韩林德.石涛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57页.

  ②《广陵诗事》记载,同上,按:闵华字廉风,江都人,有《澄秋阁诗集》,其中有《题石涛墓门图》诗,“君不见,梅花道人有遗墓,雪压寒香三百树。又不见,生前作圹顾玉山,吟朋乐妓娱其间。谁者亦二子意,不向高原凿幽隧。写得平林土一丘,墨渖淋漓杂清泪。呜呼丹青已老曹将军,国香零落赵王孙。石公之姓不可闻,石公之笔今徒存。北丘累累多秋坟,西风何处招孤魂。可怜一石春前酒,剩有诗人过墓门”。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