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建筑设计理论回顾与评价(2)

时间:2014-08-21 11:36 来源:发表吧 作者:刘文雪 点击:

  (二)1960年代:应对经济的低潮不低

  “大跃进”后我国进入经济调整的困难时期,资金的缺乏使大规模建筑活动力不从心。但地域性建筑一般规模不大,能够结合自然条件、利用地方材料、甚至有的项目采用了拆除旧建筑的旧材料,往往在花钱不多的前提下仍然能够完成比较有品位的作品,这些都是应对经济性的可贵探索。

  (三)1970年代:结合园林的华南独秀

  十年文革,不仅造成我国建筑的管理无序,也使经济发展停滞,大大减少了建设量。分散下放各地的建筑师在深切理解国情经济、理解地域生活的建筑创作中留下了一些俭朴与谨慎的建筑。其中,尤以华南地区的地域性建筑一枝独秀。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华南地区的地域建筑在当地园林建筑文化传统与地方建筑手法的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但建筑师并不是把园林和建筑作简单的组合,而是在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和卫生条件的同时,淡化过时的文人情调,并注入现实的使用功能,将园林设置与现代生活、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紧密结合。

  除此之外,考虑到中国本土建筑设计的局限性,需对国外建筑设计进行研究,因此,本文从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及其作品开始,对该理论的发展变化以及后人对其的评价进行了阐述。

  三、览历届普利茨凯奖及其启示

  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各个阶段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对其相关理论做了整理和分析。获奖建筑师的建筑设计创新特征,发现1979~1988 年度获奖建筑师的继承创新、1989~1999 年度获奖建筑师的多元探索、2000~2008 年度获奖建筑师的理性回归反映出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时代特征,他们的建筑设计创新因跟随时代步伐而具有前途和生命力。研究了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中所提出和运用的具有创新性的建筑设计理念或理论,指出他们注重强调建筑与自然共生、强调建筑与文化融合、强调建筑与城市整合、强调建筑与艺术结合的理念创新。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

  (1)一些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从自然中探寻建筑创作灵感,他们强调建筑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创新。他们深入地思考自然,以广义的自然观对待建筑,妥善地处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而创新,一些注重使建筑积极融入自然环境而创新,如奥斯卡·尼迈耶、安藤忠雄;一些则主张有效利用风、光、水等自然要素而创新,如格伦·默科特、理查德·罗杰斯。

  (2)一些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率先突破了现代主义理性的束缚,他们强调建筑与文化融合的理念创新。他们有些注重建筑与历史文化融合,他们将历史传统要素引入到建筑设计中而创新,如罗伯特·文丘里、伦佐·皮亚诺;有些注重建筑与地域文化融合,他们扎根于地域文化并在其熏陶和影响中探索建筑设计创新,如阿尔法多·西扎、乔恩·伍重;有些注重建筑与人本文化融合,他们力求满足以人为本的需求而创新,如汉斯·霍莱因、汤姆·梅恩。

  结语:普利茨凯建筑奖被誉为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在国际建筑奖项中具有风向标的地位。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其一,根据创新学理论可知,建筑师的建筑设计创新涉及到外环境和内环境因素的影响,凝聚着新的时代精神,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其二,在新的社会、技术和人文背景下,建筑师能够尽可能地就自然、文化、城市、艺术的某些方面展开深入的思考,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建筑理念和设计原则。他们在探索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中,注重强调建筑与自然共生、强调建筑与文化融合、强调建筑与城市整合、强调建筑与艺术结合的理念创新。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第一版.

  [2]侯幼彬.系统建筑观初探[J].建筑学报,1985-04:22~26.

  [3]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第一版.

  [4]张钦楠.试论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体系[J].建筑学报,2001-08:14~17.

  [5]顾孟潮.试论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J].建筑学报,2003-05:28~30.

  [6]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Z].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57.

  [7]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32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