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浅论古代文论中的色彩范畴(2)

时间:2014-08-12 11:21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杨飞飞 点击:

  二、丽——融汇自然与极致雕琢的绚烂

  与清之纯净澄明、高蹈脱俗的内涵不同,丽范畴从诞生到繁衍终不脱华美妍丽之意味。根据汪涌豪先生的元范畴论还不能界定丽是否属于元范畴或核心范畴,{9}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历史绵长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其延展性和衍生力是非常强大的,同清一样,也是历代文论范畴中的高级审美趣味。在创作论、文体论、风格论等中皆可见其范畴的统序性特征。两汉时期就出现了靡丽、弘丽、温丽、雅丽;魏晋时期则有绮丽、典丽、清丽、壮丽;唐宋则出现了华丽、峭丽、赡丽、婉丽、纤丽等。

  从“文”到“文章”再到“文学的自觉”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即是越来越重视形式美问题。“文”从产生之初就具有用外在形式表现人的意念的性质,孔子提出“文质彬彬”“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为了言以足志,就需说话有文采,可见当时对形式、文采的重视。两汉诗赋的独立,文章观念的自觉,伴随而生的是文学观念“丽”的自觉。汉大赋具有形式华丽淫靡的特点,其堆砌辞藻,好用奇字,渲染夸张,铺陈排偶,极尽侈丽。因此,文章之士刻意为文,讲求形式华丽,是有意识的产物。所以,物象的描写与文辞的运用是否华丽,就成为了文学与非文学的重要分水岭,正如詹福瑞先生在《“文”、“文章”与“丽”》一文中所说:“丽的自觉,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文学的自觉。”{10}在此背景下,“丽”自然成了重要的文学观念,扬雄即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随着“文”的内涵越来越纯化,“丽”的艺术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对其意义的丰富要求也越来越高。曹丕提出了“诗赋欲丽”,要求诗赋脱离扬雄时期的“则”而做到文辞绮丽。陆机论诗赋则为“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11}。刘勰从天道自然的观念出发认为:“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至于林籁结响,调和芋瑟;泉石激韵,和若球。”{12}这是动植之文。“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砌绮,以铺理地之形。”{13}这是天道之文。五色为形文,五音为声文,因此文章要讲求文采,也是自然之需求。所以,老子虽称“美言不信”,但其“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同时刘勰认为,作为拟情状物的文章要与内在情感相融合,并以情感的状态表现出来,就需要巧妙妍丽的文辞。而模山范水的状物之赋,也需用细巧纤密的语言来描写复杂的事物体貌。总之,文辞都离不开绮丽。

  绮丽耀眼、光彩满目的“绮丽”之风既成就了六朝美学,也是使其为后世诟病的弊端所在。在“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后,批评视野中多排斥雕琢、淫靡之丽,而代之以清丽、冲淡之风。“冲淡”美在文学抒情性的加强和田园山水诗的出现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清丽”“清淡”之美。至唐宋,“冲淡”美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正式被提出并得到极大推崇,如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把“冲淡”置于二品,对其描述为:“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14}这种平淡是自然而不露痕迹之感。细审其审美内涵,可从两方面理解:

  1.“至丽而自然。”唐代皎然《诗式》论“诗有六式”,其一即为“至丽而自然”。此种丽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天工之丽,即自然而然,非经刻意雕琢,是自然造化之作,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李白诗;二是人工之丽,通过艺术技巧的锤炼而达到,如“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诗,所呈现的是繁华剥落后的自然工丽。所以,清丽自然、质朴平淡之“丽”的审美趣味是一以贯之的。

  2.平淡——“绚烂之极致”。“丽”还有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即是“清淡”“平淡”。在六朝美学重于“丽在绮靡”的同时,追求“清丽”“越名教而任自然”“文温以丽”的潮流也一直在涌动。而“丽在清淡”最主要还是表现在唐宋时期,佛教的盛行,佛法对文人诗人产生影响,以致王维、大历十才子和刘禹锡、柳宗元、陆龟蒙等皆有“清以丽”之诗作,追求和表现“清淡”之美。而这种“清淡”“平淡”之美又是从华丽绚烂中来的。如王世贞评价谢灵运之诗:“然至丽之极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极而更似天然,则非余子所可及也。”{15}文论家们强调的即是这种自然天成的化工之美,诗歌丽到极点,反而呈现出平淡之美感。苏轼在《与侄书》中对“平淡”之美的阐释为:“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16}因此,此种绚烂丽之极后的平淡,才是能够真正体现诗家之功力的。同时笔者认为,“丽之清淡”在不同时代的发表文章呈现也是不同的,盖在中唐以前,“丽”之美偏向于清,而中唐以后则重在审“丽”之“淡”。

  {1}顾:《题饶介之诸贤怀古诗卷后》,《息园存稿文》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转引自汪涌豪:《“声色”范畴的意义内涵与逻辑定位》,《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2}王启元:《惺斋论文·论读法》,引自王水照:《历代文话》第四册,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物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许慎著,徐铉校:《说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5}老子著,王弼注:《老子·三十九章》,中华书局1998年版。

  {6}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熔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7}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才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8}{14}司空图著,郭绍虞集解:《诗品集解·续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9}汪涌豪:《范畴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詹福瑞:《文、文章与“丽”》,《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第5期。

  {11}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13}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原道》,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5}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6}蒋凡主编:《古代十大散文流派》第三卷,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