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很蹩脚的罢官理由,陆游深知真正的被黜原因是曾相当亲近之人的诋毁,具体事由无从查证,而陆游对此毫无防备也无从辩解。因此,他在《福建谢史丞相启》文中不无激愤地写道:“士于知己,宁无管鲍之情;人之多言,诬为牛李之党。......晚参戎幕之游,始被边州之寄。知者希则我贵矣,何嫌流俗之见排;加之罪其无词乎,至以虚名而被劾。”{16}又在《上赵参政启》文中悲愤道:“......迨从幕府之游,始被边州之寄。方漂流于万里,望饱暖於一麾。岂图下石之交,更起铄金之谤。素无实用,以为颓放则不敢辞;横得虚名,虽曰侥幸而非其罪。”{17}经此重挫,陆游自号“放翁”,他在《和范待制秋兴》诗中写道:“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18}在看似自嘲的字里行间,诗人的愤慨、心酸,溢于言表。
三年过去,在新的任所,诗人被“重谤伤”的隐痛,还不时地在《婕妤怨》《书感》等诗中流露出来:“......岂知辞玉陛,翩若叶陨霜。永巷虽放弃,犹虑重谤伤。悔不侍宴时,一夕称千觞。妾心剖如丹,妾骨朽亦香。后身作羽林,为国死封疆。”{19}“......楚客长号沽白璧,汉宫太息遣明妃。铄金销骨从来事,老矣何心践骇机!”{20}
二诗均作于淳熙六年(1179),在此前一年陆游自蜀东归抵达临安,宋孝宗便殿召对后并未重用,而是遣往闽中为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公事。其时困扰他的流言是指责他出蜀时“尝挟蜀尼以归”{21}(见《齐东野语》卷十一“蜀娼词”条),方回《跋所抄陆放翁诗后》中亦记载其“闻诸前辈”“放翁入蜀从范石湖,后出蜀,携成都妓,剃为尼而与归”{22}事。陆游确于居蜀时娶一妾,乃蜀人女子杨氏(见《山阴陆氏女女墓铭》{23}文);这本属士大夫寻常之事,却被嫌隙人加以诬谤。回想宦途数年累遭谗言所毁,政治前途黯淡,陆游除了在淳熙六年九月奉诏赴“行在所”的途中,心灰意冷地奏乞奉祠外(见《奏乞奉祠留衢州皇华馆待命》诗,中有“世念萧然冷欲冰”、“耐辱岂惟容唾面”{24}句),其郁郁不得志之心绪,也只好通过借班婕妤、王昭君的酒杯,来浇心中块垒了。
谗言谤辞对陆游的打击还远不止如此。一年后(淳熙七年),陆游在江西常平提举任上,遇水灾而“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却因“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25}(《宋史·陆游传》)。方回推测赵汝愚是借旧年“挟蜀尼以归”一事刁难,“赵汝愚尝帅蜀,必为此事驳放翁也”{26};于北山先生亦由跋中所录吕祖谦与周必大函,所谓“陆放翁疏放,封驳岂为过当?方人才难得之时,其词翰隽发,多识典故,又趋向实不害正,推弃瑕使过之义,阔略亦何妨?”{27}等语,推测赵汝愚所驳应是从“疏放”处作文章;又据《宋会要辑稿》,次年(淳熙八年)三月,陆游有提举淮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之命,却为臣僚论罢,其理由是“不自检饬,所为多越於规矩,屡遭物议”{28},又与吕祖谦所云“疏放”意合。{29}
直至陆游六十五岁,困扰他二十年之久的流言余毒,彻底终结了他的政治生命。《宋会要辑稿》中载:“(淳熙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诏:礼部郎中陆游、大理寺丞李端友、秘书省正字吴,并放罢。以谏议大夫何澹论游前后屡遭白简,所至有秽之迹。”{30}对此陆游悲慨地赋诗两首,由其题《予十年间两坐斥罪,虽擢发莫数而诗为首,谓之嘲咏风月。既还山,遂以风月名小轩,且作绝句》{31},以及“放逐尚非余子比,清风明月入台评”、“连坐频年到风月,固应无客到吾门”之句,可知陆游落职乃是无端的文字之祸,流言蜚语令其百口莫辩,索性以“风月”命名小轩,这与十三年前诗人自号“放翁”的无奈是如出一辙的。此后陆游便闲居于山阴家中,报国北归之志,再没有实现的机会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些疑谤谣传的丛生杂起,固然与陆游文采风流、不拘细行有关,又何尝不是因他执着于北归之志、触及权臣利益而起!早在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陆游因直言反对朝中龙大渊、曾觌结党专权,触怒宋孝宗而失去枢密院编修官一职,被斥出任镇江府通判。于北山先生就此按道:“务观一生蹭蹬仕途,动遭白简,或有新命,中途沮格(如知嘉州之命,自福建召归中途改命江西等);万里召还,旋又补外。其根本原因,固仍在于爱国思想与朝廷投降主张之牾,然权奸之摧抑排挤,亦幕后一重要因素也。”{32}
再往前追溯,陆游祖父陆佃,因正直耿介,不赞成在徽宗朝“穷治”所谓的“元余党”,致使谗者诋毁他是“名在党籍,不欲穷治,正恐自及耳!”本在元年间受到冷落的陆佃因此被莫须有的“名在党籍”“罢为中大夫”,“知亳州,数月卒”{33}(《宋史·陆佃传》),虽已谢世而仍被题名于“元党籍碑”中。陆游父亲陆宰,在靖康元年四月担任直秘阁京西路转运副使时,也因臣僚之参本而落职。{34}
陆游一生的宦海沉浮,以及父辈的遭遇,令其对“人言可畏”一语有着切肤之痛:权臣们为了剪除异己,不惜“拉朽摧枯,竞为排陷”{35}(《上丞相参政乞宫观启》),“仇怨造言,投鼠不思於忌器”{36}(《江西到任谢史丞相启》)。陆游毕生心系百姓社稷,可书生意气却总敌不过流言蜚语:一次次的恶意诽谤和之后的以讹传讹,不仅使他仕途屡挫,大志难伸,就连名声也难保清白。这对自幼知书达理、身怀匡复伟愿的陆游而言,应是一个终老都难以抚平的心结吧!
同题三首绝句,尽管亦是描写村居景致,但由于人烟稀少,只有纯真儿童相与嬉玩,诗人醉心于这片“桃源”,并不感受到现实的乌烟瘴气。只有在赵家庄,当满村人津津有味地听负鼓盲翁作场,说唱被里俗妄改的蔡中郎故事时,才会勾起诗人数十载坎坷宦途的苦涩回忆,他的郁结才会在此时不由自主地从心底里浮显出来:即便史书中对蔡中郎有相当褒赞的盖棺定论,里俗却还是混淆是非,听者也稀里糊涂;诗人虽尚健在,却无从管得他人对自己的毁誉,始终有冤情难白于当世的遗憾。诗人的这种生前经历,其实与蔡中郎的身后遭遇有何分别呢?从蔡中郎到诗人自身,从历史到现实,多少沧桑,多少无奈,诗人在为蔡中郎鸣不平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多舛的人生慨叹。
三
在陆游写该诗的前一年,即绍熙五年(1194),南宋朝廷发生重大变故:六月,太上皇帝(孝宗赵)驾崩,光宗(赵)不肯成服被废,七月其子宁宗(赵扩)被拥立登基,改元庆元。不久,参与政变的主要人物——宗室宰相赵汝愚和外戚韩胄,因政治利益矛盾而水火不容,斗争的结果是:庆元元年(1195)二月,赵汝愚被罢相;庆元三年,赵汝愚系统的五十九人被宣布为“伪学之籍”,遭致贬谪。这就是对理学家造成沉重打击的“庆元党禁”。
陆游虽闲居家中,但因他与党籍中人如周必大、朱熹、叶适等关系较深,随时有牵涉其中的可能。陆游的祖父陆佃不就是因莫须有的“名在党籍”而被左迁亳州及列入“元党籍碑”中吗?“因此他更感觉到必须置身事外,这一年(注:指庆元元年)诗句中这样的表现特别显著”{37},如《剑南诗稿》卷三十二所录《舟中戏书》《春晚杂兴》《自规》《闲中书事》《野堂》等诗,都是诗人所极力呈现的醉心田园、不理世事的写照。
然而,陆游的田园诗虽取法于陶潜,他也基于自保的考虑愿意构筑一个“桃花源”般的诗中田园;但陆游始终不能摆脱现实的种种思虑,洒脱于山水间,因他从小就树立的宏图伟愿至死不渝,躬耕田园的生活尽管轻松愉悦,但实非其意。故细细品味陆游总体看来闲适冲淡的田园诗,能够发现他字里行间总是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难以释怀的抑郁心结,不仅有壮志难酬的遗憾,也有仕途坎坷的慨叹。不妨略举三例。
陆游在罢归山阴第三年(绍熙二年)写了题为《村居初夏》的组诗,其四言村居生活之乐,是与宦途的凶险对比后得出的:“暮境难禁日月催,腊醅初见拆泥开。压车麦穗黄云卷,食叶蚕声白雨来。薄饭蕨薇端可饱,短衫葛亦新裁。宦途自古多忧畏,白首为农信乐哉!”{38}
绍熙四年(1193年),六十九岁的陆游仍对屡次被谤之祸心有余悸(《村居》其二):“自笑触藩羝,人嘲失旦鸡。囊悭衣任短,山冷屋便低。宦拙谗销骨,言狂悔噬脐。自今焚笔研,有手但扶犁。”{39}
即便是在庆元元年,《穷居有感》诗中陆游虽自嘲仕途不顺是因“迂阔”,却难抑多次被“推挤”的牢骚:“孤村烟草暮凄迷,笠子蓑衣自架犁。生计似蛛聊补网,弊庐如燕旋添泥。人亡耆旧多时学,地废陂湖失古堤。迂阔自知无着处,敢因穷厄怨推挤。”{40}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