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陆游的《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其四)》,是中国早期戏曲表演难得的文学史料。但评论者往往只关注其戏曲史价值,笼统概括为观戏有感,并未深入挖掘这首诗的意蕴。本文通过分析该诗的内部结构,结合陆游的生平经历和同期诗作,认为陆游是借蔡伯喈无从管得身后毁誉一事,抒发宦途因屡遭谗言诬蔑而坎坷多舛的感慨。
关键词:陆游绝句深意毁誉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1}
这是陆游的绝句《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其四)》,因它提供了早期戏曲表演的“实况记录”,涉及表演时间、地点、表演者、形式、内容,且创作时间(宋宁宗庆元元年)与地点(诗人时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均可查,这使它具备“以诗证史”的功效,成为中国早期戏曲表演难得的史料。
因此评论者多关注该诗的戏曲史价值。最早如《南词叙录》所言:“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故刘后村有‘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之句。”{2}(注:徐渭认为此诗为刘克庄所作,误。{3})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论《琵琶记》为“今日所存最古之南戏”之一时,其证据之一便是“满村听说蔡中郎”句{4};又有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据此诗判断“当时不仅有《赵贞女》的戏文,且有《蔡中郎》的盲词了”,因此《赵贞女蔡二郎》故事为“确知的最早的宋人所作的戏文”{5}。
然而历代对文本深入阐释者寥寥,多界定其为陆游闲游山村并观戏的即景描写与感叹,“富有哲理与深意”。然而陆游因何发出此种感叹?是否只因蔡邕被诬而生不平之感?并且,陆游在同题前三首所述心情甚为轻松闲适,缘何他会在第四首流露出稍显沉郁的笔调?
数家茅屋自成村,地碓声中昼掩门。寒日欲沉苍雾合,人间随处有桃源。
借得渔船溯小溪,系船浦口却扶藜。莫言村落萧条甚,也胜京尘没马蹄。
不识如何唤作愁,东阡南陌且闲游。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6}
一
杨载在《诗法家数》中强调绝句“宛转变化”的重要性:“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7}这就是说,绝句首二句往往是陈述性的肯定句,但第三句若仍如此,难免单调平板,甚或被批评为“半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诗被胡应麟批评是“以律为绝”、“断锦裂缯类也”{8},因此诗人往往在第三句转换句式、语气,如变为疑问、否定等句式,引入感叹语气。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所提唐代绝句“压卷”之作——“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9},均皆如此。并且,若首二句是相对独立的单句,则后两句多为句意相互串连的“流水”句式,其第三句是不能独立的:如“不知细叶谁裁出”若离开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羌笛何须怨杨柳”若离开了“春风不度玉门关”,其诗意是不能完足的。“流水”句式既是写作手法的变化,也是诗人心灵的跳跃,因为它使诗人主体有超越客观景象的能量,更有利于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陆游该诗即是如此:首二句是描述性的肯定句,第三句是带感叹语气的疑问句;第三、四句构成“流水”句式,即“死后是非谁管得”若离开了“满村听说蔡中郎”是没有诗意的。这种“宛转变化”的句法结构,令诗人得以自然地从对客体景物的描绘中跳脱出来,表达对此从发现、品味到激起感慨的微妙且多层次的主观感知。
首二句诗人集中于视觉画面中的形象描写,第四句则主要为听觉上的叙述,这种变化是感觉的交替,此为第一层次;且首二句选取了“负鼓盲翁正作场”的特写镜头,到后两句则是“满村听说蔡中郎”的全景镜头,外部的凝神成为内在情绪精微的导引,诗人由当前的故事联想到真实的历史,诗歌的时空借由诗人主体观察视角的变化而自然拓展,此为第二层次。
感觉的交替、时空的拓展离不开诗人主体在第三句融入的所思所感,这使得第四句不同于首二句的客观环境描写,而是因诗人主体的观照而具有场景欣赏与历史感叹的双重意味,此为第三层次;从特写镜头时诗人融于听众中凝神倾听,到全景镜头时诗人从听众中抽离俯瞰,通过第三句的句式、语气转换,诗人主体自然突出,强调了其意在表达其个体生命感悟,此为第四层次。
由此可见,这首诗在有声的外部描写下,在整体有机联系的字里行间,隐含着丰富的诗意与哲思,涌动着诗人无声的思考与感悟。
二
诗中所提“蔡中郎”故事,实为《赵贞女蔡二郎》故事,徐渭云:“即旧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里俗妄作也。实为戏文之首。”{10}据《后汉书·蔡邕列传》,伯喈为东汉名士蔡邕之字,其人因于董卓执政时拜左中郎将,故称蔡中郎。史书记载:“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於冢侧,动静以礼。”{11}是否有“背妇”之事不得而知,但这显然迥异于戏文所塑“弃亲”形象。元末高明大约是不忍蔡邕被诬,将该故事改编为《琵琶记》,为“三不孝”的蔡伯喈设计了“三不从”、“三被强”{12}的情节从而开脱罪名,并改易结局为除蔡伯喈父母之外的大团圆,使蔡伯喈不乏悲剧色彩的“全忠全孝”形象从此固定下来。
蔡伯喈身后的毁誉可谓若云泥之别,他若泉下有知,估计也会像陆游一样感慨“死后是非谁管得”!这正触动了陆游的心中块垒。编著有《南唐书》的陆游以其文史修养,素知无从预计身后是非,可他生平的经历却让他对蔡中郎的身后遭遇感同身受。翻阅其年谱可知,陆游仕途中的贬谪之祸,多是因政敌及流俗的诋毁而致。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时年四十二岁的陆游任隆兴府军事通判。其年,“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13}(《宋史·陆游传》)此祸源于隆兴二年(1164)陆游任镇江府通判时,谒见了当时以右丞相身份督视江淮兵马的主战派核心人物张浚。陆游颇受顾遇,因而颇思对恢复大业有所献替。可这引起主和派的惊恐,他们对张浚极力构陷,不久张浚即被罢官,并在悲愤中于当年八月西归。其后主和派完全把持了朝政,与金达成了屈辱的“隆兴和议”(又称“乾道之盟”),对金割地纳贡。不仅如此,凡是在世的、与张浚有些交情的主战派官员,亦多被远谪,陆游即是其中之一。一片热忱却被诬蔑为是“鼓唱是非”,陆游对此只能叹道:“少年论兵实狂妄,谏官劾奏当篡殛。”{14}(《晓叹》)
若说陆游此次被贬勉强算是政见不同所致,那么十年之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的被贬之由,则尽显政治斗争的卑劣与凶险。陆游时任朝奉郎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司参议官。其年九月,罢知嘉州新命,“以臣僚言”“游摄嘉州燕饮颓放故也”{15}(《宋会要辑稿》)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