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意有所趋,境犹未至(2)

时间:2014-08-11 10:50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李吉东 点击:

  然而,苏轼却偏偏自作高明,又加上了几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此言不是不好,但是其境被打破了。他这么一说,完全改变了那个净明寂静的境界。

  从行文上来说,因为有了这几句话,读者则是无法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境界上停留,更无法进入,当其尚未进入境界之时,这几句文字已经从视觉上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于是读者就被牵引而去,如同游客被心怀他意、不通赏吟的导游匆匆引走一样,真境无法显现,所以也就无从领受,竟落得个到此一游。不切当地说,如同放牧牛羊,却牵住其鼻项,任有再广阔的天空,任有再肥美的水草,哪里可得其甘旨并舒其心意,享其悠闲。牛羊受到了放牧人的限制。我们应当明白,此种境界性的文章,是不可以讲求起承转合那个“合”的。合即是有限,即是有尽。无合,却是无限,却是无尽。境界无止无尽,故以行文而论,则当有始无终,了之于不了之时。偌大天空,偌大之境,只权开罅隙,把读者引入即可。而且,这三句话,既是合,其作用又是引导读者产生思想,去思考与想象苏轼本人的心境。但若没有这三句话,读者就不会去思考想象了,而是去体悟。要知道,用心思考与无心体悟,这两者之间的境界有绝大之差异。

  由此看出,苏轼自身尚未到其境地,故不知此下当有妙悟,不知道真境界应当是无心之体而会之,所以他才会自作主张,自显其意,将文章画上了句号,在不知不觉中隔断了读者将要得到的与天地万物相融相合的境界,隔断了读者无穷无尽的真实体悟。

  从此以后,在此等境界性的创作之中,苏轼依然是到其界边而不前。真境地,他一生当中也没有领略得到。苏轼的一生最佩服陶渊明,特别是大加赞赏其“悠然见南山”之句。但是“见南山”之后又如何了,不尽于言也。苏轼知渊明之不着于意,而不知其不尽于言。他极力摹写陶诗,其可得乎。或许他并不知道为什么。其实相形之下,可见得陶渊明是一个仁者,而苏轼却以其智而模拟之,所以他写的诗可能他自己感觉到还算满意,但实际上二者并不能相提并论。

  关于仁者智者问题,此处确须一提。自《论语》提出仁者智者之后,历史上曾有不少人加以体贴,亦各有所得,但是都不如荀子所述。据《荀子·子道篇》所记:“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看子路、子贡、颜渊所对,真的是到何境地便作何言。智者自知而不求人知,仁者自爱而不求人爱,所以仁者即是智者,智者也即是仁者,于此可见颜渊之大境界,故孔子许之至高。苏轼若在此三人之中衡量,当属“知者使人知己”,可与子路平坐起,绝难可望颜渊项背,亦未可与子贡共论。陶渊明即使不比颜渊,也已是会心不远。可以说,陶渊明与苏轼之间,仁者确乎仁,智者未必智。

  以苏轼之智,知赏渊明,而境犹有未至。其追模渊明,提笔之时,早已有一个陶渊明横阻于前,这是有意为文,而不是自然成文,完全不知“悠然见南山”之境。有意为文必失之于智巧,故其智恰是不智,恰足以蔽明。陶渊明诗中所写之境完全是他生活的常态,是自然成文,非求人知。所以,苏轼仰慕渊明之为文作诗,而不取其为人,不学其为人,故难得悟入渊明之境。有其人,方有其言。若不得其境,纵使有千言万语,亦皆不似,更得难接引。苏轼尚觉某诗可比拟渊明,实在是境外不知之言。其他学陶、和陶者,大有人在,不知有几人到得其境。读陶诗虽皆感佩其为人,而不能入其真境,做不得陶渊明,故大有一间之隔。

  实在来说,苏轼此文确有非凡意境。字数不多,自然平静。静静读来,自有寂静空明、透体澈心之感觉,也有常读常新之感,可称得上难得。但是,当最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这三句话时,已是有意为文,与陶渊明已有一间之隔,这一间之隔竟然经济学论文莫可打通。吾辈只仰慕苏轼之文学雄才,不知早已失本流末。望苏轼已是高山仰止莫攀,路途远之不及,更无望陶令渊明之身影。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