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意有所趋,境犹未至

时间:2014-08-11 10:50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李吉东 点击:

  摘要: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开始一生之转折。在此期间他变得旷达豪放,但并不十足。其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很能代表他的创作境界,但是后人论之过高,实则苏轼一生也未能进入真境界。他学陶渊明,只是追模其诗,而不学其为人,是有意为文而不是自然成文。

  关键词: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体悟有意为文自然成文

  由于欧阳修的荐拔,苏洵及苏轼兄弟暴获大名,为朝所重。但苏轼性资率,风格高迈,虽仕途政声有闻,终因诗文不谨而遭“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遭遇此大难而不死,他的人生开始转变,即此成就了他的旷达。在黄州期间,他创作了颇能代表他的旷达风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但平实而论,其旷达并不十足,只是在文人当中大开风气,无人可比而已。“大江东去”,倒也是雄浑豪放,但毕竟也是为人生如梦、难图大业而抒发一些说不清的感慨与悲哀。写前《赤壁赋》时,他确已认识到天地万物各得其所,不必计较,可遂顺而自得。但从其文中所示,他此时饮酒却又必尽其情,就此,或可见其率意,或可见其做作,总之他还不是真的洒脱。此两作几乎写于同时,都在元丰五年七月,难以确切地分出前后。写后《赤壁赋》时,依然是月夜江水,有酒有客,此时,“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复可识矣”,似乎见山不是山,见水已不是水了。但是,他登上岩壁,俯视大江,一声长啸,震动幽谷,其自身亦为之耸动。一个人,无论如何的洒脱,无论如何向往自然之清幽,当他真正独自融身于自然之时,多半会为自己的渺小而感到恐惧,这就不是真的与自然融而为一,只是身处其中而神意未至。当此之时,如何能真领其意趣呢。苏轼因震恐而返回舟中,却竟然能“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此言所示之洒脱,多半不是真的。此后有一道士化作孤鹤掠舟而去,并于梦中顾问此游之乐。可以想见,哪里有乐可言?更无佳趣可言。设此环节来作文章,读来当有些不协之感。

  此时的这样一个文人,若言其旷达,洒脱,心地空明,似亦有之,但终嫌其未达。后人的评价,确乎有些过分了。

  若论苏轼为文之意境,他的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当属其冠。此文创作于元丰六年十月,也就是他被贬黄州的第四年。其“大江东去”和前后《赤壁赋》创作于前一年的七月和十月。读《记承天寺夜游》,颇感与前三作有异: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可以肯定,此时的苏轼应该是很平静了。他在黄州,是团练副使,虽然低微,但不必实任其事,只要身不出境即可,其活动并不受到什么限制。当其生活安顿有着落,确也能享受到闲余时光与闲适心情。经历过一次人生大难之后,已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道——他显得看得开了。此小品文已透露出幽深之境对他的诱发,也就是他对幽深之境的体验。此文与前后《赤壁赋》的共同之处,在于一个“乐”字。文人总是喜欢抒写独得之乐,其乐多不离诗酒山水。其实诗酒山水并没有什么可乐,关键在于一个心境,故大多是在抒写一种超脱的感受。这种感受又大多在于一时,随后即失之,因为这不是生活的常态。苏轼此文,平铺直叙其夜间解衣欲睡之时,由于月色入户,突然兴起愉悦的感觉,由此而引起下文。

  起承相接,他找到了张怀民。张怀民是苏轼的朋友,这一年(元丰六年)也被贬谪到了黄州,寄居承天寺,大概与苏轼有相同的心境。“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苏轼写得朴实自然,没有华丽之言,亦不横生枝节,淡淡的笔墨、简单的叙述,将读者引入一个明丽而寂静的境地。这就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之下,上上下下,透彻,空明,人在庭院里,如同没入水中。感到竹柏之影,恰如水中藻荇交横。

  一般而言,妙手写境界不尽于言,然而,又不离于言。不尽于言,是指言语无法尽达其境,因而不必刻意多言。不离于言,是指离开言语表达又不能够一显其境。所以,最好是开权显实,就其所见所感,呈现出一个具体而真实的境缘,通过此境缘进入更加全面而真实的无以言喻的境界,于此一得一切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简单的三句话,从上文一路静静地走来,然后静静地体味其境,读者必然会全心融入其中。此时,我不存在了,时与空也不存在了,这便是入境了。不知境中何时醒,不知境中何所得。身心清静无限极,满天欢喜而妙不可言。

  按说,读者到此已入其境,故不可再写下去。此文所写,有起有承有转,苏文在此处是转,由乐转入静。作者的任务,是把读者引入一个境界,让读者自己去体验其境,获得真实的感悟。文章的写法,应当即此而止,而作者本身则悄然一边,无声无息,如同不存在,一任读者在一个永恒的境界之中,印合万有,真能体会得到庄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任由其长驻其中,莫理会何时醒来、何时得出。《庄子·知北游》又曰:“道不可言,言而非也。”道不可言,亦即其境不可言也。道由境现,道虽不可言,但其境可入。道虽不可言,而其境可体。其道无穷,其境也无尽。体之于境,自然可得其道。所以,作者的任务即是将读者引入其境,其大功则可告成,其能事已经完毕。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