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论《论语》中孔子的人格冲突及其原因(2)

时间:2014-08-11 11:00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李颖 点击:

  二、孔子人格冲突之原因分析

  对《论语·阳货》中孔子违背“礼”之规范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下面略进行罗列:1.孔子自己辩解道自己是为了光复周礼而“欲往”,况且自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2.李泽厚提到:“想做官干事,经不住问,只好勉强说些道理。”{3}3.有学者认为这说明孔子思想的灵活性。如张认为:“子路昔者之所闻,君子守身之常法;夫子今日之所言,圣人体道之大权也。”{4}即孔子的做法是一种权衡变通的做法。“权”与“经”对应:“权”是具体运用中的某种变通;“经”无疑是通过恪守道德规范以“体道”的方式。4.朱熹认为:“为东周,言兴周道于东方。……程子曰:圣人以天下无不可有为之人,亦无不可改过之人,故欲往。”{5}也就是说作为圣人的孔子是能够经得起污浊的环境和奸邪小人的考验,而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并通过恢复周礼来调整整个上层建筑的秩序。5.钱穆认为:“孔子自有一番理想与抱负,固不计用我者为谁也。然而终于不往。其欲往,见孔子之仁。其终于不往,见孔子之知。”{6}近年来研究者认为孔子欲往可见其从政之心切,而终于没去,则是基于对当时政治形势瞬息万变的考虑。{7}

  以上诸种说法各有其合理之处,总结起来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孔子会出现言行不一,主要是基于他强烈的入世思想。于社会是要实现天下归于王政;于个人则是要求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这是孔子作为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士人最质朴的想法,如在《论语·子罕》中子贡问到美玉在椟中藏该卖掉还是一直保存,并以此试探孔子是否愿意出来做官,孔子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可见其出仕愿望之强烈。孔子也曾说过:“君子不器。”他要求作为一个儒士必须使自己拥有多方面的才能并且要在机会合适时运用于国家的治理上。作为才学、德行很高的孔子当然不愿意自己仅仅是作一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老夫子,“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周游列国正是为了将自己的思想运用于实际的治国之道上。他特别强调将自己的言语转化为行动即“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正如李泽厚所说儒家学说本身就是一种实践理性。如孔子弟子之一子夏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孔子本人也十分强调人的价值的实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正是这种强烈的出仕愿望,支撑着孔子周游列国,无论艰难险阻还是遭遇冷遇,始终坚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他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但不幸的是他的政治理想和积极入世的理想都遭遇了失败。{8}所以为了给自己争取一切可以出仕的机会,即使面对这些奸诈之人的召唤也愿意出仕。另一方面,因为孔子侧重社会,所以对个人的过失有时候可以原谅,所以说:“观过知仁。”孟子也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即认为只要把社会建好了,其中的个人不会不好。他侧重社会,因此常把个人受拘束于社会中,告诉弟子们:“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都是牺牲个性,以适应美的生活。{9}所以他的想法就是在个人与社会中间由礼来平衡这一切,即自己只要严格奉行礼的要求去改造社会,那么就可以最终改造那些奸邪的小人。所以出于个人情感他欲往,而出于社会的角度他最终没能去。再一方面,鲁国为孔子的祖国,而基于侍君以敬的原则,孔子必须这样做。另外众所周知,孔子本人的出身就不好,其父母的结合是有悖于礼法的。而孔子如果对国君的婚姻过于强调合礼性,那么首先自己的出身就站不住脚。综观整部《论语》,孔子极少对婚姻关系方面的合礼性进行强调,而强调“性相近,习相远”,很重视后天人对礼仪的学习。可见他对国君在婚姻方面的掩饰既有出于礼法的必然要求,又有基于自身情况的考虑,同时也符合于他说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君子风范。

  综上所述,孔子一生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坚持以礼之规范要求自己,当个人情感与社会理智规范相碰撞时,他虽然动摇,但始终坚持以“礼”为先。他的人格冲突其实是儒家“群己”观与个人理想相矛盾时个人内心矛盾挣扎的明显体现。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孔子尤其痛苦,在理想遇挫时沦落到丧家之犬的地步,甚至断粮好多天,又遇到兵戈之灾,几次危在旦夕,但仍然不放弃自己的发表文章理想,游说于诸侯之间。在晚年弟子纷纷离开的情况下,他又在孤独中独立承担起儒家经典的编纂任务。可以说正是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支持着他——知其不可而为之。

  {1}(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947页。

  {2}《论语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4页。

  {3}李泽厚:《论语今读》,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96页。

  {4}(宋)朱熹:《四书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10页。

  {5}(宋)朱熹:《论语集注》,齐鲁书社1992年版,第175页。

  {6}钱穆:《孔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6页。

  {7}{8}张伟:《从〈论语〉看孔子思想的遇挫》,《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第15页。

  {9}周予同、朱维铮、傅杰:《论语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第92页。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