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分析了忻东旺油画肌理在产生、发展、成熟及新的尝试等几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揭示了忻东旺油画肌理形成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忻东旺;油画;肌理;笔;画刀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忻东旺的英年早逝是中国油画界的巨大损失,他表现农民工形象的油画是中国肖像画创作中最为成功也是最为深刻的作品之一。这些农民工形象几乎都是写生绘就的,他们真实而又感人。画面上那些特有的肌理就像是画家运用笔和画刀奏出的交响,从而成就了他鲜明的油画风格。
忻东旺的油画肌理经历了产生、发展、成熟及新的尝试等几个阶段。本文将结合这几个阶段,简要分析忻东旺油画肌理的面貌特征。
一、肌理的产生阶段
在忻东旺1995—1996年创作的两幅油画《诚城》(图1)和《明天,多云转晴》中,肌理是用油画笔和刮刀模仿民工用腻子抹泥墙所形成的。这些笔触大小长短不一,构成了整幅油画里人物和物象的塑造,给人感觉它们仿佛由许许多多外形呈长方形的较为规则的马赛克拼贴而成的(图1中的局部)。这些形似马赛克的笔触部分是用猪鬃方形短柄刷笔绘出的,部分由油画的刮刀抹出,就和民工师傅用抹刀刮墙一般。这种方法的运用构成了画面的力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刮痕有近乎规则的形状,因而能更好地将物象的形概括出来,使外形明确、结实;另一方面刮刀抹出的宽大痕迹,除了兼具笔触的效果外,又具有一定的速度,且刮刀刮出的力度要比用笔画出的笔触来的有力量,其形成的表面肌理也更丰富。忻东旺用猪鬃笔和油画刮刀来共同表现,大块的地方用刮刀,小细节处或是较窄的面用笔,两者共同作用,既统一又富有变化。稠厚的油画颜料在刀和笔的作用下形成粗糙的表面,在平整的背景的衬托下显出画面节奏的变化,颇具视觉冲击力。画面上控制有序的粗糙肌理,契合农民工的身份以及他们在现实中无法气定神闲的心境。将油画技法与农民工刷墙的技术联系起来,源自于忻东旺对农民兄弟的朴实真挚的情感,以及在这种情感的激发下的灵感闪现。忻东旺自己是农民出身,当他看到城市的街头车站肩扛行李、手拿工具的农民时,他不禁在心里追问:农民怎么了?城市怎么了?社会怎么了?[1]152这种追问在他的心头产生了莫名的使命感,使他在创作中产生联想,成为他找到合适、合理的笔法肌理的诱因。
《诚城》和《明天,多云转晴》这两幅画是忻东旺首次在中央美院进修后创作的。忻东旺曾在自叙中透露,央美进修他险些落选,是他给时任油画系主任的潘世勋先生写信恳求,才被录取的。并且,据忻东旺的同学透露,他在班上的基本功各方面并不如其他学员。然而,忻东旺却在短短两年进修后因创作了这两幅画而成名,说明他不仅具有对油画艺术的超强感悟力和观察生活时的用心,更有作为一位油画家在创作中应有的文化思辨能力,因此他才能在油画的选材和技法的表现上找到突破,绘出力作。这两幅画中萌生的表现技法和肌理效果,也奠定了他日后创作的基础。
二、肌理的调整和发展阶段
1997年,忻东旺创作了《适度兴奋》(图2),这幅画写生于他曾经任职过的山西师大的两名学生。把这幅画和之前的《诚城》、《明天,多云转晴》进行比较,我们就能看出前后的联系和区别。在《适度兴奋》中,泥抹子的痕迹发生了变化,虽然在画面的人物和物象中都可见痕迹,但这些痕迹与前面两幅画相比,对形体的表现更直接。《诚城》和《明天,晴转多云》在画刀和笔触的呈现上张扬、有激情,在《适度兴奋》中笔的使用则在画面的铺陈上占据了主要地位,而画刀的使用控制在了极少的一些地方,比如白色的领子和背景中的方硬物件如纸箱的表现上(图2局部)。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忻东旺在有意识地调整笔和刀的运用,他试图控制画面的肌理对比以便更有力地突出创作的主题。前两幅画肌理的形成是在尝试和寻找中得到的结果,有实验的意味,是画家找到了农民工的题材并试图表现农民工所给予画家的强烈感觉。在《适度兴奋》中,画家成竹在胸,创作的各个因素的调控都在掌控之中。忻东旺重视意在笔先,他说:“确立准确的文化含义是一幅作品能否成为艺术的价值所在,这也是创作区别于一般写生习作的本质。”[1]156这“意”的确立就包含了他对技法的选择和画面最终效果的预想。在《适度兴奋》这幅画作中,大大小小的笔触依着形体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不规则感,这种不规则是画家技法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一笔到位,直达形体。如果说《诚城》和《明天,晴转多云》是由规则的大大小小的长方形笔触构成的作品,在《适度兴奋》中,长方形笔触发展成了大大小小的三角形、长方形以及因三角形和长方形的挤压、堆叠形成的不规则形状,这些不规则形状构成了形体。技法的调整是直面对象写生的结果。忻东旺在画完《诚城》、《明天,多云转晴》两幅画后,又创作了第三幅画,但很快就把画毁了,忻东旺爱人张宏芳女士回忆说:“最早从他包括受到关注的《诚城》、《明天,多云转晴》这样的油画风格被大家认可之后,很快他画了两张之后,画了第三张他就毁掉了,他说我自己觉得不能说大家认可就这样走下去,他说自己的表达欲望已经不在此了,再说下去就是说假话,自己会很难受。于是他就开始画写生,从97、98年的时候直接面对模特画写生。”[2]认识的转变带来了技法的调整。技法的调整使画面笔触生动多变,肌理趋于平整,肌理感最强的集中到了人物的头部。刀与笔营造的厚薄对比更强,戏剧性效果更突出。这种肌理的对比强化了画面的主次。
在对比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忻东旺在亮部暗部表现上的调整。前面两幅画中,暗部亦有相当明显的笔触肌理的痕迹,而在《适度兴奋》中,暗部的笔触就平整妥贴,稠厚用笔都集中在了亮部,尤其是光照强烈的地方。固有色深浅的不同在处理上也同此理,比如黑色的头发,深色的椅子腿,少有厚颜料的堆叠。同样的处理在1999年的《远亲》(图3)中得到延续。厚薄的强对比安排在人物的头部、手部等关键地方,大小笔触变化的弱对比呈现在深色衣服和灰色及深色的背景上。而浅色的服装或背景物件则用画刀刮出,极具视觉吸引力。2000年的作品《朋友》运用了同样的表现方法,形成了类似的画面肌理效果,人物额头上刮刀抿出的宽大而稠厚的肌理痕迹,浅色衣服和裤子上同样具有刮刀做出的粗大有力的笔触状痕迹,让人联想到《诚城》、《明天,晴转多云》等画中的笔触,只是更多变了些。细致的上衣服装的缝纫线显示出画家拉开笔触大小对比的用心,加强了画面笔触因素的层次。画面的肌理在这种平整与粗糙、大概括与小细节的对比中得到加强。这一阶段产生的肌理是在《诚城》、《明天,晴转多云》两画奠定的基础上直面对象写生的调整和发展。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