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通过对“枯”“残”的理解,列举一些画作和诗词,阐述了枯残中的荒寒之境所蕴含的生命的另一种境界,从而引发对中国画“逸气”的思考。
关键词:逸气 枯残 生命 精神
中国画,古人分为四格——“逸”、“神”、“妙”、“能”,逸为最高,然何为逸格?又云: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由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①。自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记》之后,多于此品评画的等级,直到今日,逸格仍被奉为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笔墨千载,纵观古今,元代倪云林被推为逸格画家,他的画远山隐隐、湖水淼淼、一座茅亭、几株枯树、数块顽石、笔墨不多,意境却清远萧疏。他的代表作《容膝斋图》、《安处斋图》、《幽涧寒松图》等,无不都是体现了一种“枯寒”、“清瘦”之境,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②他的逸笔是随手写去,通过惨淡的笔意、淡泊的心境而得到的“逸气”,而这“逸气”的用思恰恰正体现在枯寒、清瘦之中。“画无枯树不疏通”,③再观其作,三五树木中总有枯树枯枝相伴,境界虽苍凉凄清,但这点“枯”却使其画作更显幽淡天真,在他的题画诗中“瑟瑟”、“萧萧”、“霜林”、“疏柳”等词汇的意境,在“枯”“残”中更容易表现,倪云林以“枯树”为主题的画作——《苔痕树影图》、《古木幽篁图》、《树石幽篁图》等,“枯”里蕴含着他天真荒率、纵横高蹈的情怀,“自知不入时人眼”④的旷达心境。当然,不是“枯”成就了倪云林,而是倪云林用“枯”作为其画作的一种载体,更好的释放了他“幽居不做红尘客”⑤的逸士风范,他把其隐逸的情感溶入枯笔淡墨中,使其“逸”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所以,“枯”不是死寂,它带来的是幽冷的宁静,烦躁世界中的一丝清凉,这种宁静正是画家独特的心境,也是志怀高远的一种写照。它是中国画,乃至中国艺术所热衷创造的一种境界。
中国画是含蓄的艺术,它虽然追求的是种生机盎然的生命境界,但却不直白的表现,而是通过另一种境界去体现,使人联想到这种生命精神。比如苏轼的《枯木怪石图》,赵子昂的《枯木竹石图》等,都是通过“枯”使人想到生命的倔强,春去春回,周而复始。时光的变迁,生命的轮回,无不昭示着生生不息的万物,曾有评论言赵子昂的《枯木竹石图》说:“亭亭木上座,楚楚湘夫人。因依太古石,融液无边春。”⑥古人从枯木中看到的是春天的盎然和无边的生命精神,及“枯”中所蕴藏的活力和风韵。所以,从“枯”中依然领略到的是生机,这不仅仅是种艺术表现,更重要的是引发人的一种哲思。
中国画追求野寒之境、荒寒之美,这也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韵味,尤其是墨分五色,代替所有的色彩时,那清冷的墨色更是把“散散落落,荒荒寂寂”⑦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我的导师高卉民先生就是以北方的荒寒之境作为创作主题的,他的作品荒而有大趣,野而有大逸。如《秋趣》、《高秋图》。先生在《大写意花鸟画随想》一文中讲:“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可表现的题材,无论是迎风而立的枯草还是经霜残败的荷叶,只要你能使心灵融入自然,使万物与我为一,便会发现这些不被常人注意的枯枝败叶中蕴涵着无限的生命力。”他笔下虽是塞北的秋草、疏林、寒鹊,但在苍茫茫、白雪皑皑下却透着无限生趣。他从这些残缺、衰败、凄凉中发现不朽的生命和顽强不屈的精神,从苦涩、荒寒、孤寂中挖掘特有的一种大美。我也曾以“枯”为题,习作数幅,《干花礼赞》、《芳华无尽》、《莲蓬吟》等,每次创作都是心有触动,那些干枯的东西更具有震撼力,那种无法言语的美更容易摄人魂魄。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把艺术的美分为四种:优美、壮美、悲美、丑美。就这几种美而言,优美是种赏心悦目的美,只有壮美、悲美才具有深刻的哲思,更能从精神深处改变人生。悲,解释为悲伤、怜悯,那么何来悲伤?何来怜悯?只有物对我们的心灵有所刺激才会产生这种心态,这种心态的来源我认为在“枯”和“残”中更容易找到。中、西方文艺大凡都是以悲情的内容使人历久弥新,难以忘怀的。
记得那年冬日,偶遇大片玫瑰园,苍茫一片,枯草满地,干花犹抱枝头,瑟瑟随风起舞,瞬时涌起一丝对人生的惆怅、一种悲思和对未来的渴望。所以,便以枯玫瑰为题创作了《芳华无尽》。我觉得生活中的感动无处不在,有时不是有意的去表现“枯”,而是“枯”给了震撼心灵的感动,是种压抑不住的宣泄,它拨动着你的情感,无法自控的诉于纸面。画毕,又度《蟾宫曲》:冰天冻地降萧瑟,万经无踪迹。一场风雪,惹得梦寻去。相思地花团锦簇烟消云逝。一片苍茫黄叶铺地,疏枝傲然干花舞倾诉遥遥无期,风啸啸兮骨铮铮都为那相识人儿,一番情缘两世修,三生梦儿依稀,问无声飘絮,有春消息?闲将一纸揉碎,隐约万般心事。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