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唐代在中国古代女性化妆史上是一个异彩纷呈的时代,面容妆饰标新立异、气象万千,相对于隋代的稍显单一、朴素与宋代的端庄典雅,这一时期女子面饰大气而华贵、开放而瑰丽,极富变化,是中国古代女性妆饰发展的高峰期。而唐代女性的眉妆和唇妆在此时尤其具有代表性,其样式之复杂多变,颜色与想象力之丰富,都为其他时代所不能企及。本文以唐代女子妆饰中的眉妆与唇妆为例,旨在还原当时女性妆饰的真实面貌,并借此探讨唐代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
关键词:唐代;女性;眉妆;唇妆;社会地位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135-02一、唐代女子的眉妆
眉,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女性最珍重最细致用心描画的的部位,古代女子妆容与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今人的对于面容的修饰描画多集中在眼部,眼影、眼线、睫毛膏甚至假睫毛的使用等等,都是为了突出眼睛大而有神、深邃而有层次感,眉形的描画也是配合眼睛的妆容来进行。而中国古代女子很少在化妆上注重眼睛,即使有时有些许的点染,或者偶尔眼线的描画也是为了突出眼睛的细长感或者一些特殊妆容需要的悲伤感。她们更注重的是对于眉毛的细心描绘,这是她们整个面庞中最重要也是最受关注的部分,因此也是最费心思,最注重的地方,尤其是宫中女子,是否会画眉甚至关乎得宠与否,相传卓文君即善画远山眉,一时女子们争相模仿,而隋代宫中一位普通的宫女绛仙则因为擅长画眉而被隋炀帝看重,荣宠一时无二,独享波斯进贡的贵重螺子黛作为画眉材料。
到了唐代画眉更是在唐代女子面部妆饰中占据了首要地位,就连自恃天生丽质的虢国夫人,对于眉毛却不敢马虎,杜甫曾在诗中记录道:“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唐代女子画眉蔚成风气,特别在盛唐,更是盛行不衰。此时女子将画眉看得无比重要,其他妆饰可以不施,眉毛却一定要画,甚至连小孩子也模仿大人,画起眉来,李商隐就有:“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的诗句。更有甚者,禅院里清修的女尼居然也画眉,且独辟蹊径,所画眉毛淡而纤细,时人称为“浅文殊眉”。尤其在玄宗时代,画眉更是备受推崇,明代杨慎的《丹铅续录》里曾记载:“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垂珠眉;六曰月棱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由于帝王的提倡,使得此时眉妆更是花样繁多,造型各异、变幻莫测,开辟了历史上眉式造型最为丰富的时代。
具体来讲,唐代的眉妆主要有:柳叶眉,亦称柳眉,这是一种眉头粗圆、眉梢尖锐、眉身宽阔的眉式,因形状与柳叶相似,故名。韦庄《女冠子》词有“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的句子。今天从《步辇图》和《捣练图》中都可以看到这种眉式。
月眉,初唐女子多用此种眉式,比柳眉略宽,因为其形状弯曲,犹如一轮新月,故又名“却月眉”、“新月”,这种眉式两端大多画得比较尖锐,颜色用的也比较浓重。至晚唐,仍有很多女子喜画月眉。
阔眉,初唐时流行的月眉稍宽而且弯曲,已经流露出阔眉的初兆,到唐高宗时代逐渐过渡,于武则天在位时达到高潮,并持续到开元盛世,阔眉逐渐成为唐代女子一种主要的眉式。从初唐到开元年间,眉妆崇尚长、阔、浓,于面部非常醒目,虽然从形象资料来看阔眉画法也时有改变,但长、阔、浓一直是其最显著的特点。蛾眉、远山眉、青黛眉,是从开元到天宝年间流行的细长且淡的眉式。韦庄《江城子》中有“髻鬟狼藉黛眉长”的句子,李商隐也有关于这种眉式的名句“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共得几多愁”。
八字眉,中唐时期开始流行,和乌唇、椎髻一起构成了“元和时世妆”,也就是胡妆,先在宫廷中流传,后普及到民间。
啼眉,此种眉式是以油膏薄拭眉下,如啼泣之状。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首韵寄微之》中便有“风流夸堕髻,时世斗啼眉”的吟咏。
桂叶眉,晚唐最具有代表性的眉式,浓而且阔,但是非常短,因其形状如桂叶,故名。在传为唐代画家周昉所作的《簪花仕女图》中,有直观的反映。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唐代女子都是先将眉毛剃掉,然后再去描画出自己心仪的眉型。
二、唐代女子的唇妆
中国古代女子以特殊的颜料或唇脂涂染嘴唇,称为“点唇”。大约在汉代前后,点唇的习俗已经形成,东汉文献中明确记载了点唇的材料,说明在此以前,女子已经懂得使用特别的颜料来涂染双唇,以后历代沿袭,经久不衰。最原始的唇部化妆材料称为“唇脂”,汉代刘熙在《释名·释首饰》中就已经提到:“唇脂,以丹作之,象唇赤也。”丹,也叫朱砂,是制作唇脂的主要原料,是一种朱红色的矿物质颜料,以其制作唇脂,具有鲜艳强烈的色彩效果。但是朱砂本身不具备粘性,附着力欠佳,如果单纯将它敷在唇上,很快就会为口沫所溶化。为弥补这一不足,古人在朱砂里掺入了适量的粘密润滑的辅料,一般是动物的脂膏或者矿物蜡等。这样制成的唇脂既具备了一定的防水性,又增添了色彩的光泽,并且可以防止嘴唇皲裂,所以深受女子喜爱。
到了唐代,唇脂也被称为“口脂”,韦庄的《江城子》词中就有“朱唇动,先觉口脂香”的句子。此时口脂的基本原料主要是蜡,口脂形状大体类似今天的唇膏,具体方法是将制好的口脂灌入竹筒之中,用纸包裹住竹筒,再缠以麻绳。等口脂冷凝后,再拆开竹筒。因此,那时的口脂多是一段段圆柱状的凝冻固体膏脂。唐人元稹的《莺莺传》中就叙及这种情况:崔莺莺收到张生从京城捎来的妆饰物品,感慨不已,她在给张生的回信中写道:“捧览来问,抚爱过深。儿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但积悲叹耳……。”①从“口脂五寸”这句话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口脂已经是管状物体了,和现在的唇膏基本相似。
按照口脂颜色,唐代的口脂主要有檀口(即浅红色口脂)、朱唇,也称丹唇(大红色口脂)、绛唇(深红色,即檀色或浅绛色口脂)、嘿唇(以乌膏涂染,黑色)等。而妆唇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花样繁多,总的来说依然以遵循浓艳娇小的樱桃小口为时尚。晚唐时,流行的唇妆样式极为繁多,据宋代陶谷的《清异录》记载:“僖昭时,都下娼家竞事唇妆。妇女以此分妍与否。其点注之工,名色差繁。其略有胭脂晕品、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双唐、媚花奴等样子。”②其中记载的唇妆形制虽然大多已经不详,但是仅仅从这众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名称,便可看出唐代点唇样式的不拘一格。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