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咏物诗
夏竦的咏物诗不多,然而几乎每一首都暗含寓意,既说出了事物的特征,又道出深刻的道理。《东轩笔录》中称赞:“平生好为诗,皆有所属。”{17}可以说夏竦是一位咏物诗的能手。如《观藏珠》:
《墨客挥犀》卷八云:丁晋公与夏英公会宴齐宫,伶人有杂手技号藏掖者在焉。丁顾夏曰:“古无咏藏掖诗,内翰可作一首。”即席献诗云:“舞拂跳珠复吐丸,遮藏巧技有千般。主公端坐无由见,却被旁人冷眼看。”{18}
丁晋公是丁谓,当时丁谓巨资兴建道观投皇帝所好,道观建成,丁谓宴请诸大臣,席间有善于藏掖的艺人表演助兴。诗的前两句描写藏掖艺人的艺术高超,实际暗指丁谓耍弄手段讨好帝王的“技艺”高超。后面两句,“主人”寓指皇帝,意思是说“端坐”在朝堂之上的皇帝没有看穿丁谓的“把戏”,但在“旁人”那里,却用“冷眼”看得清清楚楚。夏竦以此来规劝丁谓不要过分炫耀,免得惹祸上身。再看《花槛》与《蔷薇》:
曲槛横栏百实装,春风容冶看人狂。孤松瘦柏无颜色,只有青青待雪霜。{19}
红房深浅翠条低,满架清香敌麝脐。攀折若无花底刺,岂教桃李独成蹊。{20}
夏竦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褒贬不一。褒者如《神道碑铭》中言:“所治有风纪,为民立伍保之法,而盗贼不敢发闾里。又善遇士卒,其疾病饮食,自拊视之。”{21}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十二中有“夏英公好处”的记载。贬者如《宋史》中称其:“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22}石介《庆历圣德颂》中亦称夏竦奸邪。对此,也许王的一段话可以做出解释:“公自以材器高,未尝过许人,故士大夫遥生惮疑,而少己附着。”{23}不论如何,身处政治周旋与斗争中,就难免会遭他人的排挤与攻击,难免会有苦闷和惆怅。《花槛》中,夏竦自比“孤松瘦柏”。春风宜人,游人冶游,却无人注意到松柏。《蔷薇》中,诗人以蔷薇自比。虽然清香满架,敌得过麝脐,只是因为花底有刺就无人问津。两首诗歌的前两句写“乐”景,后两句写“哀”景,更加显出“松柏”与“蔷薇”的孤寂和落寞。寥寥数语,却饱含寓意,启人深思。
四、怀古诗
《文庄集》中的怀古诗只有几首,但具有特色。多是对历史冷静的理性思考,并且宋诗好发议论的影子已经出现。
览古长江上,明时起叹嗟。水流吴国苑,花入野人家。夜气销龙剑,秋星见客槎。凄凉馆娃树,西日映平沙。(《吴中怀古》){24}
面对盛景不再的吴国旧地,让人嗟叹,颔联很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况味。凄凉馆树,残阳照沙,眼前的衰败让诗人抒发出物换星移、人非物亦非的感慨。再看《江南怀古》与《金陵》:
六朝云物更风流,澹澹烟藏古寺楼。敌国漫轻江似带,史臣能视橘为侯。荒台有鹿姑苏晚,坏阁无香建业秋。到了贤明出中土,莫夸歌舞霸南州。{25}
虎踞龙盘委薜萝,台城春雨长寒莎。梁家不觉市朝改,萧寺只闻钟磬多。云树暮堤攒剑戟,风篁虚谷转笙歌。须知王气随明主,不据金陵又若何。{26}
《瀛奎律髓》卷三有言:“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27}这两首诗歌当为“见古迹”而发,但是已经基本跳出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的窠臼。两首诗歌的前三联都是对古迹当下境况的描述,原先的风光无限已经不再,只剩下些残败的事物。但是作者并没有由此伤古悼今,而是最后一联大转笔意,以积极昂扬的语气和姿态道出了自己对历史的见解:历史的盛衰由人而定,出明主则盛,出昏主则衰;王气不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是由“明主”决定的,并非占据金陵才有王气追随。
五、宗教诗
北宋朝廷对宗教施行了比较宽松开明的政策,佛、道两家都存在自身发展的空间,比较兴盛。士大夫们创作了大量有关佛教与道教的诗歌。夏竦也不例外。
(一)对道观、寺院的描写。如下面两首诗:
鸟道寒藤结,洞门苍藓深。楼台在山畔,松桧出云心。土暖春长在,峰高月易沉。羽衣祠太乙,香冷石坛阴。(《桐柏观》){28}
昔帝先贤迹未消,森沉台殿锁礁。新莲照水香空在,旧辇生尘翠已凋。夹道古藤看翳日,过溪苍藓半侵桥。远公前意无人会,空对清风望寂寥。(《题东林寺》){29}
道观、寺院藏于山中,既可以游玩观赏,又可以参禅问道。寒藤盘结、石坛清风,呈现出自然景色之美和文人闲适之意。在这样的气氛和环境中,寄予着夏竦暂且忘却喧嚣烦恼的出尘之思和方外之想。
(二)哲学思想。与宗教有关,有些作品必然谈及一定的哲学思想。如《话道》:
清净无营即自由,神仙何必待人求。秦皇多诈死犹讳,汉武穷兵老未休。巨费漫悲徐市药,怪书空验少翁牛。须知方寸真元意,不在层城十二楼。{30}
作者以讥讽的语气对秦皇汉武为求长生而求仙问道的荒唐行为进行了否定。首联即说明自己对“神仙”的看法:想要成为神仙,只要参禅悟道,达到“清净无营”的境界就可以了。尾联又补充到:难得的元气其实就在心中。再如《偶成(其一)》:
非才遍历清华地,悟佛方为止足身。浮名浮利莫相试,三千世界一微尘。{31}
诗歌呈现出空灵静穆的禅韵意境。名和利皆是身外之物,它们在幽深清远的“禅”与“佛”面前根本无足轻重。这些带有哲学思想的诗歌,闪耀着道性、佛性智慧的光芒,是作者对道、佛与心灵的审视与体悟。
(三)与道士、僧人的交游。宽松开明的宗教政策,文化生活的丰富,使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有一种生活、艺术和宗教相结合的文化心理,夏竦与道士、僧人的交往非常频繁。如《喜种隐君授正言直馆》:
鹤版招幽士,龙墀袭茜袍。道因间上得,名向隐中高。密地栖芸阁,清涂历谏曹。终南明月夜,松桧自萧骚。{32}
诗歌描写了一位淡泊名利、不问世事的隐士高人。尾联“萧骚”一词,既是自然环境的“萧骚”,也是内心的“萧骚”。当时的禅宗,达到禅定状态和物我两忘的境界时,常常使用“萧然”、“萧骚”之语。用这样的词语来描写,可以看出夏竦对这位道人是非常敬重的。
夏竦这些与道教、佛教有关的诗歌,或是内心情绪的抒发,或是对道法、佛法的感悟和敬仰,是一个不可替代的研究视角。
总的说来,夏竦时期的诗坛,新旧诗风交替过渡,处于诗歌由唐诗到宋诗转变的前夜。一方面西昆体广为流行,一方面诗文革新运动已然萌芽,文学潮流的变更影响着夏竦的文学创作,夏竦因袭继承的同时又创新求变。夏竦的诗歌,既带有晚唐五代的流韵,主要表现为辞藻绚丽,典雅温润;同时作为宋诗典型特征的“以文为诗”和“以议论为诗”也已经初见端倪。所以夏竦的诗歌创作与风格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也即宋代诗风形成中的过程性特征:既有“唐音”的余绪,又有“宋调”的先声。
{1}{16}{21}{23} 曾枣庄、刘琳编:《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第53册199页,第53册199页,第53册199页,第53册199页。
{2}{22} [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576页,第9572页。
{3}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315页。
{4}{7}{8}{9}{10}{11}{12}{14}{15}{18}{19}{20}{24}{25}{26}{28}{29}{30}{31}{32} 傅璇琮等编:《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98页,第1816页,第1784页,第1786页,第1802页,第1786页,第1787页,第1818页,第1815页,第1816页,第1819页,第1818页,第1785页,第1799页,第1799页,第1785—1786页,第1804页,第1804页,第1819页,第1786页。
{5} 傅璇琮等编:《全宋笔记》,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第6册第8页。
{6} [宋]王辟之撰,吕友仁点校:《渑水燕谈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5页。
{13}{17} [宋]魏泰:《东轩笔录》,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0页,第20页。
{27} [元]方回选评,李庆甲点校:《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