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餐桌文化是国家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西方餐桌文化则是极具特色的一类。随着全球餐桌文化的逐步迁移和融汇,各传统餐桌文化开始相互影响。通过对餐桌文化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俗、礼仪、心理、价值观、社会关系等,是研究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从《唐顿庄园》出发,着力于西方的餐具变迁、餐桌礼仪的发展,展现西方餐桌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文化现象。
关键词: 《唐顿庄园》 西方餐桌文化 西方餐具 餐桌礼仪
一、庄园里的英式餐桌风情
2010年推出的英国古典时代剧——《唐顿庄园》在全球播出后,立刻掀起了一股新的英剧风潮。该剧以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在位时,约克郡一个虚构的庄园为故事背景,讲述了庄园中由贵族至仆人的传奇故事。剧中贵族衣着装饰华丽繁复,餐桌用具精致贵重,贵族生活方式优雅含蓄,展现了20世纪初瑰丽磅礴的英国田园风情,充满了浓郁的英格兰气息。
剧中人们对饮食的讲究可谓一大亮点。餐桌上餐具的摆放、用餐的顺序,以及贵族们严格的用餐礼节,无不透露西方特有的餐桌文化。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剧中奢侈的餐桌服务,在传统英国贵族用餐礼节中,严谨的英国管家会带领众男仆在晚餐开始之前,确保餐具摆放精准,用尺子测量其位置,将蜡烛长短调整一致,餐巾按场合或座次折叠。当鲜花摆放到位,调整完光线的明暗,待主人及客人上桌时,会有仆人对每一位用餐者进行细致周到的服务,保证其顺利用餐。
饮食在英国贵族家庭生活中意味非凡,非常重要,是体现各家族和个人社会地位及品位的重要途径。他们所用的餐具,是最直接和具体的展现。他们每天吃四顿饭,每餐和每道食物所用的餐具有所区别。用餐礼仪,更体现了其严谨优雅的文化传统。用餐时,应挺直背部,坐在椅子前三分之一的位置。除了喝汤时,不要俯身向前进食。“用餐一般会持续两小时左右,中途不宜去卫生间,因此,需注意适量饮用酒水”。[1]到20世纪,在西方,以英国为例的餐桌文化与规范发展到了一个巅峰。
二、西方餐具的起源与发展
餐具,作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变迁与发展,承载了整个人类的饮食文明。早期餐具的发明,揭开了人类饮食文明的序幕。经过时间和文化的洗礼,东西方都拥有了独具特色的餐具及餐桌礼仪,成为人类创造的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今天,其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都值得仔细研究,更能解读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精髓。
在西方餐具发展早期,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和社会高阶级地位的标志,餐具一般为贵族所使用,直到后来才成为社会大众使用的普通物品。早期的餐具的欣赏价值较小,20世纪后,餐具才逐渐开始开始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成为大众审美的一部分。
餐具是用于分发或摄取食物的器皿和用具,形式多样,有碗、盘、筷子、勺、刀、叉、茶具、酒具等。约16世纪以前,西方人并没有习惯用餐具进食,大多数人还是用手指抓食,贵族也不例外,如路易十四等。大约在13世纪以前,罗马地区便规定以使用手指头的多寡区分身份,平民用五指,贵族只能用三个手指取食,无名指和小指不能沾到食物。这一进餐规则一直延续到16世纪,且仍为欧洲人所奉行。[2]
(一)餐叉
中世纪的欧洲充满了危机与活力,饱受饥荒与战争的困扰,从野蛮走向文明,文艺复兴的光芒渐渐开始笼罩这片大地,人类文明逐渐开化。叉子在欧洲的普及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对当时欧洲人的文化冲击可谓不小,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及阻挠。11世纪,用作进食的叉子出现在意大利富人区塔斯卡地区,然而,由于信仰和宗教的问题,神职人员认为餐具的创造是受到了撒旦路西法的蛊惑,用工具进食是对上帝恩赐的食物的不尊重,因此坚持以手取食,而非使用当时的两齿叉。
叉子于12世纪正式引入欧洲,英国主教将刀叉普及给王国的子民,但贵族却爱将其用作武器决斗,而非用于食物切割。法国革命战争爆发后,四齿叉成为当时贵族的新宠,象征着阶级、地位、品位与奢华。贵族出行时,一般会随身携带专人定制的折叠式华丽餐具,其通常有珊瑚、象牙等精美雕刻的手柄。一方面作为进食工具,另一方面则作为互相攀比炫耀的奢侈品和身份象征,而后其渐渐演变成必备的用餐工具。叉子引入欧洲后,人们一直视叉子为舶来品,直到14世纪后,餐叉才被整个欧洲人民普遍接受和使用。
(二)餐刀
餐刀是西餐中最常见的餐具之一,其作用主要是用来切割食物,如牛排、比萨等。餐刀具体又可细分为很多种,在唐顿庄园中,我们可以看到,贵族用餐时,往往有两到三幅刀叉,分别用来取不同的菜式,如主菜、沙拉、海鲜等。一般来说,食用完一道菜,即要换一副刀叉。餐刀配合叉的使用,现在已是西餐中最基本的餐具使用方式。餐刀的历史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在未来人类生活中会占有重要的位置。它除了满足原始人作食用工具外,还有防身的作用。只有地位尊贵的首领,才能拥有不同的餐刀。餐刀最初的刀尖并不是如今的圆润的椭圆形,而是有着尖锐的刀锋。在当时,许多法国的官员,除了把餐刀当切肉工具外,还在餐后当牙签使用。到了17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三正式宣布将餐刀的刀尖改为圆形。
(三)勺子
汤匙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亚洲地区。古埃及墓中曾挖掘出各种简易材料的勺子,如木头和石制品,而后古罗马人用贝壳舀汤,历史学家认为这是西方勺子的雏形。早期用于食用的圆形勺子,也逐渐演变为椭圆型。在15世纪的意大利,当地居民为刚出生的婴儿举行洗礼仪式,通常会将汤勺作为礼物送给他们,汤勺手柄则雕刻着各个不同的天使。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