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黄哲伦戏剧跨文化创作思想研究(2)

时间:2014-07-14 17:08 来源:发表吧 作者:殷茵 点击:

  以舞台人物对白和心理独白表征种族、性别的话语关系,是黄哲伦从人们共同、平等的立场出发,呼吁东西方穿透层层累积的文化和性别的误识,真诚面对的重要手段。宋丽琳从一出场就与巧巧桑不同,她的形象不再唯唯诺诺、卑微屈从,她对伽利马霸权式话语时时隐含着反拨与对抗。但是,这种反驳与对抗却被伽利马固执的误解为:“表面上,她大胆而坦率,然而她的内心却是害羞和恐惧的。”⑦伽利马在理念上始终认为宋丽琳如同巧巧桑一样是只挣扎在针尖上的蝴蝶,因而对她产生了一种西方男人可以对其行使绝对权利的冲动。然而他的情感走向实则一直被宋丽琳所牵引,并且他不由自主地渴望着这种牵引。正是作者在《蝴蝶君》中,运用跨越种族界限的语言表达方式去揭示全剧中心思想,向观众清晰地展示了异族文化间双向影响的张力关系,从而为重新打造“他者”的东方形象提供了可能,使“他者”话语不再缺场。

  为从多角度抒发平等对话的创作思想,作者还以中国京剧作为表征主体符号,设法将京剧文武场、京剧舞蹈、西洋音乐等相互冲突的艺术元素在《蝴蝶君》中有机揉合,不仅为演绎人物种族特征、烘托剧情走向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更使观众在时而强劲激荡,时而委婉低回的视听感受中,体味到少数族裔对文化认同与平等对话的艰难争取,以及多元文化在交集、融汇中的和谐统一。

  《蝴蝶君》这部主旨为实现多元文化差异共存的经典剧目,于1988年3月在百老汇奥尼尔剧场首度上演,即取得极大的轰动效应,一举夺得代表美国戏剧文化重要象征的托尼奖,以及一系列重量级奖项。重要的是,《蝴蝶君》的获奖,不仅“使亚裔戏剧终于出现在了美国的戏剧版图中”⑧,更为华裔戏剧进军美国演艺主流竖立起榜样。

  三、《金童》——文化的新生与发展

  超越现实的痛苦与自卑、顺从与放弃,在现实世界里,建构一个全新的文化实践形式,并以此激发族裔文化在异域语境中新的生机与活力,是作者赋予《金童》的创作思想。

  《金童》问世于1997年。在此剧作中,黄哲伦沿着现实与虚幻世界相互叠加的两条脉络,回溯了主人公历代移民祖先寻根历史,及其后代移民的生活经历,并从揭示、批判东方封建传统文化中的陈规陋习以及西方霸权主义扩张入手,将东西方的文化冲突推向极致。特别是作者通过几代华裔在对寄居国文化和本民族文化认同、皈依过程中,既生死相搏,又相互影响、彼此渗透的生动描绘,凸显异族文化在历史和文化的话语进行中,逐步扬弃、融和的必然趋势,进而将少数族裔的身份寻根提升到文化寻根的高度。

  在《金童》中,作者以强调中国“统一、整体、和谐”的传统哲学思想为立足点,以鬼魂阿安不厌其烦地劝导儿子传宗接代为故事主线,表征了华裔的文化身份在历史、文化和权利的不断演化中,所经历的不断变化:如以翁廷彬为代表的第一代移民,他们热爱故土、坚守家庭责任、但却始终徘徊在东西方文化价值观间苦苦挣扎;以安德鲁为代表的第二代移民,他们自小出生在寄居国,接受的是西方主流文化教育,故他们对本民族文化充满了误识与排斥、对寄居国文化却产生了依附,并给与接纳;而以阿安为代表的文化两栖型移民,是全剧着力刻画的理想金童。她在融入居住国主流文化过程中,同时接受两种文化中的精华,从而向观众昭示:种族文化的发展,只有在与其他文化的联系中,不断吸纳异族进步、新鲜的东西,方可为自己本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而少数族裔也只有在族裔文化的新生与发展中,方可获得属于自己真正的文化身份。

  正如作者笔下的阿安,她移居美国并信奉了基督教,似乎已然与母语和故国文化脱节;但她的内心,却依然遵循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满怀着对故

  土的无尽思念,即便成了鬼魂,也不忘叮嘱自己的子孙血脉相传。在剧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阿安如何借用西方的上帝向儿子传达传宗接代的旨意;如何手捧圣经用东方的意念拜谒自己的父亲。其目的是要使观众看到金童阿安,在实现文化交融与超越的同时,向儿子传递的是历代祖先都曾努力为下一代留下点什么,或改变点什么的思想。同时,作者又借安德鲁·邝之口,用“祖先的眼睛都在盯着我们,都在等待着你的出生,我的金童子”⑨的理念,隐喻少数族裔在身份寻觅与认同的困境中,对文化新生的渴望与期盼,作者这种依据东方哲学思想,将东西方文化和谐、统一地系予阿安一身的创作手法,使阿安这一形象不仅摆脱了文化游离状

  态,更在边缘化民族的诸多再现形式中建构起植根于

  本民族文化基础上的华裔美国人身份,使观众感知到族裔文化在异域语境发展中所蕴含的强大的创造性力量。

  然而消解文化对立,实现文化融合的前提是对彼此文化有所了解。黄哲伦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这样说过:“我是一个华裔美国人。搞清楚什么是美国人有助于我理解什么是华人,反之亦然。”⑩ 故作者在作品中展现了东西方众多不同境遇、不同文化身份特征的人物群;如自认“我和西方人之间是有差别的。他们在外面似乎……更容易忘记……。但是我——我却不能忘记……我的生活、我的责任都在这个家”{11},但内心又常为必须死守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和陋习而纠结的老爷翁廷彬;如因老爷背叛祖先信仰执意做一个基督徒,而在全家接受洗礼时吞食鸦片以死相拼的大太太秀邕;如居高临下,时刻以拯救中国自居的西洋神父班尼斯等等。作者用他特有的生动笔触建构起不同人物语言的“多声部”,并通过戏剧冲突的强大张力,使剧中人物与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互动,以此启发观众领悟族裔身份的真正意义所在,以及作者的价值判断和主观感受:即每一个社会人实际都是其文化的承载与传播者,而华裔美国人具有跨越族裔群体文化特性的“双重身份”,他们不再是单纯的中国人,更不是纯粹的美国人,在文化认同的艰难求索中,已然不能以终极或直接的意义回归原有的身份,只能在正视异族文化差异并努力摆脱差异束缚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超越。

  《金童》1997年一经演出,即因作品凸显了超文化思想,被评价为黄哲伦“迄今最为成熟的作品”{12},连续获得奥比奖,以及包含最佳戏剧奖在内的美国戏剧界最高奖“托尼奖”的三项提名。而作者赋予剧作超越民族文化体系的文学形态,不只为美国戏剧舞台增添了一支奇葩,更为少数族裔文化身份的建构与完善开拓了一条通道。

  研究黄哲伦华美剧作的创作思想,透视当代美国戏剧的文化特征,不仅可以帮助当代人深层挖掘异族文化产生隔膜、冲突的原因,深入了解文化融合的方式与渠道,还可探知黄哲伦之所以能够踏入美国戏剧文化主流,关键在于其洞悉戏剧文本的现实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不可能完全由文化符码决定,它还要受到社会主导话语的影响。黄哲伦最大成功之处,是他以独树一帜的创作思想与艺术手法,运用独有的戏剧模式,突破霸权话语的禁锢与屏障,在将母体文化植入少数族裔文化的身份建构中,诠释了跨文化传播只有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认真把握文化差异的不同特质,彼此尊重他者文化的不同习惯,方可使各自文化达到跨文化意义上超越与新生的深刻思想。

  ① [英]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罗刚、刘象豫主编:《文化研究读本》,陈永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3页。

  ② [意]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百度百科2012年。

  ③{5}{6} [美]黄哲伦:《金童》,汤卫根译,《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2006年第2期,第157页,第138页,第122页。

  ④ [美]卢蜀萍:采访黄哲伦.《楚州网》2011年1月5日。

  参考文献:

  [1] [英]斯图尔特·霍尔.文化研究两种范式[C].孟登迎译.罗刚,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 [美]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