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音韵研究:
《玉篇》在注音时使用了反切的方法,其反切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语音特点,在汉语语音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有关于《玉篇》音韵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
汪桂年在《玉篇反切考》(1935)中,采取了系联的方法,对《玉篇》的音系进行了研究。
罗常培在《<经典释文>和原本<玉篇>反切中的匣于两纽》(1939)中,从《经典释文》和《玉篇》在语音上的共同特点出发,讨论了匣于(喻三)两纽的合流问题,并论证了《玉篇》喻27母三等字与匣母实为一类。
周祖谟在《万象名义中之原本玉篇音系》(1966)中,首先证明《万象名义》出自《玉篇》,进而通过《万象名义》来讨论《玉篇》声韵系统。周祖谟采用了系联的方法,求得9组39声类,与宋人的36声母进行比较,并证明“齐梁之际南方塞音与塞擦音之浊母字皆为不送气音”,共求得52部178韵。[3]
欧阳国泰在《原本<玉篇>残卷声类考》(1986)中,通过对照《广韵》、《韵镜》、《七音略》等,采用音位学原则和数字统计法,对原本《玉篇》的声类进行了研究。后来又在《原本<玉篇>的重纽》(1987)中,研究了原本《玉篇》重纽出现的情况、重纽三等和四等反切的特点、重纽三等和四等音值的差别。
闫玉山在《原本<玉篇>反映的南朝时期的语言特点》(1990)中,依据原本《玉篇》的反切用字,考察了南朝梁陈之际吴越地区的语音特点,具体包括声母特点、韵特点和声调。
朱声琦在《玉篇时代轻唇音尚未大量产生》(1991)、《从<玉篇>看照系三等声母的产生》(1991)、《从<玉篇>看舌上音知系声母的产生》(1992)、《<玉篇>与喉牙声转》(1992)中,通过分析具体的反切,来讨论《玉篇》的声母问题,重点研究了《玉篇》时代的轻唇音、正齿音照系三等声母、舌上音知系声母及喉牙声转等问题。此外,朱声琦还在《<玉篇>在汉语语音史上的地位》(1993)中,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总结了《玉篇》的在汉语语音上的重要地位。
周祖痒在《原本玉篇零卷音韵》(1995)中,整理了《玉篇》音系,并和《切韵》音系做了比较,认为《玉篇》反映了以吴方言为基础方言的金陵雅音,并总结出其音系特点。此外,他的《从原本<玉篇>音看吴音、雅音》(1998)和《从原本<玉篇>音看<切韵>音》(1998)的内容,《原本玉篇零卷音韵》已涵盖。
陈燕在《从<玉篇>反切比较论中古时期的标准音》(2001)中,通过分析《玉篇》的反切,比较和《切韵》的差异,从而论述《切韵》音系所代表的语音不是中古时期唯一的标准语音。
闵敏在《原本<玉篇>声母研究》(2006)中,通过分析《玉篇》的反切用字,研究其声母,具体包括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和半齿音。
五、价值与影响:
《玉篇》上承《说文》,下开现代字典编纂先河,在中国语言文字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对《玉篇》价值与影响的研究并不多。
张应德在《<玉篇>的特点及其历史》(1984)中,研究了《玉篇》对我国后代辞书编纂和邻国日本的影响。刍邑在《原本<玉篇>的编纂成就与宋本的比较研究》(1988)中,主要探讨了《玉篇》在字典编纂上超越《说文》的成就。杨超在《<玉篇>在辞书编纂史上的贡献》(2005)一文中,从辞典学的角度对《玉篇》在辞典编纂方面的贡献作了一个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从而正确对待其在我国辞典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苏芃在《试论<原本玉篇残卷>引书材料的文献学价值——以引<左氏传>为例》(2006)中,以引《左氏传》为例,探讨了《原本玉篇残卷》引书材料的文献学价值。申睿在《古代字书中的一朵奇葩——评中国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2011)中,通过研究《玉篇》特点,来探讨其学术价值。
六、《玉篇》与其它文献的关联研究:
由于《说文》是《玉篇》征引的重要书籍,因此,二者的比较研究成果颇丰。主要有曾忠华的《玉篇零卷引说文考》(1960),路广正的《顾野王<玉篇>对许慎<说文解字>的继承与发展》(1990),刘友朋、高薇薇、顿嵩元的《顾野王<玉篇>及<玉篇>对<说文>的匡正》(1998),陈建裕、高其良的《<玉篇零卷>与<说文>的校勘》(1998),冯方的《<原本玉篇残卷>引<说文>与二徐所异考》(2000),冯方的《<原本玉篇残卷>征引<说文·言部>训释辑校(一)》(2002),杨秀恩的《<玉篇残卷>等五种材料引<说文>研究》(2003),侯小英的《从<原本玉篇残卷>看段校说文》(2004),邓春琴的《<原本玉篇残卷>引<说文解字>释义方式说略》(2006),兰天峨、贺知章的《<原本玉篇残卷>糸部引<说文>考异》(2008),门艺的《<说文>、<玉篇>歺部字意义分析与比较》(2010)等。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玉篇》与《说文》进行了对比研究。
宋本《玉篇》与原本《玉篇》有很大的渊源关系,因此,二者的比较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刍邑在《原本<玉篇>的编纂成就与宋本的比较研究》(1988)中,讨论了原本《玉篇》与宋本《玉篇》在收字、注音、义项释义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赵青在《原本<玉篇>与宋本<玉篇>释义比较研究》(2006)中,比较了原本《玉篇》和宋本《玉篇》的释义体例和特点,并对宋本《玉篇》删改原本《玉篇》义训的情况进行了剖析。赵青还在《从删改角度看<玉篇>实用性的变化》(2009)中,通过比较原本《玉篇》和宋本《玉篇》的释义,论述了其实用性的变化。
此外,刘亮在《<篆隶万象名义>对原本<玉篇>反切释义的取舍标准》(2003)中,讨论了其对《玉篇》继承的标准。苏芃在《试论<原本玉篇残卷>引书材料的文献学价值——以引<左氏传>为例》(2006)中,以引《左氏传》为例,探讨了《原本玉篇残卷》引书材料的文献学价值。何茹在《<玉篇>与<类篇>的比较研究》(2008)中,从成书过程、版本收字、内容、价值地位等方面对《玉篇》和《类篇》的异同进行了探究。徐前师在《<原本玉篇>引<论语>考》(2009)中,以《原本玉篇》所引《论语》与今本《论语》作比对,简要考论其歧义现象,并指出歧义形成的原因。朴素慧在《原本<玉篇>于<汉语大字典>的补苴价值》(2011)中,研究了原本《玉篇》补苴《汉语大字典》的书证疏误、释义疏误和辞书引用疏误。
综上所述,《玉篇》在文字、音韵、与其它文献的关联研究等方面研究的比较透彻,在版本流传、整理校勘等方面研究得比较多,但是并不充分,在价值影响、编纂体例等类似的专题研究方面相对来说则比较薄弱,不成系统。但是这一系列的研究都属于“形下”的范畴,几乎没有触及《玉篇》编纂思想等“行上”范畴的研究。而编纂思想是编纂活动的灵魂,是编纂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编纂观念。辞书编纂思想一经形成,将直接影响着辞书的编纂体例、编纂方法和编纂风格,决定辞书的品质优劣和价值大小。因此《玉篇》的编纂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学者们的努力,来填补这个研究方向的空白。总之,《玉篇》是中国语言学史上可以与《说文》比肩的一部宏伟巨著,还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继续研究和挖掘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建裕.《玉篇校释》简评[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8(13):47-48.
[2]周若虹.原本《玉篇》残卷顾野王案语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6:4.
[3]张艳洁.宋本《玉篇》收字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7.
[4](梁)顾野王.原本玉篇残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