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苏童《米》中的女性形象

时间:2014-07-07 18:40 来源:发表吧 作者:邓会红 点击: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寻苏童的长篇小说《米》中的女性形象,首先是从女性身份的层面来审视《米》中的女性形象,小说中女性所承担的女儿、母亲和妻子的身份都出现迷失、分裂,在一定程度上,女性特质出现异化;其次是从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方式来探究《米》中女性形象的独特之处,在《米》这部小说中,女性的反抗性和自身对男性的依附性也矛盾交织于一体,使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了更加复杂深沉的内涵。

  关键词:《米》 女性身份 反抗性依附性

  长期以来,女性的生理和心理都受到男权中心的“殖民”压迫,女性在文学中长期处于失语状态,很多男性作家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男性自身不可忽视的优越感和对女性直接或间接的压迫。苏童作为擅长塑造女性形象的男性作家,通过分析他在《米》中创造的女性形象,可以探究出男性笔下的女性身上的特质,获悉当下有代表性的男性作家对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的认知、评判状况,更有利于关照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定位,有利于挖掘女性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体现出的独特价值,也有利于促进女性自身的写作和进步。

  一.女性身份的迷失、分裂

  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男性一起构成了人类社会的阴阳两极,撇开性别身份、政治身份不谈,女儿身份、母亲身份、妻子身份是女性最基本的三种社会身份。这三种身份会随着女性生命历程和遭遇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变化,福克玛和蚁布思指出:“一个人的身份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社会群体或是一个人的归属或希望归属的那个群体的成规构成的。一个人可以只属于不止一个群体,而且一般来说都是如此。”即使身处家庭这一最小的社会细胞群体中,女性的身份也是具有变异性和多重性的。一般认为,一个完整健全的女人,应该是女儿性、母性、妻性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事实上,在价值观混乱、文化冲突激烈、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个体往往容易出现身份认同危机,造成身份迷失和人格分裂,这在心理敏感、情感丰富的女性身上表现更为明显。

  苏童在《米》中着重塑造了两位女性:织云和绮云。她们出身相同,性格却截然相反。姐姐织云大胆泼辣、任性奔放,15岁就为了裘皮大衣而委身有钱有势的六爷,丝毫不在意街上人们对她的指指点点和背后议论。在她身上,看不到寻常女孩儿的娇羞态和耻辱心,更没有作为女儿的身份认知,她“总以一种挑战的姿态面对着父母”,当她在六爷处鬼混而晚归,被父母关在门外时,“织云喊着爹娘的姓名说,你们再不开门,我就放火烧了这破米店,顺便把这条破街也一起烧啦!”在织云的世界里,父母是被虚化弱化的存在,她气死了母亲却没有丝毫难过,在父亲瘫痪之后对父亲更是百般嫌弃、不加照顾。与织云对比,绮云却是孝顺女儿的典范,保守传统、谨慎持家,更在父亲病后衣不解带地伺候、照顾。当织云无情无义、绮云重情重亲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中基本定位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呈现她们作为母亲后完全不同的形象,织云对儿子抱玉充满慈爱,尽管儿子丝毫不把她放在眼里,在儿子家受尽歧视,她也依然任劳任怨地洗衣服、做各种老妈子做的事,儿子的到来,使风流成性的织云突然变成了一个慈祥温顺的母亲;而原本重视亲情的绮云却对孩子有残忍的一面,在米生害死妹妹后,绮云坚决要让丈夫五龙打断米生的腿。推想便可得知,如果绮云能够从小就对儿子米生倾注足够多的关心和疼爱,不是一味使用打断腿这样的暴力手段来教育,那米生的心理也不会如此黑暗、阴郁,以至于亲手杀死自己的亲妹妹。在这里,织云是慈爱的母亲,而绮云却不像母亲,绮云的母亲这一身份出现迷失、异化。最后是妻子身份,织云和绮云二人先后担任了五龙妻子的角色,这一身份,织云是怀着孩子而主动要求五龙给她的,但她在生下孩子后便毫不犹豫地自行脱离了,她对五龙没有感情,甚至没有责任感,她是利用妻子这一身份获得自己的利益、维护自己的荣誉,她的妻子身份从一开始就处于迷失和分裂状态,因为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孩子究竟是谁的,而她自己,应该算是六爷的“妻子”、阿保的“妻子”,还是五龙明媒正娶的“妻子”?绮云的妻子身份也出现了迷失和分裂,一方面,她是被五龙强娶为妻的,她认为是五龙害得她家破人亡,她对五龙怀着深深的恨意,从来没把五龙当做自己的丈夫,也没承认过自己是五龙的妻子。另一方面,她恨五龙,不愿意和他生活在一起,却还是不得不忍受着所有屈辱和煎熬做他的妻子,还替他生了三个孩子,在一次自杀未遂之后也再没出现逃跑和自杀的情况。在绮云身上,看不到贤惠的妻子形象,也看不到一个决绝反抗家庭、反抗丈夫的出走娜拉形象,她处在将仇恨深藏心底的隐忍状态,是一个分裂的妻子,一半恨着丈夫,一半又依赖着丈夫。

  在织云与绮云的系列身份转换与变化之间,女性的身份迷失和分裂现象已经凸显,织云没有承担应该承担的女儿身份和五龙妻子身份,却选择做连亲生儿子也不愿承认的母亲身份;绮云孝顺而重视亲情的女儿身份原本应该使她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和妻子,但她却拒绝和排斥作为五龙妻子和孩子母亲的这两个身份,以致出现身份的迷失和分裂。苏童没有刻画出一个完整健全的女人,她们的母性、女儿性、妻性总有所缺失,不能对自己的客观世界中的地位和价值有着清醒自觉的认识。织云和绮云身上为什么会出现女性身份的迷失和分裂,笔者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女性长期所处的弱势地位所决定的。因为弱势,所以她们的女性身份从一开始就从客观上被限定了,而要打破女性自身的弱势地位,就得先从反抗社会为自己设定的女性身份开始,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这种反抗就以女性身份的迷失、分裂开始。自从父系社会代替母系社会,女性地位一落千丈的同时,“女祸论”、“女性卑弱论”也时刻压抑女性的意志,如古希腊神话中的“海伦”成为红颜祸水的典型,而许多诱惑人犯罪的妖怪也都以女性的形象出现,如海妖塞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女性因为相对男性来说显得卑贱的身份而被严格界定在家庭之内,儒教的正统规定:男女内外有别,男尊女卑。在女性的生活中,妇女必须以“三从四德”作为行为准则,不具备独立的身份,她是女儿(对父母而言)、妻子(对丈夫而言)、母亲(对子女而言)。历史上正统思想对女人的条条戒令都体现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塑造与规约,中国女性只是作为性的工具符号而存在于历史中,女人被物化,可以被买卖、被奴役,女性的主体意识淡化,女人的价值只在繁衍上,而其他的社会功能被忽略。也正是如此,女性的角色、身份被社会规定,成了“女儿——妻子——母亲”的三重复合,缺一不可,她们是被塑造的、被物化的存在。苏童无意在《米》中塑造母性、妻性、女儿性都健全完整的“好女人”形象,而是塑造了女性身份发生迷失和分裂的织云、绮云类的女性形象,她们不具备贤惠、温柔、矜持等中华传统女人的优良品质,一定程度上,织云是泼辣、不守妇道的坏女人;绮云是毒舌的不合格的母亲,但通过表现她们女性身份的迷失、分裂,可以依稀看到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逐渐苏醒,女性身体中的另一个自己已经想要破除传统的束缚,寻找自己新的身份和定位。这一点,体现了苏童笔下女性形象的异样光芒。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