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漫谈二十世纪新音乐(2)

时间:2014-07-07 10:36 来源:发表吧 作者:周义欣 点击:

  二、新音乐的发展

  新音乐的形成是一种既定的事实,又有一定的争议性,那么不如用辨证的方法来看待这一问题。一方面,它们的出现是合理的,而且在实践方面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比如说电子音乐的兴起促成了当今各种唱片、流行音乐技术的发展。正如前文所述,某些新音乐形式的诞生并非一无是处,只不过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另外,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新古典主义音乐流派中,更多的音乐家开始崇尚对音乐的那种最原始、最真挚的表露,如强调适度的情感表现、清晰的音乐语言以及配器、更富高雅艺术的作品内涵等。虽然其整体音乐风格取向不可和古典时期音乐相提并论,但作曲家那种对音乐的热爱以及纯真的情感抒发可以说值得更多人去学习和借鉴。当然,这一时期还产生过其他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如十二音音乐、序列音乐等,虽然有的看似难懂,但我们不妨尝试多次聆听和感受。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勋伯格曾说过:作曲家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感动听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这种音乐的出现及创作并非毫无根据、毫无目的,虽然有时他们所描述的音乐对象已经被夸张、被变形,但这仅仅是表象,如果再细听品味,其所蕴含的音乐思想和主题内涵可以说已经达到相当的深度和最大限度的挖掘,只不过我们没有察觉。另一方面,新音乐发展中所衍生的过于极端的音乐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应予以合理取舍。因为这种音乐多带有个人主义色彩,不具备普遍实践性和应用性,其音乐表现多半是取悦自身而不是听(观)众,音乐整体形象基本被扭曲或被过于抽象改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暗含了后来西方音乐的美学意义,但终究这种“新听觉”形式在传播过程中很难引起众多欣赏者的普遍共鸣,因此,这样的音乐也难以形成广泛的鉴赏和流传意义。如这个阶段所产生的噪音音乐、偶然音乐、无声音乐及1970年代以后的简约派音乐、拼贴音乐等等。

  总之,各种新的、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确实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我们在欣赏、利用的同时也应该做到合理取舍。我对这种音乐形态的观点始终不变,那就是尊重。无论其好听与否,它们都是为音乐艺术而生,而艺术没有绝对完美,只有不断完善,当我们具备理解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它们时,这种别样的感觉同样会让欣赏者记忆犹新、使人难忘。

  三、新音乐的创作

  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能带给人以最美的视听享受,甚至会成为经典永久流传,这已是众人皆知的共识。但我想说的是:什么才是优秀的音乐?怎样才能做出美妙动听而广为流传的音乐?不可否认,当今众多类型的音乐创作需要借鉴更多新的音乐思想、音乐形式和音乐语言,只有这种共同的新音乐元素融合进传统或常规音乐创作,音乐发展才会顺应时代潮流,让我们听到更为新鲜和奇特的音乐,这样的音乐才有可能成为经典。过多引用、挖掘新的音乐素材,也许音乐会好听,但注定不会成为经典而永久流传。因为这些作品大多突破了传统音乐表现要素的束缚,采用全新的现代音乐思维进行构思和创作。这只是一种小领域内可行的试验性尝试,但在大范围内的推广几乎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音乐创作,一方面作品本身要有深刻内涵和鲜明的主题思想,最关键的是,作品还要能极大地调动演奏者和听众的表演和欣赏热情。这就需要首先作品在创作上应注重对旋律、节奏和音色这三个音乐基本要素的选择和把握。很多作品为突出一个“新”字将这几个要素又刻意设计得过于复杂,看似很丰富其实大可不必,简言之,有特色就最好。除此之外,新音乐的创作应立足民族音乐,而后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这正如20世纪民族主义乐派的出现一样,其音乐特点就是吸收民间的旋律、调式和节奏为主干,然后将这些乐汇融会贯通创造出新的音乐风格。虽然这时期的音乐作品仍有部分抽象、繁琐的音乐元素存在,但如果细细品味,多数作品中都渗透着作曲家炙热的民族情结与赋予时代色彩浪漫主义气息相结合的鲜明创作思想,可以说值得去借鉴和学习。

  综上所述,20世纪出现的种种新音乐形式绝非偶然,它们的出现与人们观念、意识的转变密不可分,而对待这种转变我们应理性地看待和选择。回到文章开始所继续的一个话题,那就是音乐形态的最终定型是什么?我认为,那将会是一种被定型了的人类情感音乐,音乐将永远为人类的情感释放所服务。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07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