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漫谈二十世纪新音乐

时间:2014-07-07 10:36 来源:发表吧 作者:周义欣 点击:

  [摘 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也是时间的艺术,随时间的流逝,其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转变。20世纪各种新音乐形式的兴起可以说正是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应运而生。它的产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对人们的思想观、认识观、创作观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本文将结合这一现状,从20世纪新音乐的起因、发展、创作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二十世纪 新音乐 发展 创作

  音乐如同一部时间的历史长卷,在经历无数次的转变洗礼过后,已变得相对成熟和完善。但音乐形态的定型还未真正形成,它还在不停地做着自身的演变和发展:传统音乐仍未丢失,更为新的音乐形式仍在继续,我们说这就是现代或者说当代音乐发展最为典型的一个现状。究其根源,我们不妨将这样的变化追溯到整个20世纪各种新音乐形式的产生。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中,这一时期的音乐以奇特和美妙而著称。其独特的音响表现形式、复杂的节奏组合、不协和的和声织体、丰富的调性色彩,甚至夸张的演绎方式,可以说彻底突破了人们对传统意义上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即音乐开始变得极富张力、极富活力、极富动力,又极富一种不同以往的新兴生命力。更多的人开始对音乐寻求一种更为感性的理解和诠释,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

  一、新音乐的起因

  回顾19世纪末之前的西方音乐作曲技法,其总体特征是庄严、规范、严谨、肃穆,音乐风格多时而内敛、时而宏大、时而浪漫,时而又很保守,总之,我们听到的音乐总是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向往或是启示,正是这造就了我们所熟悉的众多经典名作。音乐发展总归是前进的,人们不会局限于一种固定模式的音乐思维来发展和创作音乐,因而进入20世纪后,音乐可以说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蜕变甚至是颠覆。新的音响形式、创作手法不断涌现,更为复杂甚至怪诞的音乐语言组织方法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意义上音乐的界定和解释。

  为什么这种跨越性的转变在经历了将近10个世纪后才出现?抛开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笔者认为与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意识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这样的转变原因我将其概括为三个局限,即传统音乐理论的局限、传统作曲技法的局限和传统音乐思维的局限。首先,传统的音乐理论强调旋律的自然流畅和调式调性的清晰明确,这种“平稳思想”无疑对音乐形象更深一层的表达设置了障碍。因此人们不得不首先从音乐语言的创作开始,如突破性的织体、调式、音符、节奏、和声、终止等等,来寻求更为新的乐理思想。对此,浪漫主义时期伟大歌剧作曲家瓦格纳最早进行了开创,其代表性悲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大量“主导动机”的运用可谓最早打破传统调性和声体系,对德彪西、勋伯格等作曲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次,传统作曲技法对不和谐音程提倡解决且和声整体过渡自然;在复调运用上,更加强调多声织体的对称性和音响的统一性。而主张新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们则认为不和谐音程同样也是音乐表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十二音音乐、微分音乐彻底掀开了音乐改革的重要序幕。最后,传统的音乐思维更加注重人的第一主观感受,音乐通常都是对一个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或是对某事件、现象的有感而发,即音乐的整体表述更具写实性。但这种朴实的、常规的情感抒发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内心深处更为复杂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如矛盾、焦躁、疯狂、幻想、憧憬等,因此为继续扩大情感表达需要人们开始运用一种全新的音乐思维来创作、诠释音乐,比如20世纪中后期所诞生的电子音乐、噪音音乐,甚至不惜彻底改变乐队配器形式而产生的各种“荒诞音乐”等等。

  诚然,这种音乐的出现可以说和当今众多的“非主流”艺术形式一样,它们的产生通常会面临两种局面,即全盘否定和肯定。因为这种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其本身特有的音响属性决定了其艺术地位,即音乐本身第一感觉听起来难以理解甚至有些荒唐无趣,因而不被多数人认可;但终究这样的音乐符合部分人群的情感需求和审美标准,因此其出现又是合理而有必要的。当然我的态度多半是予以接受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的出现非常符合社会进步的规律,可以说和社会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物质生活的丰富同样也带动了人们深一层的精神生活需求,这是从广义来说;从狭义来讲,更为多样的作曲技法及音乐创作理念也是一种音乐发展进步的表现,如果从中取舍得当,在给我们提供更为丰富、新奇音响效果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用于常规音乐创作的借鉴。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