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民族精神的团结与融合
吴兆骞在宁古塔设立了七谪之会,把谪戍的士大夫,都联络在一起,名做诗酒之会。而在这其中实际上是同气连枝,在患难中得到一种安慰,让彼此间得到互助。在《何陋居集》里,很多诗都反映了方拱乾与吴兆骞的友好关系。如《吴汉槎见过》、《儿亨雪中遣小童持史记》,《向吴汉槎易汉书》、《同汉槎谈黄山胜分赋》、《汉槎以黄山诗来惮夜遄归》、《汉槎索墨赠之》、《寿吴汉槎》、《与汉槎及儿辈论诗》等,“怜尔文心还至性,常时含泪说衰亲。而翁先后同门友,当日师生隔代人。”同被流放的文人们惺惺相惜,常常吟诗作赋,交游考察东京城遗址,在苦寒之地彼此互助。团结的民族精神的到发扬,直至今日还有影响。“八旗之居宁古者,多良而淳,率不轻与汉人交。见士大夫出,骑必行,行必让道,老不荷戈者,则拜而伏,过始起。”满洲人见到他们智识学问较高,在物质、精神上都得到他们协助的利益,立定了华族在满洲的基础,加强了不同民族的相互理解与交流。
三.宁古塔对流人的影响
固然,以方拱乾、吴兆骞为代表的流人群体对宁古塔地域文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宁古塔地域对流人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建构是双方面的,是一个互相影响,磨合成形的过程。在宁古塔,方拱乾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士人,他回归农者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宁古塔这个地方让他体验到了下层人民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过着这样生活的流人们在宁古塔懂得了尽己绵薄之力,心态也更加释然,苦中作乐。“岁月岂因殊域异,泡沤不受老僧怜。孩心对酒开涓滴,醉舞还同稚子颠。”[7]“既无生可恋,亦觉死徒劳。”[8]吴兆骞随着巴海将军征战,戍边将士们反抗沙俄侵略保卫国家领土与主权的勇为让他感动。“迁人未见征徭息,属国微闻战伐劳。漫道射雕多健卒,只今文士习弓刀。”宁古塔对流人们是磨练,浩然之气在宁古塔地域乃至中原大地上都长存。
四.小结
以方拱乾、吴兆弿为代表的流放文人们在清朝初年被流放至白山黑水的苦寒之地,他们并不将自己独立于环境之外而是积极融入,不仅对宁古塔地区的地域文化的构建贡献了一份力量,无论在山川风物,生活生产习俗,还是民族精神的融合中,都留下了他们存在过的痕迹,留下了珍贵的文本材料,让我们对清初宁古塔地域文化的论文发表特点有了更好的理解,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锻炼,他们的坚强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注 释:
[1]《清初流人开发东北史》 谢国桢 开明书店 p23
[2]《秋笳集》 吴兆骞 上海古籍出版社 p38
[3]《秋笳集》 吴兆骞 上海古籍出版社 p39
[4]《秋笳集》 吴兆骞 上海古籍出版社 p40
[5]《秋笳集》 吴兆骞 上海古籍出版社 p40
[6]《绝域纪略》 方拱乾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7]《何陋居集》 方拱乾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p13
[8]《何陋居集》 方拱乾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p18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