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琵琶是东亚地区的传统弹拨乐器,被誉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其音域广,音质悦耳,表现力在民乐中居于首位。琵琶来自胡人的发明与创造,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原地区。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大融合的出现,中原地区的传统音乐在吸收和借鉴西域各国音乐的基础上,创造出许多融汇中外、独特新颖的音乐,曲项琵琶也在此时传入中原。隋唐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使得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时期,琵琶在乐队演奏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演奏手法和技巧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就是对这一时期音乐繁荣状况的真实描述。
【关键词】琵琶;箜篌;隋唐音乐;中外文化交流
琵琶,是东亚的一种传统弹拨乐器,被誉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我们知道,凡是中原地区发明的乐器,由于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的表达方式的影响,都是以单音节词来命名的,比如琴和瑟。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这样吟唱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
这首诗歌描写的,乃是青年男子追求爱慕的女子而不得的情景。诗中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和瑟都是中原地区传统的乐器。诗歌本身表明,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懂得用琴和瑟发出的悠扬的乐曲声来表达对异性的爱慕与赞赏,可见音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外来的一种乐器,琵琶在早期又被称为“枇杷”。最早记载琵琶的史料是汉代刘熙的《释名·释乐器》:
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2]
意思就是说,琵琶是原产于胡人地区的一种乐器。它原本是骑在马上弹奏的,“枇杷”的得名缘于弹奏的方法。根据刘熙的解释,向前弹出称做“枇”,向后挑进称做“杷”,“象其鼓时”,所以得名“枇杷”。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琵琶是直项琵琶和曲项琵琶。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的“秦汉子”,就是一种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即共鸣箱两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的。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西域的各种物产纷纷传入中原,极大地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物质文化生活。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核桃、黄瓜、蚕豆等物产,都是从西域地区传入中原的。汉末,随着中央集权的丧失与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中原王朝对于广大的西域地区的控制能力有所减弱,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民族大融合局面的出现。政治上的纷争与割据,并未影响到各民族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称为“阮咸”或“阮”。相传“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善奏此乐器,故以其名相称——这种乐器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阮[3](p.107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胡汉互化。胡人在文化方面大力吸收和学习中原文化,如十六国第一个政权的建立者刘渊,原本是匈奴人,却改从汉姓,精通孙吴兵法,熟读《史记》、《汉书》、诸子百家的典籍。建立政权后,又设立太学与小学,大力推广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与此同时进行的,就是汉人胡化的出现。《后汉书·五行志》说:
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竟为之。[4]身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如此喜欢来自胡人的各种生活用具,自然引起下面人的争相效仿。胡乐、胡歌、胡舞、胡戏的流行与传播,为当时的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得这一时期的音乐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身居北方的汉族人学习胡语成为一种时髦之举,久而久之,北方的汉语中就参杂了不少所谓的“胡虏之音”,如我们所熟知的《敕勒歌》唱道: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5](p.1212-1213)
这首歌原本是用鲜卑语传唱的,后来提炼加工成汉语。因为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在翻译时的“对音”问题,所以出现了长短不一的句式。但也正是由于这首歌曲被翻译成了汉语,所以得以历经千年岁月而完整地保存下来,至今仍在传唱。民族融合所表现出来的持久的生命力,于此可见一斑。
伴随着民族大迁徙的出现,胡笳、羌笛、琵琶等胡人乐器广为流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更是以政权的力量促进了民族融合高潮的到来[6]。这一时期,从中亚地区传入一种曲项琵琶,当时称作“胡琵琶”。状若曲颈,梨形音箱,四柱四弦,极似目前在阿拉伯国家常见的乌特琴(Oud或Ud)或古波斯的巴尔巴特琴(Barbat)。这种曲项琵琶就是现代的琵琶的前身。漠北、西域以及其他地区的音乐,在这个时期大量传入中原。鲜卑、吐谷浑、步落稽、高丽、龟兹、疏勒、西凉、高昌、康国、天竺等地的音乐与中原地区的传统音乐交汇融合。史书记载,西晋后期,天竺国送给凉州刺史张轨乐工二十二人,乐器一部,其中有笛子、琵琶、箜篌、五弦、铜鼓、皮鼓等,还带来了天竺调[3](p.106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箜篌这种乐器也并非中原乐器,它起源于北非埃及,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至前2000年的法老陵墓中,埃及人称作harp(哈卜)。公元前2004至前1595年,箜篌从埃及传入巴比伦。美国芝加哥大学考古队在巴比伦遗址曾经发现一个演奏箜篌的乐师浮雕泥版,与在我国新疆且末县扎滚鲁克汉墓中发现的一件完整的木箜篌几乎完全相同。亚述帝国建立以后,将哈卜改称cank,也就是箜篌。苏联考古学家马松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铁尔梅兹城以北18公里埃尔塔姆(Airtam)遗址发现一座公元1至2世纪的佛教寺院遗址,在其中找到了一块雕刻有演奏箜篌、琵琶和皮鼓的乐队浮雕,浮雕上女乐师的衣着打扮与波斯王宫上的帕提亚女子相同,证明在公元1至2世纪箜篌已经从帕提亚传入中亚地区[7]。根据《汉书·郊祀志》的记载可知,汉武帝时期箜篌已经从西域传入中原。汉武帝的宠臣李延年,就是弹奏这种竖箜篌的好手[8]。著名的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唱道: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5](p.1084)
《隋书·音乐志》记载说:
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9](p.378)
又《旧唐书·音乐志》说:
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竖抱于怀,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3](p.1077)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