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玫瑰家族》是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质朴自然的小诗,取材虽近但寄托深远,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意境。结尾句为全诗的“诗眼”,随着诗行的展开,诗歌逐渐显现具有深邃哲理的象征意义,再现美的永恒属性。关键词:《玫瑰家族》 美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简洁质朴, 口语化语言的外表下包裹着复杂深邃的哲理,诗中永远有一种清晰而响亮的声音呼唤人们去倾听诗歌的声音和诗人的心声。《玫瑰家族》就是这样一首彰显诗人风格的短诗。这首意蕴深远的小诗应该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和理解。
一、《玫瑰家族》的视觉美
《玫瑰家族》首先展示了玫瑰的意象,诗歌开门见山地陈述了一个事实:“玫瑰就是玫瑰,而且一直是玫瑰”,但转而讲述的事实却并非人人熟知:“苹果,梨,还有李子,也是玫瑰”,从而对“家族”概念做出了交代。这样的描述超出了一般人的认知范围,增进了人们对玫瑰的认识和了解。诗人借助视觉意象直观地向读者传递了一个植物学知识:从分类学的角度看,苹果、梨、李子和玫瑰一样,都是蔷薇科植物(Rosaceae family),具有家族相似性,属于同一家族。不仅如此,大多数水果如桃子、梨、樱桃、黑刺李也属于蔷薇科,还有木瓜、枇杷、草莓、树莓、黑莓、杨梅也属蔷薇科,甚至一些观赏类树木、灌木、多年生植物如石楠、火棘、绣线菊属植物也是蔷薇科的。事实上,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家族就是蔷薇科家族。诗人把视觉意象和植物学知识融为一体,把知识性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激发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尽管外表不同,但本质却相同,具有同质特性。通过这种讲述,读者不仅会对大自然充满好奇,还会对大自然的博大精深和风情万种充满赞叹和感慨。诗人接着发出“天晓得下一个是什么/被证明是玫瑰”的感慨,表明连他本人也对纷繁复杂的大自然充满了惊讶和疑惑,无法想象还有哪些植物会被证明是属于玫瑰家族的。这种疑惑中包含的无奈和嘲讽的语气恰恰证明了大自然的梦幻神奇、博大精深和人类对它认识的极其有限。从认知角度看,在家族相似性的庞大体系内,“原型”是事物最具典型性的特征。弗罗斯特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引导读者完成了一个貌似博大深奥的“理论”知识系统的认知:在一个具有家族相似性的植物体系内,玫瑰是最核心、最具“原型”的成员,相比之下,其他植物的典型性逐渐减弱,从而凸显玫瑰的中心地位和深远内涵,弱化其他成员如“苹果、梨、李子等”的形象,模糊其品质和特征,反衬出玫瑰的高贵典雅。在诗歌结尾,诗人发自内心地赞美:“你,当然,是玫瑰——而且一直是玫瑰”,从而铿锵有力地在对比和强调中结束了这首小诗,搭建起诗歌与读者之间丰富的联想空间和桥梁,使人不禁浮想联翩,热切地产生追寻心灵深处所隐藏的那个“玫瑰家族”的愿望,那就是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对玫瑰的认知和肯定。
玫瑰总是与爱情相联系的。17世纪英国诗人艾德伍德·沃勒(1606—1687)在《去,可爱的玫瑰》中写道:
当我把她比作你,/多么甜蜜多么美丽/她看上去。
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1759—1796)也写了一首《一朵红红的玫瑰》,王佐良先生把它译为:
啊,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六月里迎风初开,
啊,我的爱人像支甜甜的曲子,/奏得合拍又和谐。
而毕先生的译文《我爱》更直截了当地道出了玫瑰与爱的关系,更能激发我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我爱如玫瑰,/六月红蕾姣。/我爱如乐曲,/妙奏声袅袅。
1913年,美国诗人格特鲁德·斯坦在她的诗歌《神秘的艾米丽》中以玫瑰写玫瑰、赞玫瑰, 更是令人赞叹,“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Loveliness extreme.”(“萝丝是一朵玫瑰,/就像玫瑰就是玫瑰一样,/可爱至极。”)几近白描的简单重复唤起读者美好的想象和联想。当我们再读这首诗时,可以追寻到弗罗斯特对这首诗的仿拟痕迹和相似的赞赏和认同。
玫瑰的美不仅能给人带来视觉享受,它的芬芳也带给我们嗅觉上的享受。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就说过:“我们所称为玫瑰的东西,被叫作任何东西,都会发出芬芳的气味。”美的享受往往是超越感官的,莎士比亚在第十八首《十四行诗》中对美有过如下的描述:
每一样美呀总会凋落,/被无常的天命所摧折;
但你永恒的夏天决不会凋零,/你美丽的容颜也不会消失:
死神不敢夸口将你收走,/你在不朽的诗中与时共存;
只要人还能呼吸眼睛不瞎,/只要诗歌存在,它就给你生命。
莎士比亚认为,美是永恒的,只有在诗歌艺术中,美才能够长存。弗罗斯特的《玫瑰家族》实质上就是莎士比亚审美追求和艺术魅力的延续,是对艺术最执着的眷恋和欣赏之情。通过视觉意象,我们理解了浪漫爱情的表达心声,同时也领悟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歌颂。
二、 《玫瑰家族》的听觉美
听觉也是理解诗歌的渠道。弗罗斯特认为诗歌最重要的是要到达读者的心灵,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耳朵,他曾说“耳朵是唯一真正的作家,也是唯一真正的读者”①。“意义的声音”是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毕生追求。他指出幽默、感伤、声嘶力竭和愤怒,所有的效果都可以通过有序的选择和词汇的安排被显现出来,诗歌中词汇的选择和安排可以真正地控制读者声音中的音调和停顿。在《玫瑰家族》中,弗罗斯特以最自然的语言、最愉悦的意象、最悦耳的声音为我们勾勒了玫瑰家族的基本特征,并通过音调,也就是“声音的意义”传递了他的诗学理念: 诗歌的声音犹如矿石中的金子,诗人要在不断筛选“金子”的过程中达到诗歌创作的目的——写出声音各不相同的诗歌,“因为有声的诗歌更深邃,更具有经验基础”②。弗罗斯特把诗歌的语音语调称为句子之音,认为这是表达诗歌“戏剧性”意义效果的有效方法。《玫瑰家族》选用自然舒畅的语言绝不是为了写一首白开水似的打油诗,而是要放弃语言的矫饰,用语音语调着力打造语言的意义,以不同的语调唤起读者的想象力,以达到“隔着门倾听声音的意义”的效果。以下为这首诗歌的语气分析: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