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快乐的精神家园(2)

时间:2014-06-24 15:13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李天紫 点击:

  “荡白桦的小男孩”或许只能是弗罗斯特的梦想。现实生活中的童年常常是孤独的、不幸的,甚至是与死亡交汇的。尽管“人世是适合爱的地方”,但人世间的不幸却并不绕开童年,《家庭墓地》中早夭的孩子、《枫树》中一出生就失去母亲的梅普尔、《熄灭吧,熄灭》中被电锯夺去生命的男孩,这些无不诉说着童年的不幸。梅普尔母亲难产死亡时留下了难以解开的谜团,使她整个童年时代都被自己的名字所困扰。被电锯夺去生命的男孩长着“孩子的心却要干成人的活”,他的生活里是一幅更加触目惊心的画面,这个“已经是大孩子,已经懂事”的孩子的世界里没有荡白桦树的快乐,他非常看重“半小时的空闲”,但却无法得到。“一切平平安安,一天活就要干完。/ 他们要早点说一天活结束就好了,/ 给那孩子半小时空闲让他高兴,/一个孩子会非常看重半小时空闲”。空气中充斥着刺耳的噪音,他的工作充满危险,“电锯咆哮低吟,电锯低吟咆哮, / 当它或是空转、或是负荷之时”。电锯充满着“有意的邪恶,无情的冷漠和愚蠢的无知”,似乎像一个有生命、会思维、能行动的恶魔,要吞噬男孩的生命。命运之神没有青睐这不幸的孩子,却做了电锯的帮凶,“那孩子的姐姐系着围裙站在一旁,/ 告诉他们晚餐好了。此时那电锯,/ 好像是要证明它懂得什么是晚餐,/突然跳向孩子的手—— 似乎是跳向——/ 但想必是他伸出了手。可不管怎样,/ 电锯和手没避免相遇。那只手哟!/那男孩的第一声惨叫是一声惨笑,/ 他猛地转身朝他们举起那只手,/像是在呼叫,但又像是要阻止生命/ 从那只手溢出。”这一声惨笑式的惨叫打碎了童年的梦幻,生命从这里开始了摇摆。他没有疼爱他的父母,唯一可以指望和依赖的是他的姐姐,“他看见血肉模糊。‘别让他砍我的手——/ 姐姐,医生来了别让他砍掉我的手!’/好吧。可那只手已经与胳膊分离……/他躺在那儿鼓起双唇拼命喘息。后来——听他脉搏的人猛然一惊。/谁都不相信。他们又听,他的心跳。/ 微弱,更弱,消失——到此为止。”男孩生命的摆钟停止了摆动,可它却揪住了我们的心,久久无法为最后的结局释怀:“不再有指望了。于是他们都转身/ 去忙各自的事,因为他们不是死者。”在死亡面前,成人们表现出了残酷的冷静,生死相随原本就是神话里的传说,活下去才是更重要的。对此,《家庭墓地》中的妻子早有评论:“亲友们装模作样地去一趟墓地,/但人没入土,他们的心早飞了,/一个个巴不得尽快回到活人堆中,/ 去做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死亡不过是生活中的常态,没人会为此停下脚步,但男孩的未来却就此烟消云散。生活在这里展现了一幅艰辛而又近似残酷的画面,一个没有“空闲”的童年只能是一个童趣缺失的童年,一个伤心的童年。童年在这里失落了,而失落的远不止童年的纯真,在机器的轰鸣中和电锯的咆哮声中童年被牺牲了,这是生命的代价。男孩的悲剧不仅是没有童年,而且是他在繁重的劳动中失去了快乐,失去了生命和未来。工业时代的激进和机器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轨迹,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生命变得更加脆弱。人们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和痛苦,贫穷使他们变得现实,向生活低头似乎成了不变的真理,他们不得不为了生存牺牲一些东西,包括孩子的童年。弗罗斯特理想童年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消失了。在实利主义和现实主义盛行的时代,做饭的姐姐,干活的男孩,忙碌的大人,工作就是生活,工作就是一切,吞噬男孩生命的到底是机器还是环境,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 童年带给我们的思考

  19世纪以来工业的发展始终是童年的劲敌,弗罗斯特所经历的现代化震荡可能正是今天中国人所经历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童年正在逐渐以各种理由冠冕堂皇地被夺走,比如说政治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发展经济的需要。儿童世界面临着太多的问题,学习、交流、心理、亲情、早熟等问题都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所有导致童年失落的因素中,利益无疑是最强大的推手,为了利益人们不惜牺牲孩子们的童真以满足或扩大自己的私欲。这一谋求生计和追逐利益的过程导致大量儿童的童年被忽视和牺牲,孩童理想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正在弱化乃至消逝。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大量流入城市,造成留守儿童问题,为了寻求关爱,孩子自杀或杀死父亲的悲剧已经上演,留守女童被奸污的报道频现报端。失望和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发芽只是迟早的问题。

  我们关注童年的问题,是因为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诗性气质。卢梭认为童年是人类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人生阶段,弗洛伊德则指出儿童和家长之间早期的相互影响,对于儿童未来成为何种人,成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天性的要求必须考虑在内,否则就会造成永久的人格错乱。美国著名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消失的童年》一书中指出,童年作为一个社会结构已经难以维系,长远来看它一定会成为科技发展的牺牲品。如果说媒体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恶化了儿童的精神生态,那么儿童生长环境的恶化却与价值观密切相关。电锯男孩的悲剧告诫我们,童真世界并不需要太多的金钱。对于孩子而言,快乐就是价值,童年极其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精神回报就在玩耍之中。对于大人而言,工作是必要的,但孩子也是重要的,再苦再累也不能忽视孩子,牺牲孩子。

  弗罗斯特在晚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传递给我们一个讯息:童年作为心灵的领地,是人一生中精神的寄托和归属地。他晚年的诗歌《指令》中暗示童年的玩具是救赎心灵的工具,“我已在泉水边那个老雪松下,/树根拱起而形成的洞中,/藏下一个摔坏的高脚酒杯,/它像下了咒的圣杯,恶人难以寻得,/他们如圣人马克所言不能得救。/(我从孩子们的屋中偷得此杯。)/这里就是你的甘泉和饮水之地,/喝吧,你会摆脱困顿重获新生。”破碎的酒杯即是生命的圣杯,畅饮甘露乃是现代人自我救赎的唯一途径。

  梦想中的童年时代承载着为生活奋斗的成人世界所无法企及的东西,但现实生活中,成人与小孩、现实与梦幻,往往是两个世界。追名逐利、尔虞我诈往往使人忘记生活的本源。童真应脱离一切功利性和目的性,它是上天赋予的、与生俱来的灵性,是儿童的本能。自然健康的举止,幼稚但超乎预料的思维,单纯而多向度的快乐,这一切就是童年的本质。纯真的童年世界就是一个总想摘下树梢上的月亮,总想珍藏天上的星星的世界。弗罗斯特把他对美好世界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了《白桦树》中荡白桦树的小男孩和《野葡萄》中挂在白桦树上的小女孩身上,小男孩充满活力、充满希望,他虽孤独但也自由,可以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小女孩没有城府也没有心事,因而也没有必要“学会向别人敞开心扉”。物质上的富足不能取代精神的快乐,日常生活下掩盖的“童年”消逝的命运是我们社会面临的一个触目惊心的论题,不能熟视无睹。

  如何平衡文明的要求和尊重儿童天性的要求?人类在为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欲望而推动的经济热潮中,应该为童真开辟一块不受污染的保护地,还孩子一个“快乐童年”。社会和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儿童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儿童的自我和个性必须通过培养加以保存,而同时,儿童天真、可爱、好奇、充满活力的特征不应该被扼杀,如果真被扼杀,健康成熟的成年就无法得到保证。把“快乐童年”还给孩子,这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美]理查德·普瓦里耶,马克·理查森编.弗罗斯特集:诗全集、散文和戏剧作品[M].曹明伦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2] [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