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二十一岁史铁生就因双腿瘫痪的毁灭性打击被逼入了死亡的绝地,在摇着轮椅不断叩问死神的关键时刻,不幸的史铁生幸运地走进了地坛,从地坛里获得了生命的启迪,找到了灵魂的安顿之所,完成了生命的蜕变,攀登上了生命的高峰。
关键词:地坛 史铁生 苦难 灵魂
已故著名作家史铁生曾在《我的梦想》一文中说:“我希望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了悟人生意义的灵魂,我希望二者兼得。但是,前者可以祈望上帝的恩赐,后者却必须在千难万苦中靠自己去获取。”对史铁生而言,祈望上帝恩赐健美的躯体,是一生难圆的梦想。因为二十一岁,他的“起落架”(两条腿)失灵了,四十岁不到,他的“发动机”(两个肾)又失灵了。从此,残疾与病痛困扰了他一生,上帝给予他的只有苦难!不过,也正是在这千难万苦的煎熬、挣扎、突围中,史铁生真正读懂了生命,完成了生命的蜕变与超越,实现了“拥有一个了悟人生意义的灵魂”的梦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曾经接纳、启迪与抚慰他的地坛。双腿残疾后,是地坛给了史铁生直面苦难、独自面对自己、拷问心魂的独特空间。地坛荣悴无常的历史,生生不息的万物,清纯、静谧的环境浸润着史铁生的灵魂,助其打开了心门,使之踏上了观照内心世界的精神之旅。经过地坛里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苦思,史铁生最终彻悟了生与死,找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及生之意义,用灵魂成就了人生的辉煌。所以,史铁生在地坛停留,实际上是在喧嚣、嘈杂的尘世中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心灵圣地,从此,他让自己的灵魂栖居其上,让生命之树开出了绚丽的繁花!
一、地坛里直面苦难,向死而生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二十一岁,史铁生的双腿突然瘫痪。猝不及防的厄运肆无忌惮地摇撼着他的内外世界,摧毁着他的生命根基。一方面,残疾毁灭了他的青春梦想,彻底改变了他的生存方式,使其产生了强烈的无所依凭的无助感;另一方面,残疾无情地拉开了他与功利的世俗社会的距离,求职无望、爱情受挫等加剧了他的残疾意识。史铁生陷入了极度自卑的情绪中,无法直面人生的苦难,只能以“无缘无故地摔砸东西或缄默不语”等变形的泄愤方式来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更重要的是,史铁生认为残疾使自己失去了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能力,所以他不愿苟且地、无尊严地活着,强烈地渴望以“死”来解脱活着的煎熬与苦难。“死”是残疾之初史铁生能与命运抗争、突围的唯一方式,在《我二十一岁那年》他说:“我终日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心里是完全的空白,随后由着一个死字去填满。……以后的若干年里我频繁地对死神抱有过热情。”看不到生的希望、找不到活的勇气的史铁生只能不断地叩问死神,久久地徘徊在死亡线上。如何挣脱开残疾对自己心灵的束缚和羁绊,在纷扰的人生现实中为心灵找到一方净土,使自己躁动不安的心得以安顿,自然而然地成为残疾之初史铁生生命中最迫切、最重要的事。而历经几百年风吹雨打、早已褪去显赫外衣的地坛恰恰在这个关键时刻与史铁生不期而遇了。史铁生带着“生存还是毁灭”的生命难题走进了地坛,且一走就是好多年!
地坛接纳了因残疾而惶茫潦倒的史铁生。在史铁生的记忆里,地坛是最“安静”的地方,他在《我与地坛》《想念地坛》等散文中多次谈及。“安静”在这里有两方面的深层意蕴。一方面,是指自然环境的地坛,宁静、静谧,为残疾的史铁生逃避现实世界提供了独特的庇佑。当史铁生摇着轮椅进地坛的时候,地坛因年久失修,已沦为一座废弃的古园,这里杂草丛生,游客稀少,“喧嚣都在远处”。地坛里,没有外界的喧闹、嘈杂,没有世人的鄙夷与冷漠,史铁生在这里可以专心致志地玄思冥想。这样的安静契合了残疾之初史铁生的心理,为他提供了“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另一方面,是指人文景观的地坛,褪去了荣华与显赫,回归了生命的原点,静穆地凝视着历史与未来,给史铁生的灵魂生长以深刻启迪。地坛,作为明、清两朝祭祀“皇地只神”的皇家坛庙,曾蒙受皇家荫庇达四百年之久,显赫辉煌,庄严肃穆,处处氤氲着坛庙主人——皇帝的威严与神圣。然而,在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变迁中,地坛逐渐成为一座废弃的古园:琉璃剥蚀,朱红淡褪,高墙坍圮,雕栏散落。卸去皇家祭祀重任的地坛,褪去了一切人工雕琢的痕迹,洗尽了往昔的奢华与荣耀,袒露出生命最本真的状态——如野地般荒芜冷落,弥漫着沉浸的光芒。地坛以“安静”的态度面对历史的荣辱兴衰,不抗争,不躁动,静静地审视着周遭的一切。史铁生从地坛的沧桑巨变中看到了时间,看到了人和事,更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命运与地坛的命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隆重显赫而今却荒芜冷落。这种相似拉近了他与地坛的距离,更让他找到了应对人生突变、面对残疾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孤独的史铁生曾热切地渴望有人呼应他、收留他、理解他,如今地坛收留了他,理解与抚慰了他受重创的心灵,启迪与引领他,拨开残疾的阴霾,寻觅生命的曙光。这种“呼唤与呼应、投奔与收留、袒露与理解”的心灵契合与共鸣使史铁生最终听懂了地坛对他的神秘暗示与灵魂启迪——“我一下就理解了它的意图……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①
其实,十五年里抚慰、启迪史铁生的还有地坛中“柔弱”的自然生命。“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片刻不息。”②地坛里处处涌动着生命的力量,即使十五年里人们肆意雕琢地坛的形体,但蓬勃的生命力任谁也无法改变。在地坛独处的岁月里,史铁生专注地观察着身边的这些小生灵,置身其中,聆听它们的声音,观赏它们的忙碌,体悟它们的活法。令史铁生惊叹的是:地坛里这些昆虫、动物、植物,虽卑微、柔弱,却自足、自在。无需旁观者的欣赏,不依附于任何外物,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法则成长和生存,凭借自己的力量在荒芜的地坛里,长得茂盛,活得坦荡。史铁生敬佩这些小生命的坚强,更敬畏它们的“柔弱”——“我曾注意过它们的坚强,但在想念里,我看见万物的美德在于柔弱。柔弱是爱者的独信。柔弱不是软弱……柔弱,是信者仰慕神恩的心情,静聆神命的姿态……人一活脱便要嚣张,天生的这么一种动物。这动物适合在地坛放养些时日。”③柔弱是地坛里自然生命最显著的特性,在史铁生的眼里,这些小生命形体弱小,但柔弱而不软弱,因为它们有灵气,有品格,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们以柔弱的身躯应对着四季的变化,不张扬,不嚣张,温和、安详地聆听着地坛里自然之神的召唤,并以不屈的生命意志回馈着自然的恩赐。地坛里自然生命的这种存在方式或活法深深地敲打着史铁生的灵魂,唤醒他观照自己的生命,寻找自己的活法。从此,史铁生在地坛里开始直接和自己的灵魂对话,他听到了内心拔节的声音,躁动的心渐趋宁静与安详,生活的边界、精神的空间在不断地扩展,一个全新的史铁生在地坛中诞生。
完成生命逆转的史铁生对残疾、苦难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越来越相信,人生是苦海,是惩罚,是原罪。对惩罚之地最恰当的态度,是把它看成锤炼之地。既是锤炼之地,便有了一种猜想——灵魂曾经不在这里,灵魂也不止于这里,我们是途径这里!宇宙那宏大浑然的消息被分割进肉体,成为一个个有限或残缺……”④彻悟了残疾、病痛后,他摆脱了“生与死”的纠缠,发出了向死而生的箴言:“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假如没有死的催促和提示,我们准没有了兴致没了胃口,生活会疲疲沓沓地活得像七个永远唱下去的样板戏那样让人失去了新奇感。”有了这种站在死中看生的豁达与超脱,今后如影随形的苦难、多舛的命运都无法使他匍匐在地,在苦难与病痛面前,他永远是站立着的巨人与硬汉。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