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生命终极关怀的意义分析(2)

时间:2014-06-10 16:24 来源:发表吧 作者:唐燕 点击:

  (三)发丧

  发丧相当于讣告。首先,死者家属要将挂有彩幡的长竹竿插到堂屋(祠堂)的正“朝门”(四合院正大门)口方向,人死后丧主要发丧,由死者家属戴孝到亲戚家,报告死讯。习俗是“男死先报族,女死先报舅”。事实上不管男女,都是族人先知道此事,只是应按照此礼节去行戴孝磕头礼。丧主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否者被认为不利、晦气。有人来迎接时,无论长幼都要叩首,但一般是同辈或长辈来接见。

  四、葬礼及葬礼中象征符号的意义

  葬礼,在当地的文化系统中,人们普遍叫做“丧事”。办丧事主要是请道士为亡者做道场。道场仪式持续3、5、7天不等。

  (一)“做道场”:超度亡灵

  在正式超度亡灵之前,需搭建灵棚,灵棚即为道士们的工作器具放置场所,也是“做道场”过程中的敲(锣)打(鼓)唱(丧歌)念(经)的主要场所。

  “开路”和“接亡”:从死者的卧室到宗族的堂屋(祠堂)之间用高板凳(方条凳子)一条接一条,并在其上架第二层板凳,然后再以整块长白棉布放置于顶层板凳上,并燃香蜡,烧纸钱。当地人解释说:“阴间设有很多关卡,如果没有道士为死者“开路”,发给引路钱,守关卡的鬼卒便不予放行,因此要请道士为其开路。”“接亡”指引亡灵在3天之后归来的道路,道士团在此过程中诵经敲打,引领亡灵认路回家。

  “圆盖”:开路和接亡之后举行此仪式,也称闭殓。闭殓前所有血亲和姻亲以逆时针方向绕装有遗体的棺材转一圈,看死者最后一眼,与遗体告别。道士敲打念唱,随后即盖棺。盖棺后亲人要哭歌以祝愿逝者来生日子幸福美满。之后是亲属披麻戴孝治丧,在长辈或道士的指引参与下进行治丧仪式,由儿子孙儿为其燃烧纸钱,其他皆下跪磕头敬拜。丧家在堂屋设灵堂。

  “请水”:由阴阳引头带领诵经团,亡灵的孝子(长子和次之)提桶和拿系红布条的竹竿紧随其后,从家里出发到村里公共的水井旁用竹竿系水桶打水,意在祈求风调雨顺。同时,纸扎师傅为亡灵制作“灵房子”,即赠灵魂在阴间的居所,并要编制花圈、金童玉女等以备阴间使用,以示子孙对亡者的孝敬。

  “买地”与“踩地”:为亡灵在阴间买地,即以石灰在宽阔的空地,一般是晒坝(晒粮食的公地)圈地,同时烧尽可能多钱纸(付钱买地),地越宽,逝者在阴间得到的住居就越宽。出殡的前一天晚上,要焚烧金童玉女、灵亭纸房,焚烧的同时亲属要参与踩地仪式。“踩地”指以燃烧的纸房为中心,家族所有人围绕其外延的石灰圈踩跳,以保佑子孙后代多福少难。

  (二)“上山”

  “上山”即出殡,“上山”预示着丧事将结束,告别亡灵,亡灵也将认祖归宗,到另一个新世界找寻自己原有的家族亡故成员。

  鸡血绕灵柩是出门时必需举行的仪式。地方的县志上记载“‘发引’,指先用鸡血绕灵柩洒一周,贴鸡毛于灵柩前端,置雄鸡于灵柩上,丧家亲属身穿孝服在木棺旁大哭,再次进行祭奠,祝告迁柩以及捧灵牌置灵亭。”③“上山”途中燃放鞭炮,一边走一边抛撒纸钱(买路钱),吹奏唢呐,敲打锣鼓。亲属沿途将胸前小白纸花系在柏树上。

  入土为安,“有石难安”。M村梦氏老奶奶说:“千万要请信得过的人(不会害自家的人)去山上墓地准备,要保证墓底平坦没有任何石头在木棺下面,这样对后人不利。”孝子跪地磕头,将棺材放下,先由孝子起土倒在棺材上,随即子嗣掩土垒坟,丧家将孝帕挽于头上。放鞭炮,将衣服扣子上的一绺红布解下系柏树上,旨在表示后代红火。生命的终结也预示着新生命即将开始,即“死亦生”。

  (三)谢孝

  谢孝也称作喜宴。喜宴是两天以来的第一餐也是最后一餐荤宴,是丧家对宗亲和远方姻亲的参与表示感谢,尽情吃喝的场面展示了阈限期后的集体的欢腾,人们对于生死的认知在其严肃—欢庆的转换中,表达了对死—生轮回的理性认可。葬礼结束,然而对于生命终极的关怀还在延续,如“复三”、“烧七”及“祭百日”等。

  近年来,M村传统土葬不仅受到火葬政策地影响,也因农业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得他们更加理性地看待生死和丧葬。这两种要素逐渐地在消解地方的传统丧葬文化,并对具有深厚乡土气息的汉族丧葬文化意义体系形成了威胁。这使得老人非常担忧自己后事的操办,一再向子女表达保全体入土的夙愿,希望灵魂得到超度,以完整身体进入另一个世界。尊重长者的意愿是后人对其最大的孝敬,所以这也成为对生命关怀的首要因素。

  注 释:

  ①调查时间:2013年8月.

  ②本文中的未加说明的引用出自叶氏,所涉及的访谈内容也经此次田野点其他访谈对象的核实。

  ③中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中江县志[M].2012.

  参考文献:

  〔1〕中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中江县志[M].2012.

  〔2〕爱弥儿·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