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手机铃声的符号学分析

时间:2014-05-16 06:05 来源:发表吧 作者:何一杰 点击:

  [摘要]手机是现代人生活必备的通讯工具,随着手机外形、功能的变化,其最初的电话功能呈现出碎片化趋势。手机铃声作为一种信息提示,涉及手机品牌、用户体验、个性化等问题。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手机铃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手机铃声;信息提示;符号学视野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4-0008-03

  手机已经成为大多数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自1973年摩托罗拉第一款移动电话发布以来,手机在短短几十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单一的通信工具变为一个包含个人信息、娱乐的终端。然而无论手机的外形怎么改变、功能如何增强,但直至目前它依旧保持着最初电话的功能,它的所有机制都是相同的。信息从发送者到接受者依然需要一个提示信息,从而使人们不至于成为电子沟通的奴隶。这个提示信息如手机铃声,可以说是信息接受的开始,但事实上,手机铃声远比一种单纯的信号要复杂。

  手机提示信息有很多种方式,如振动、灯光、铃声等。芬兰手机厂商诺基亚曾经提交过一项专利:让使用者用特殊的材料纹身,以感知手机在需要时向纹身发射的电磁信号。①提示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不过就振动和灯光信息而言由于其形式单一而十分信号化,能够进行探讨的地方也不多;而手机铃声不同,它以音乐、音响为媒介,具有创造性,厂商对铃声的开发也是下足了功夫。通过谷歌搜索,“Ringtone”(手机铃声)的结果项甚至多于“Cellphone”(蜂窝电话)。由此可见,手机铃声不仅作为一种信息提示而存在,它更涉及手机品牌、用户体验、个性化等诸多方面。手机铃声的复杂性需要从形式层面加以梳理,本文试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对手机铃声进行相关探讨。

  一、符号学视野下的手机铃声

  手机铃声涉及许多环节和归类,包括音乐学、心理学、传播学以及许多技术层面的东西;从另一方面又可以分为铃声的创作、销售、使用等。罗兰·巴尔特在《符号学原理》一书中说道:“人们只按对象具有的意义关系来研究对象,而不涉及、至少不过早地(即在系统被尽可能充分地建立起来之前)涉及对象的其他决定因素。我们自然不能否认这些其他的决定因素,它们每一个都可成为另一种适切项,但我们应当用符号学方式研究它们,就是说,把他们的位置和功能置于意义系统之内。”②对手机铃声的符号学讨论,我们只有从意义层次入手,并由此与其他方面联系起来,正如巴尔特对服装进行的研究一样,这样才能对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手机铃声是一种符号,它的传递也遵守一个基本的符号过程:

  不过由于其特殊性,使得这三个过程中的三种意义都比较复杂。首先,手机铃声符号发出者就是混杂的,它可能包括手机厂家、信息的发出者(联系人)、手机持有人自己等;其次,不同的发送者赋予符号信息不同的文本意义,导致了接受者的解释意义的混杂。我们将其中一种可能性列出来:

  从表1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在意义层面,手机铃声也是相当复杂的,并不是所有的铃声都同时具备了这三种意义意图或者文本意图。当持有者使用手机品牌的铃声时,就自动为厂商进行宣传,从而失去了其个性化特征;而当品牌铃声被替换之后,手机厂商也就不再成为发送者,品牌的宣传作用也就消失了。意图意义和文本意义的类型都处于相当大的变动之中,笔者认为,对手机铃声的符号学研究应该从接受者入手,对其解释意义进行讨论;虽然这样的分类不是随时都符合实际(铃声响起时周围可能只有持有者一人),但是相较而言,接受者的分类显得简单规整,而且能够涵盖到特殊的情况。

  二、符号接受的片面化

  对手机铃声来说,其接受者无非两种:一种是手机持有者,同时也是铃声的选择者;另一种是受到铃声影响的人,即手机持有者周围的人。两种接受者都感知到了同一个符号,但是对它的解释意义却不尽相同。耶鲁大学的克雷格·奈特在《聆听音乐》课程中用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来作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对比,随后他提到了这首小夜曲是他的手机铃声。现在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哪天奈特教授走在耶鲁校园里,手机突然响了,那么很可能发生下面这样的情况: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