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图片的增殖与诗意的消失(2)

时间:2014-05-16 05:47 来源:发表吧 作者:魏学宏 点击:

  但我们不要忘记当图片增殖时,文本诗意便消失了。

  在传统诗学中,艺术家们注意言、象、意之间关系,王维所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就是诗与画的融汇;齐白石所画的螃蟹,虽然只是绘写一种普通的物象,但题上“公子本无肠,横行到几时”几个字,境界便显示出来了,中国古代许多画中题诗作品都是如此。从审美效果看,网络作品无论是文字的还是多媒体的都与印刷文学有着根本区别。传统文学文本语言所指和能指之间存在着张力,读者必须在文字和句段背后去捕获和体味其深层意义。传统文学作品的阅读模式是“看和思维”,或者说是“静观与沉思”,读者总是首先要对语言文字进行解码,然后通过再造性或创造性想象活动完成对作品审美意象的复现、重建和创造,并通过对这种审美意象的反复“咀嚼”实现与作品审美意境的完全融合。

  多媒体文学阅读方式与传统文学文本阅读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对显示屏幕的“盯看”和伴随的一系列肢体活动——敲击键盘和拖拉鼠标。对于网络作品,我们不是简单地阅读,而是进入其中体验人物的情感,体味作品的丰富意蕴,阅读模式的直观化、官能化使传统阅读方式中的再造性想象活动和创造性想象活动消失殆尽。网络文学作品的阅读方式抹去了文字沉思环节,淡化了审美体验,阻拒了文学欣赏最宝贵的“品味”通道,抽空了感美、品美、悟美的艺术心智基础。网络文学的读屏式欣赏使读者面对的不再是逐页翻开的书本,而是从网上海量作品背景中点击的一个漫游节点。而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很难心无旁鹜地静心品味飞驰而来但又瞬间消失的文本而不受其他作品、视窗、链接信息以及无屏不在的网络广告的干扰。苏轼倡导的“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的欣赏境界在这里已无从获得,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意境更是无从体验。而且读者上网根据时间收费,他必须在单位时间内提高阅读效率以追求文学信息量最大化而不是艺术审美的最优化,于是“快速阅读”与“信息填鸭”便成为网络欣赏的一个致命伤。

  由文字媒介构成的语言艺术形象是间接性的,其艺术魅力要经由语言读解和经验还原思而得之、悟而感之、品而味之,它能为欣赏者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如明朝王廷相所言:“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粘著。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是也……言证实则寡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①而网络作品将文字表达与图像浏览、音响音乐结合起来构成一种立体化、多渠道的叙事方式,这无疑比单纯的文字表达要充分得多,也生动得多。但却耗散了文字审美独特魅力,图像艺术取消了欣赏者与欣赏对象之间的距离,消弭了审美想象的中介,终止了从符号所指到能指间的思维过程,使艺术接受变得直观、简单、快捷。它在用“即时得”代替“美味思”的同时,又剥夺了受众对艺术品的再创造权力,从而失去了品味精英文学那种隽永的韵味。

  同时,电子视听传媒的依从性和感官刺激特征容易导致观众在接受过程中的被动性和盲从性等问题,它所激发的追求震惊性心理体验的欲望可能会使欣赏者无餍沉浸于浪漫心理和乌托邦幻想,迷信广告和明星崇拜就是这种视觉盲从的直接产物。这时候,网络作品不再追求意味形式和艺术精神,文学诗性特质和文人诗化情怀开始被电子“仿像”的视觉冲击和欲望文化所挤压,文学的文字资本让位于虚拟现实的数字拟像,读屏的期待里也不再有审美的胸怀,文学家园再也没有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的栖居”。②

  人们审美感受对象及形式的变化对古典艺术而言是一种灾难。在网络作品中图像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出现文字淡化为背景的趋势,而且音影技术对语言读解和经验还原在某种程度上也使艺术丧失了品味的余地,造成文学韵味的丧失。在中国古典美学中,韵味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具有一种独特体验和感受,即对不在眼前的审美对象的一种超时空把握。这种把握往往用通感、隐喻等心理机制将审美对象的情状、内涵作各种曲折通幽的转换,以展开内心无限延时的感悟。所以,韵味体验是一种具有时空距离感、带有个人独创性和意味深长的审美体验。多媒体文学则以图像、音乐等感官享受消解了人们对文学本身美的沉静感悟。本雅明指出,艺术作品在机械复制时代凋谢的东西就是艺术品的韵味。③由此,我们不难看到,在网络技术时代传统诗学中“象”的概念被更改,集三千意蕴于一身的“象”的蕴涵被消解,“象”成为单纯的图像自身。网络作品不再崇尚“余味曲包,深文隐蔚”、“言有尽而意无穷”、“境生于象外”等艺术体验和审美深度。简而言之,网络时代文学的诗性气质遭受到视觉的冲击和挤压,艺术欣赏畸变为感官诱惑和视像消费。

  [注释]

  ①王廷相:《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见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版,第79页。

  ②〔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商务印书馆2002版,第186页。

  ③〔德〕W·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见董学文、荣伟编:《现代美学新维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版,第170~194页。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