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余华《一九八六》中的“他”与“他们”(2)

时间:2014-05-09 17:28 来源:发表吧 作者:庞男 点击:

  除了家庭关系的断裂外,另一方面就是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大众的疏离。虽然大众是由个人聚集而成的,但是它与个人又是相互分离的,在“看与被看”的关系中,“他们”是冷漠的。在十多年前,“他们”看到街旁的死人只是看了一眼,没有惊讶之色,他们的目光平静如水,可见他们对死亡是如此的麻木。而当初春时节,“那人”(指历史教师)重新走进这座小镇时,“他们”几乎在看到“他”的同时也把“他”忘掉,甚至连“他”的自罚表演“他们”都没有工夫没有闲心去关注,可见世间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但是“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有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予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所以,本性的好奇心和大众的盲从也会驱使他们去看,但绝不是出于关心,而是担心个人的利益被损害。而且他们要占得一个最好的位置去看,例如他们在看他“劓”时,一些孩子往树上爬,而另一些则站在自行车上,他们并不关心这种刑罚会给“他”带来怎样的疼痛,也不在乎看的内容是什么,只要和其他人一样就行,在确定自己的欲求得到满足后,他们会“像墨汁一样一滴一滴被弹走”。可是当受到危害时,他们却本能地挤在一起,纷纷向后退去,没有人愿意成为第一个站出来的,连职责所在的交警也要和几个年轻人交涉好才将“疯子”捆起来,“疯子”也像十多年前一样被“他们”带走,他在冷漠中死去,可尸体却还要被骂着扔到板车上推走,就连他的妻子和女儿都会蓦然地在心里感到轻松,妻子甚至不由得笑了起来。即使春天的阳光融化了大地,但环境的暖与人情的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众与个体的疏离依然存在着,甚至更为糟糕,“疯子”的自残行为连大众的恐惧都引发不起来了,只是成为了他们的笑资,当其他的趣事接踵而至时,他们便转移了目的地,因为他们只是“他们”,而他只是“他”。

  在这种“看与被看”的模式中,大众与个人始终是对立存在的,也就是说在“个体——群体——个体”的关系中,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关心与关怀,有的只是冷漠与隔膜,甚至可以说是娱乐与被娱乐的转换。而看过之后,“他们”便遗忘了,十多年前的那场动荡已成为了过眼云烟,连那些留在墙上的标语也被一次次的粉刷给彻底掩盖住了,过去已经被遗忘,他们更多关注的是现在,也更期盼着美好的未来。他们要不断地向前走,尽情地享受春日的阳光,享受年轻的时光:女孩子们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后读起了琼瑶的小说;男孩子们揣着香烟走进了俱乐部;他们共同渴望着爱情,追寻新鲜的事物,苦难都已经被忘却了,虽然生活是需要继续的,但历史却并不如烟。“他”与“他们”在矛盾运动中继续在每段历史中上演着,而现实生活必然在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

  其实,《一九八六》中“他”与“他们”的关系也正是先锋文学所面对的大众与个人的关系,上世纪80年代的先锋作家在与大众隔离之外承担了历史责任,也为以后创造了新的文学样式,但是在这过程中他们又必须得到大众的承认,迎合大众的需要。小说中的“他”是一位历史教师,对历史知识有着深刻的认识,但“他”也是一个反叛者,或者说是一个先锋者,“他”在面对整个群体的不可抗力时,要么选择臣服,要么成为夙敌。可在这两者之间,“他”却没有像“他们”一样形成凝聚力来排除“异己”,而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尊严而选择了精神上的叛离,“他”深知现实是无出路的,但是十多年后“他”再次回来,这种境遇仍旧没有改变,最终只能是肉体上的消逝了。也就是说,大众与个体的矛盾是始终存在的,我们不能保证对立或反叛是完全正确的,但必须坚持一种先锋精神,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

  参考文献:

  [1][美]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孙依依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2]童庆炳.拷问自我——关于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的再思考[J].文艺报,1989(2).

  [3]鲁迅.鲁迅全集(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作者:庞男,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