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诗性心灵的长调(2)

时间:2014-05-06 16:55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李艳婷 点击:

  三、1931年后诗性心灵的寂寞远行

  寂寞中追寻着的冯至于1929年考取了河北省官费留学,次年来到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

  文学,兼修哲学和美术史。在对德语文学的不停探索中,受到存在主义教授的影响下,他于1931年开始阅读《里尔克全集》。在阅读《里尔克全集》之前,世事庸俗复杂的一面曾一直令冯至面对世界的心态疲惫而逃避。他主观地认为世界是孤立的,谁也不可能真正地懂得另外的人或事,人生的行程,也许不过是在没有生气的深巷里寂寞而荒凉地徘徊;那时候冯至对里尔克的看法也还笼罩着德国浪漫主义的色彩。然而,随着他更加深入地认识里尔克,“在这无穷的音乐与永久的感情泛滥中德国18世纪末期的浪漫派诗人们(他们撇开了歌德)已经演了一番无可奈何的悲剧。他们只有青春,并没有成年,更不用说白发的完成了。但是里尔克并不如此,他内心里虽然也遭逢过那样的运命,可是他克制了它。在诺瓦利斯Novalis)死去、荷尔德林(Hoelderlin)渐趋于疯狂的年龄,也就是在从青春走入中年的路程中,里尔克却有一种新的意志产生。”

  里尔克(RainerMariaRilke)这个在1926年已被他知晓的名字,从1931年开始,才与冯至发生了一种精神上与以往任何时期不同的深刻关联,以至在冯至看来,这位诗人“已经观察遍世上的真实,体味尽人与物的悲欢,后来竟达到了与天地精灵相往还的境地。”在整个1931年,冯至给挚友杨晦的信中,每次都提到里尔克的名字,此时的他已经解读到里尔克那简单、纯洁而又忠实的灵魂,后者庄严沉美的《杜伊诺哀歌》,使冯至的灵魂受到最深切的震动,他对世界的认识发生巨大改变,开始认可世界是深沉的,还有许多秘密未曾揭示,因此,敬畏、膜拜和深切地去体验,才应该是人们面对世界的态度;由此所改变的自我,则不同与以往的自卑和空幻,相反,这个自我不再徘徊,而是笃定地用一颗谦虚的心来体会世界万物。这个自我,冯至依然用了“寂寞”来表达,却与1931年前自己心灵里那荒凉和空幻的基调再无相关。他说:“在人间有像Rilke这样伟大而美丽的灵魂,我只感到海一样的寂寞,不再感到沙漠一样的荒凉了”。这个时期的“寂寞”,其内蕴截然不同于“绿衣人”时期的彷徨和空虚,而是对于自己的信仰有所坚持,不躲在世俗的下边去寻求它的庇护,甘愿在寂寞中独立成为一个真实的存在者,担当生活中种种的问题。“谁若是要认真地生活,就必须脱离开现成的习俗,自己独立成为一个存在者,担当生活上种种的问题,和我们的始祖担当过的一样,不能容有一些儿代替”

  (寂寞和忍耐)在这一阶段,“忍耐”这个词语被冯至频频地和寂寞相提并论。“我从里尔克的诗里懂得了一点寂寞同忍耐,从尼采的文里懂得了一点寂寞同忍耐,从梵高(VonGogh)的画里懂得的也是一点寂寞同忍耐”。或许里尔克的一句话是对冯至心中的忍耐的最好解读:“他们要开花/开花是灿烂的;可是我们要成熟/这就叫甘居幽暗而不懈努力”。——这时的寂寞,不代表与世隔绝,恰恰相反,与宇宙人世有着最深沉的关联和呼应。

  (寂寞和工作,这个工作和普通的意义不一样,参见罗丹雕塑时候的态度)其中再也看不见诗人在叙说他自己,抒写个人的哀愁;只见万物各自有它自己的世界,共同组成一个真实、严肃、生存着的共和国。

  孤独与沟通并行不悖,

  (寂寞和与世界发生联系)

  他在重视个人独立性的同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交流融合《十四行集》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人与物、物与物、生者与死者的交流、关联、融合。

  【参考文献】

  [1]叶隽.另一种西学——中国现代留德学人及其对德国文化的接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张辉.冯至,未完成的自我[M].文津出版社,2005.

  [3]温伟.在孤独中追寻自我——以1920年代冯至的诗歌创作为例[J].郧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4]VolkerKl?psch.LexikonderchinesischenLiteratur[M].VerlagC.H.Beck,2004.

  [5]Tieck,Ludwig.DergestiefelteKaterM?rchenausdemPhantasus[M].FischerVerlag,FrankfurtamMain2008.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