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岢线8米∏型梁病害综合整治
【摘 要】宁岢线建成于1971年,该线上∏型梁桥存在横向振幅超限,横向刚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经对宁岢线19号桥和21号桥检测、分析、研究病害成因,制定病害综合整治方案。通过对桥梁横向预应力加固,梁体端部设置横向限位装置,梁体封闭等综合整治,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延长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型梁 病害 整治
1 引言
1971年宁岢铁路线开通运营,建线等级较低,线上18座∏型梁桥从未进行检测和大修。近年来,大秦线运煤量大幅增加,宁岢线作为大秦线的煤源地之一,运量也大幅增加。2009年宁岢线开通C80万吨重载列车,而原有的∏型桥梁结构能否满足该重载列车通过要求呢?为此对宁岢线8米∏型梁桥进行动力性能测试和梁体结构物运营状态检查。通过对梁体、支座、墩台、线上结构物的测试和检查,判断梁体的劣化情况,确定桥梁的运营条件,进而为该桥的养护维修提供科学依据。
现对宁岢线8米∏型梁进行检测,发现宁岢线19号桥第1、2、3孔和21号桥第2、3、4孔梁体跨中横向振幅多次超过《铁路桥梁检定规范》安全限值,且超限幅度较大,梁横向刚度不能满足《铁路桥梁检定规范》要求;梁体腹板有明显竖向裂纹;梁体混凝土掉块、露筋。
上述病害已不能满足运营条件要求,为确保运输任务完成及C80万吨重载列车开行安全,须对上述两座桥进行综合整治。
2 病害成因分析
对两座桥进行动力性能测试,将梁体横向振幅汇总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宁岢线19号桥第1、2、3孔和21号桥第2、3、4孔梁体超安全限值较大;从超限情况来看,超限值均发生在上行(重车)列车运行时;从检测报告的波形图分析,当出现超限值时相应梁端水平振幅和墩顶横向振幅值也相对较大,同时钢支座的横向位移也较大。因此横向振幅超限的主要原因是梁体横向刚度不足、梁体无横向限位措施。
此外,∏型梁桥梁体腹板混凝土表面碳化和雨水侵蚀引起梁体腐蚀老化,保护层剥落开裂,梁体腹板出现明显竖向裂缝,下翼缘出现沿钢筋方向的纵向裂缝,影响梁体承载力和桥梁的整体性。
3 病害综合整治方案
针对宁岢线19号桥1、2、3孔和21号桥2、3、4孔梁现有病害提出在梁腹板增设横向联结板,并施加预应力;在梁体两端增加横向限位装置。为修复梁体混凝土表面缺陷,对梁体进行整体封闭。
3.1 桥梁横向预应力加固
8米∏型梁横向预应力加固是在不影响行车安全,不引起梁体及桥梁其它设施产生新损伤的前提下,在两片梁梁体、腹板施加预应力,以提高梁的横向刚度,降低横向振幅,进而满足《铁路桥梁检定规范》的要求。
具体施工方法为:探测梁体腹板待加固处的钢筋分布状况---确定横向预应力筋的位置---腹板钻孔---梁体表面凿毛及钻锚固孔位---埋设锚固筋,绑扎联接板钢筋,布设预应力筋---支模---第一次初张拉---灌注联结板混凝土---养护至混凝土弹性模量和强度达到设计值的60%---拆模板---横向预应力终张拉---切割外露预应力筋---封锚。
3.1.1 主要材料
预应力筋采用Φ=15.2mm,M=1860Mpa的无粘结低松弛钢绞线,其技术性能见表2。
3.1.2 技术要点
施工条件复杂:⑴既有线梁体加固全部为高空作业,施工危险性较大,使用的材料、机具到位比较困难;⑵8米∏型梁,梁体高较低,腹板间距较小,作业空间不足,施工难度较大;⑶8米∏型梁,预应力横向加固需横穿四块板,较T型梁多两块板,工作量较大。
施工工艺复杂:(1)梁体钻孔要尽量避开梁体钢筋,用精密钢筋探测仪探测既有梁体的钢筋分布情况。当钻孔空位遇有钢筋时,可适当移动钻孔位置,但移动距离不宜大于50mm,而且要保证孔眼在一条直线上,使预应力钢绞线能顺利通过,并保证在施加横向预应力时,不改变既有混凝土梁桥的受力结构;(2)横向预应力张拉要进行两次张拉,为使梁体的受力更合理,在联结板模板支好后,进行初张拉,8米∏型梁在梁端各布置一个加固点,每个点设置两根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时要单根张拉,每根钢绞线的初张拉力为0.15fpu(39KN)。在联接板混凝土灌注好,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60%后,进行横向预应力终张拉,也要单根张拉,拉力应控制为0.73fpu(190KN),由于预应力筋较短,为达到设计预应力值,减小锚具的压密变形和夹片内缩量,采用低回缩锚具;(3)为防止高温对锚具夹片的影响,在切割外露预应力筋时,严禁电焊切割,应使用砂轮片切割,并预留2~3cm钢绞线。在封锚时,露在锚具外的钢绞线采用专用的封锚盖筒,进行扣锚;(4)新旧混凝土接触面采用混凝土角磨机进行凿毛,用高压水枪清洗,锚固筋的锚固深度应大于10cm。为使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抵抗外来压力,联接板混凝土和封锚混凝土采用C50级高强度混凝土,严格控制水灰比和配合比,并进行保湿养生。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