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传统师承教育与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2)

时间:2014-10-05 14:12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顾国龙 龚伟 点击:

  2.2.3实施方法和评价制定10多个比较容易操作刚性配套制度,制度中对师承教育指导老师的条件、师承教育学徒需具备的条件、师承教育管理和要求、待遇与奖励、师承教育遴选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进行对师生双方逐个评介考核。主要有教学时间、工作量、业务水平、成绩、新技术应用、科研成果、科研立项、论文专著、经济指标、技术及效益等指标与职称职务晋升、津贴发放、年度考核、评优、名中医评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科室考核相挂钩。如对中医师承教育管理提出要求:每期带教周期为3年;抄方时间每周不少于半天;在带教期间,学徒应加强中医药学术研究与继承工作,须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2篇,带教结束须提交1万字左右结业论文1篇;组织不定期检查,学习期满,进行结业考核,合格者报上级卫生部门考评发证。

  2.2.4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与本地区相协调的专家队伍和中医药人才培养教育方法和适宜技术,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是根本问题,地方政府和单位予以保障。

  3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师承教育的成效

  3.1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以师承教育等为主体的继续教育,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全市共有名中医20多名,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57所,其中三级中医院1所,有中医特色的专科医院4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共有病床560张。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有中医科、中医专科和中药房,19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在一批中医名家的带动下,传承、总结、研究、推广交流的有机结合,中医药适宜技术和特色方法、手段已经成功涉及、渗透到预防、保健、医疗、护理等各个领域。

  3.2学术氛围提高

  师承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益提高,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得到发扬。学徒在保持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的过程中,能在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成果和方法,近5年已经总结、整理出版了《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等著作5部和中医药论文500多篇,科研课题30多个立项,获得省、市级中医药科研成果12个,2个项目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3.3龙头单位领风骚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作为全市中医医教研龙头单位,在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继承工作方面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经验。通过师承教育,教学互动,进一步提高综合中医药学水平,扩大中医药服务范围的能力,形成一批具有高水平的中医药专家队伍,中医品位地位得到提升,业务量屡创新高。

  3.4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

  中医师承教育通过改进、发展、创新,初步形成了高水平的中医药专家队伍,并与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基础基本协调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教育方法。教学互动的模式,培育和造就中医药技术骨干和后备力量。将进一步提升中医药进行健康服务的综合水平,有一批有竞争能力的中医药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在“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的原则下,整合使用各种中医治疗手段,发挥整体治疗优势,不断丰富中医药特色疗法,提高临床疗效已经成为本地区有影响的特色。

  4讨论和体会

  4.1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

  “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难以解答,但是作为人类健康事业,放眼世界,立足国情,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是大的方向,人为因素、政策导向均影响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事业。中医学有特殊性,能让学术体系和中医事业继续流传,必须在中医教育上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且还不等同于现代科技和西医。试探中医师承教育模式,主导中医现代研究、发展中的逻辑及对策,中医药人才培养还是需要研讨和政策支持[8]。体制和环境影响无处不在,组织领导是重要条件,有政府与政策支撑,以及培养规范的管理机构才可有操作空间,保障师承教育的探索和实施[9]。

  4.2解放思想需要导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壮大中医队伍和人力资源,发挥市场作用,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是中医药教学教育的目标,中医药事业必须服从于卫生事业的整体[10]。作为普世的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可拒绝,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传统传承教育与中医药教育现代化并非对立不相容,需要更大程度上的探索与实践。而现代文明社会需要勇气和信心接纳现代科学思维和运用现代教学方法。

  4.3师承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法之一

  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不同于在近代自然科学日益发展条件下形成的实证性西方医学。中医理论与临床医生的经验有直接相关性,独到的经验特色,要真正领会其实质不是短时期内所能实现的,采用“师承教育”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培养方法[11]。

  传统师承教育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名医经验及特色往往依靠父传子授,师授徒承,代代相传并造就“流派”。但师承教育注重承袭一家,难免有失狭隘,易滋生门户之见,偏离科学“核心”轨道。现阶段师承教育仍不完善,应当突破传统的利益维系、恪守祖述的关系,遴选师徒双优的专家骨干关系系统。导入现代高层次师承教育理念,继承科学发展的现代教育内容,才可规模化、集成化地塑造未来健康的中医药队伍。

  老师群体的学术经验、技术专长、信息资源的获取、收集、整理、总结、传承、发扬、广大均不可忽视现代化技术与信息手段的充分利用。师徒的选拔和结对也是做好师承教育的关键,影响着中医师承教育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水平,应当采取阳光操作方法。

  4.4师承教育与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

  “中医师承教育”是多模式中医药教学教育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提高中医药真正的疗效和服务服务能力,形成新一代高水准的中医药技术人才和专家队伍仍然需要长期研究和探索。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12],在中医药教育现代化中,应当研究新形势下的“中医师承教育”和继续教育方法,因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不是一个人、少数人,而是一个团队、一个群体。

  [参考文献]

  [1]漆浩.试论近现代日本汉方医学教育的发展[J].中医教育,1994,13(3):38.

  [2]吴鸿洲,程磐基.古今中医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12):9.

  [3]吴鸿洲,程磐基.中医教育发展历史与特色[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186.

  [4]李磊,陈仕杰.论中医师承教育研究进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0):894.

  [5]黄素英.中医师承教育调查研究报告-上海地区三届名老中医师承班学术继承人资料分析[J].中医教育2005,24(1):17.

  [6]顾国龙.中国临床医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医古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1994:1598.

  [7]段春燕.论师承教育的现状主体内容和方法[J].新疆中医药,2013,31(2):49.

  [8]戴明,马红梅,尤丽.从师承教育看中医学人才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7):226.

  [9]车念聪,张净秋,王蕾,等.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医教育,2013,30(1):11.

  [10]呼海涛,詹向红,王振亮,等.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培养中医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3):256.

  [11]张家玮.试论中医传统师承教育模式的现代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1):64.

  [12]汤朝晖,高永翔,张新渝,等.关于中医新型师承教育模式的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